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多謀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提供逼真的語境,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整合 英語教學 創(chuàng)新能力
《英語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fā)英語教育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要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但英語的學習大部分時候是枯燥而單調的,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是擺在我們外語教師面前的困難了。不過在21世紀的今天計算機網絡已經給我們搭建了一個教學平臺,使現代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整合成為可能,所體會到的信息技術教學的一些優(yōu)勢:
一、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習興趣
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是多媒體教學的最主要的特色。通過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FrontPage等制作多媒體教學軟件,將各種不同的信息,如數據、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地集成在一起,進而展示事物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使抽象的圖形、數字、呆板的文字、圖片,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真實的、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語言學習情景。例如在教學中講解表現情緒的單詞或是詞語的區(qū)分時,教師可以設計幾組Flash 動畫進行對比:害怕的表情(afraid),高興得表情(happy),憤怒的表情(angry),傷心地表情(sad),這比單純的漢語表述更為直觀、形象、有效。
二、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給學生提供逼真的語境
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我們能在課堂上模擬栩栩如生和豐富多樣的現實生活情景,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而且還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好動的心理,學生觸景生情,激發(fā)起表達的欲望。這種情境教學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習遷移,使學生在英語交際活動中提高了交際能力。同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結合聲音、動畫等,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內涵,對于打開學生聯想的閘門,啟發(fā)積極的思維,把課文中“靜止”的語言變成“活動”的形象,變單純的說教為“有來有往”的互動教學模式,這對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表達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在教學不同國家的人文風情時,我們可以向學生展示不同國家的文化資料,讓學生自己感受自己的文化和其他國家的不同,從而產生了對外國文化了解的興趣。通過這種形式,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大大增大提高了他們學習外語的積極性。
三、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協作精神
英語教學本身就存在許多形式的“Team work”(團體協作),尤其是在于信息技術整合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在進行模擬交際時,需要與同伴分角色共同完成;獲取信息時要合作,小組中可以明確組員各自分工;在利用計算機展示學習成果時,更需要小組成員間的密切合作…在這樣的小組活動中,使每個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不斷增強,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計算機網絡技術為現實協作式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和支持環(huán)境。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大大擴充了協作的范圍,減少了協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相互交談、談論,逐步形成獨立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信息的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及時了解學生??梢哉f,協作式是最能體現網絡特征,也是最有利于21世紀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之一。
四、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是人類突破舊認識、舊事物,探索和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新知識新事物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是信息社會所需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的能力素質。這種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要特定的、有較高要求的教學環(huán)境的支持。所以多媒體的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正好可以為這種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營造最理想的環(huán)境。通過信息技術和英語教學的整合,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這一教學手段,用新的形式把學習成果進行加工、展示,這有助于提供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整合教學中,學生能夠發(fā)揮主體性,發(fā)展個性。教師在整合教學中發(fā)揮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這樣的教學十分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不能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師傳授知識的工具,而要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討論、解決問題、構建知識的認識工具。
網絡給教學教學帶來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但它并不是萬能的,不能代替學生的操作、實踐等活動,也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它只是一個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好工具。如同其他科技手段一樣,現在教學技術本身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它決不能取代激勵學生學習的教師,更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刻苦學習,而如何有效地使用這一手段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使問題的關鍵。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以計算機為工具,以網絡為資源,以活動為載體,以語言交際為主線,探索信息技術整合英語教學的現代教學模式,定能給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的全面推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豐富教學形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從而更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信息運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秀娟.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科技信息,2011(08).
作者簡介:彭燕平(1984.8-),女,江西貴溪人,畢業(yè)于江西農大英語專業(yè),初中部英語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英語教育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