車星穎
摘 要: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能通過案例啟發(fā)誘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掌握所學知識,達到寓教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思想品德課內容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采用案例來進行教學,可增強教學活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師生雙方的互動。
關鍵詞:思想品德;案例教學;作用;具體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3-009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62
《思想品德》是提高中學生思想品德,規(guī)范學生行為舉止的學科,對學生未來的人生發(fā)展極為重要。筆者認為,在教學理念上,要體現(xiàn)“從生活走進知識,由知識走向生活”的新理念,改變過去那種“滿堂灌”的現(xiàn)象,促使教師轉變角色,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熟悉的生活中總結出知識,并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筆者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感覺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通過案例剖析,收集在教育實踐中的典型人物、事件,并為其提供一個公共的平臺,將其引入到課堂當中,促使師生通過討論、對話、交流與溝通,實現(xiàn)提高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質量的目標。
一、案例教學法的概念
所謂案例教學法,簡而言之,即在課堂教學中加入相應的案例,而后對案例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產生直觀、感性的認識,最終加深理解,使知識和實踐兩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提升。例如,在進行《防范侵害,保護自己》的內容講授時,教師若單純地進行理論講解,必然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效率無法得到保證,但是,如果科學地制定相應的案例,就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王某是學校門衛(wèi),負責信件收發(fā),但是,其卻利用工作便利,私自開拆他人信件,不僅導致聯(lián)系中斷,且故意散播信件中的隱私內容,給數(shù)位學生和教師帶來了極大影響。在案例設置完畢后,進行提問:王某的行為對公民的何種權利帶來了侵犯?是否違反了我國法律的規(guī)定?而后,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講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案例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成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教學取得理想成效的前提,尤其是對信息量大、生僻專業(yè)詞語較多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法律而言,傳統(tǒng)說教模式的教學無法確保學生得到真實的感受,也無法抓住問題的核心。反之,案例教學以生動的故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且更為真實,多媒體技術亦可進行有效地渲染,使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去主動地分析、探究問題,質量從根本上得以保證。
(二)提升學生視野
對尚處于未成年人的學生而言,生活往往就是兩點一線:學校和家庭,幾乎未曾真正接觸社會,缺乏應有的閱歷,對社會的認識較為淺薄,對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法律的相關內容也無真正的認知。因此,如果采取社會客觀存在的案例進行教學,無疑會激發(fā)學生的共鳴,學生在探究案例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到了有關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法律的相關知識,也是認識社會的過程,真正實現(xiàn)學用結合、知行合一,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鍛煉學生分析能力
案例學習可以帶給學生視聽兩方面的學習途徑,學生自覺地針對問題尋找解決的途徑,若想和他人針對案例進行探討,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地學習材料,而后進行自我思考,運用自我的觀念和知識進行分析,最終形成自己的判斷。因此,這一方式能夠使得學生真正得到鍛煉,客觀地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僅完成了知識的學習,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其未來人生的成長極為有利。
三、教學中案例教學的具體運用
(一)科學的選擇案例
既然以案例作為教學的手段和方法,那么,案例的選擇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教學的結果。因此,教師應當科學地進行相應選擇,不僅存在著問題性,而且有著鮮明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的設置不能過于獵奇,因為案例雖然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但是其根本在于促進學生通過分析案例的方法來進行學習,達到更為理想的學習效果。案例選擇合理,即可從根本上保障教學的效果,最終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提高包括解決問題能力在內的綜合素質。
(二)問題的提出
案例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對案例進行討論,因此,為了在取得最理想教學效果的同時節(jié)省時間,教師可以預先布置案例,而后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如此,學生對案例有著較長的研究、理解時間,討論便更為有效。由于每個學生個人經驗、價值取向存在著極大地區(qū)別,因此,對一個相同的案例,學生可能回分析出不同的結果,有的可能分析較淺,有的分析卻較深,能夠把握問題的關鍵。作為教師,要慎重進行評價,以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采取正確的措施去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分析。
(三)鼓勵學生自我探究
鼓勵學生自我組織學習小組對案例進行相應的探究,從而保證討論的有效性,如果小組內存在爭議問題,教師可以給予適當指導。這一措施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和他人交流的能力。
(四)總結提升
案例教學的最后是進行總結和評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而后教師再進行評價。通過有效的評價,學生可以了解自身學習和分析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而后進一步地得到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只是單純地給出答案,而是要科學地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解決途徑,促進學生今后學習和應用知識能力的提升。
總之,《思想品德》教學既有嚴謹?shù)目茖W性,又有生動活潑的實踐性,思想品德教師必須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必須不斷進行教學探討、研究和改革,不斷改革和案例教學模式。通過案例教學來增強教學活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案例教學中更快更好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沈明.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策略探究[J].思想品德課教學, 2008(9) :40-42.
[2] 陳思蓮.師生互動模式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運用[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0, 24(8):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