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淑亮
摘 要: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化,揭開教育教學內涵特征成為相關研究的重點議題,任務分析理論為此帶來了可行性。通過學習任務分析理論,既可以讓教師理解自身教學模式,擺正位置,又能從客觀上評價教學有效性,檢驗教學是否真正得償所愿。對小學閱讀教學來說,中年紀閱讀教學是一個復雜課題,容易與低年級、高年級混淆學習任務,現(xiàn)就以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為切入點,研究任務分析理論的具體運用,以為相關教學活動提供指導借鑒。
關鍵詞:任務分析理論;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56-01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第二學段的閱讀,即小學中年級閱讀,是一種處于正式閱讀的階段,剛擺脫拼音的輔助。從三年級開始,學生需要學習一定的閱讀技能,嘗試解析文本內容、進行詞句意思理解,并能夠開始簡單的寫作。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教學對學生構建自身閱讀模式,提高寫作能力的作用日益顯著。因此,如何讓引導學生構建閱讀模式,達成學習目標,是每個中年級語文老師的重要教學任務。
一、任務分析理論的內涵
1、任務分析理論的內涵
作為教學設計理論的一種,任務分析理論具體指的是教師在教學規(guī)劃中,首先要分析大綱的要求或目標,再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性格特征進行層析關系分析,進而指導其制定強指向性、可行性的教學目標、計劃乃至具體課程。該理論應用在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中,主要是對學生的基本閱讀水平做分析,包括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知識體系建構完善性等,然后對學生學校結果做研究,例如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情感傾向,語文高級技能的掌握情況,語文常見知識的積累程度等,對此進行以輔助學生實現(xiàn)學習目標為指向的分析,旨在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中,任務分析主要有目標分析和目標下位技能分析。從目標著手根據(jù)學習結果類型分類,找出下位技能,進行學習的先決條件分析,將分析一直延伸到學生的起點能力。以人教版三年級課文《女媧補天》為例,利用該理論分析教學目標:①學習本課生字詞;②了解課文大意;③品讀第一自然段,可以明晰教師的目標,即引導學生掌握拼音的拼讀、大批量識字的方法、書寫的規(guī)則和技能,能夠連詞成句、連句成段地閱讀,知道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具體教學中可以優(yōu)先檢測學生已具備的識字能力;再從音入手,識記生字;接著從形入手,歸類記字;最后寫寫評評,掌握難字,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任務分析理論在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該理論在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中運用的意義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給語文教師提供閱讀教學設計的導向,通過任務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新的教學設計理念,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教學問題,從而梳理出更優(yōu)的教學方式方法,逐步將閱讀教學變得更加科學化、人性化、高效化。二是作為自身教學行為的指導方針,實際上,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雖然從業(yè)多年,經驗豐富性和知識儲備自是不必多言,但其根據(jù)自身經驗、個人對學生判斷而積累下的教學方法具有滯后性、保守性和非針對性,需要根據(jù)語文教育專家的指點,以及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分析,轉化為更具實用性、創(chuàng)新性、引導性的教學方法,讓中年級閱讀教學取得更好成效。三是作為閱讀教學內容選擇的明燈,不是所有小說、短文都能作為中年級閱讀教學培養(yǎng)的輔助內容,小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各有不同,興趣愛好點差異顯著,通過任務分析,教師能夠摸清當前學生的起點能力,閱讀習慣和傾向,并據(jù)此為他們找到最合適的教學內容,這不僅能夠有效避免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還能夠大幅提升教學質量。
三、任務分析理論在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中運用的具體運用
1、教學任務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目標
以人教版三年級課文《西門豹》為例,通過任務分析理論分析,教師應將教學目標定在以下三層面:一是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生僻字,掌握溫習識字方法,具體而言,就是要從分析字形、拼音入手,回顧自身漢字書寫經驗,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書寫技能、拼音讀法,在短時間內掌握部分課文中的生僻字;二是讓學生在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掌握中心思想,具體而言就是從學生即有閱讀習慣出發(fā),要求其復述整篇文章,并通過制定初期目標引導其進行連詞成句鍛煉,了解文章內容,掌握故事的寓意,同時認識到故事背后的哲理;三是引導學生細品第一段,精讀背誦好詞好句,為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分析——嚴密安排教步驟
首先應對學生現(xiàn)有識字能力進行調研,再從拼音、字形方面入手,使其認識學習生字,書寫和認識歸類生字。其次,在引導閱讀時,應由教師做大體介紹、分析,給學生一個故事縱覽,再由其自主閱讀,在能夠流利閱讀、把握文章大意、獨立思考并提出一定問題后,繼而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詳細分析和拓展,讓學生復述故事,感受作品的獨有魅力。最后,要讓學生在教師給出的配樂下朗讀文章,放飛思想,充分進入故事情節(jié)或自身想象中,獲得個人的心得體會。
參考文獻:
[1] 吳紅耘,皮連生.《語文教學科學化,路在何方?——評章熊先生的<我的語文教學思想歷程>》《課程·教材·教法》,2013(3).
[2] 梁麗文.《任務分析理論在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教育導刊》,2014(10).
[3] 林 紅.《揭示教學背后的內在規(guī)律——江蘇省蘇州市實驗小學科學取向的教學創(chuàng)新之道》《人民教育》,2012(9).
[4]王旭明.《以課標為綱,推進語文教育“四輪”驅動——再論<牢牢把握語文教育正確方向,將課標精神落到實處>》《語文建設》,2017(9).
[5] 姚夏倩,皮連生.《關于語文學習與教學規(guī)律的思考──知識分類學習論和教育論在語文學科中的應用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