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學
【摘要】語用學是現(xiàn)代語言學研究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語境研究和詞義理解研究在語言學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也為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方向。本文將從語用學當中語境和詞義的內(nèi)涵和價值出發(fā),分別討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語用推理、會話原則、關聯(lián)理論以及隱含義修辭義的應用,為現(xiàn)代中學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提供幫助。
【關鍵詞】語言學;語用學;閱讀理解;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0-0230-02
語文學習當中的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是對學生在現(xiàn)代語文當中的文字、語法、通篇架構、全文情感表達等諸多方面的理解能力的考察。學生通過對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回答,體現(xiàn)出其對現(xiàn)代文的理解深度和理解方向。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因其具有的寬泛性和非指向性一直是教師教學當中的重大困擾。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感到無從入手,導致教學活動的失敗。而語用學的理論恰恰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一、語用推理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對于中學階段的語文閱讀內(nèi)容來說,中學語文教材和相關考試所選擇的文章都具有十分清晰的邏輯線索,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以記敘文這類問題來說,中學閱讀的記敘文擁有較為清晰的時間線索,教師在教學當中注重把握時間線這條邏輯線索,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在語用學當中,語用推理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厘清文章的邏輯概念,從而在更深層次上把握全文線索。對于閱讀理解的考試題目來說,其考察的內(nèi)容在于學生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因此語用推理能夠幫助學生完成考試中閱讀理解題目的解題。以高考語文閱讀理解題目中常見的科技文為例,科技文考察的內(nèi)容在于學生對文章中傳遞的信息的把握,并對共計三道選擇題進行正確表述或者錯誤表述的選擇。對于這類閱讀理解題目來說,掌握一定的語用推理能力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可以將邏輯推理分為三個步驟,首先,學生在閱讀之前,首先對問題進行了解,并深刻理解問題當中選項內(nèi)容所表達的具體意義[1];其次,將問題帶入閱讀環(huán)境當中,并在文章中尋找到問題歸屬的范圍;最后在完成閱讀之后,將問題當中的每一個選項在原文中標識出對應的位置,并進行反復的比對和核實,做出最終的推斷。
二、會話原則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會話原則是語用學中語境的重要體現(xiàn),人們在母語環(huán)境當中擁有對語言的天然感知能力,因此為了實現(xiàn)學生在閱讀內(nèi)容當中的語境感知能力,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有計劃的文章內(nèi)容會話教學,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nèi)容的發(fā)展脈絡和情感訴求,從而與文章作者形成共情。例如在語文教學當中,可以組織對話的形式使學生投入到課文的環(huán)境當中。高中一年級《語文》課文當中選入了《雷雨》的選段,作為一篇優(yōu)秀的劇本,《雷雨》文章當中就已經(jīng)具備的角色的劃分。教師在介紹作者曹禺的生平、《雷雨》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雷雨》故事當中的人物關系和前因后果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雷雨的角色扮演。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人物心態(tài),從而理解人物所處環(huán)境和所表現(xiàn)出的行為擁有哪些必然性,通過對劇情語言的感知,來完成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對于文章情感的解讀。
三、關聯(lián)理論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在語文閱讀當中,一篇文章可以劃分為多個語言結構,并行成段落語篇。對于文章內(nèi)容和感情的理解,需要對段落語篇進行探究,學生在理解文章的時候,需要了解各個段落在文章當中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并明確作者這樣行文具有何種作用。而這部分內(nèi)容是高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當中的重點和難點,許多學生在進行全文閱讀后并不能深刻掌握作者的情感表達,因此也對“某一段落作用”這類題目的解題完全沒有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則可以利用語用學當中的關聯(lián)理論對學生進行解題思路的培養(yǎng),使學生了解到某一個段落語篇在全文當中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其與上下文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以2012年新課標全國卷的閱讀理解題目為例,當年高考題目中文學類閱讀理解為短篇小說作品,小說當中有段落是關于主角馬褲先生的衣著和形象的描寫,題目提問這段描寫的安排有怎樣的寫作意圖。類似這種類型的題目,學生就可以依照平時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進行的關聯(lián)理論訓練來進行分析解答。審題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這道題的內(nèi)容是“段落作用分析”,因此結合段落作用的關聯(lián)理論,就可以將解題內(nèi)容歸類到“文章內(nèi)容”和“文章結構”兩個方面當中,在改題目中,文章內(nèi)容是對文章整體行文的搭建,文章結構則是為了反襯后文的人物形象。
四、隱含義修辭義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中學語文教學當中,關于文章的內(nèi)容,一般還集中在詞語使用當中。作者透過不同詞匯的使用表達出不同的文章意義和思想感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認真把握這部分內(nèi)容,進行詞匯概念的傳達。從語用學角度分析,詞匯表達的不同是基于詞匯本身的隱含義和修辭義的不同,因此所構建的情感環(huán)境也不同[2]。例如在初中語文課文當中,會著重提到唐代詩人賈島的名篇《題李凝幽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詩篇的閱讀,并向他們介紹“推敲”這一典故,同時為學生分析兩種詞匯的用法的不同和所表達的意義的不同,幫助學生形成詞匯所具有的隱含義和修辭義的理解,并形成對文章內(nèi)容和文章情緒的整理。
五、結論
現(xiàn)代語言學當中的語用學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語言環(huán)境的構建,人們通過語用學的學習可以感受到語言環(huán)境的作用和影響,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理解。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難點集中在學生無法對文章感情進行充分理解,無法掌握解題技巧。教師則可以借助語用學當中的語言環(huán)境構建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語文閱讀的情緒理解能力,從而實現(xiàn)解題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書瑩.近五年高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的語用學考察[D].山西師范大學,2016.
[2]范穎芳.中學語文教學語言規(guī)范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