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宇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及信息化的發(fā)展,各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都大幅提高。我們更加關注教師的繼續(xù)教育的培訓。同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個家庭對教育的支出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當前小學教育的發(fā)展環(huán)境,對小學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培訓就顯得更加重要,有效的培訓方式對提高小學教師整體素養(yǎng),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至關重要。
關鍵詞:培訓方式;小學教師教師培訓;問題
一、 小學教師培訓的基本狀況
(一) 培訓內容提供給教師的需求不全面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的自由發(fā)展”針對成人教育方面應更尊重個體間存在的差異,為此在對小學教師的培訓內容和課程活動的設計上要著重考慮到個體差異。小學教師既希望在系統的培訓過程中自身在教學技能上有新發(fā)現,也期望自身的教學科研能力、課程開發(fā)能力和教學反思能力方面有顯著的提升。但現實的狀況是目前眾多的師資培訓單位提供給教師的各方面培訓內容通常不能完全滿足教師的需求。
(二) 培訓內容缺失和培訓方式單一
對于培訓內容要適當精簡,把“學以致用”作為首要培訓目標,實施針對性地培訓;根據成人學習時所體現出的經驗性、實用性、獨立性、多角色性等這些特點,就相應的對培訓內容作出要求,其要求在培訓過程中將教師的已有教學經驗充分恰當地利用起來,開展多種教學模式:談話式教學、拋錨式、探究合作式等,使得受訓者和培訓者能夠充分交流各自的經驗并達成共識,最終實現資源共享和高效互動。
(三) 加強教師參與培訓的意識
因為部分教師參與培訓的意識薄弱,教師們不主動參與培訓,其沒有做好帶頭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阻礙了日后教師培訓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展開。除此之外,教師隊伍中出現編制不合理、教師工作量加大,使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更加的少之又少。由于青少年教師缺乏中社學習的觀念,培訓的重心就有所偏離,只單純作為任務去完成。為了拿到一些能證明自己等級的證書,為此應付著去完成。一些教育職稱較高的教師或是獲得榮譽較多教師對于生活和工作的現狀都很滿足,同時也伴隨著職業(yè)倦怠心理出現,教師會在接下來的教學生涯中對工作缺乏原有的熱情、積極性,對后期工作也不會及時地反思和總結。
二、 提高小學教師培訓實效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 加強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對學習信息技術的具體實用方面有哪些?在實際調研中,部分教師向筆者提出此類問題,并訴說了學習電腦的苦衷。其中有位教師說:“我就沒長那個細胞,這不是趕鴨子上架嗎?”筆者之所以分析此類現象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接觸新事物時心理障礙的產生,被稱作“技術恐懼癥”;其次就是對信息技術應用教學中的錯誤觀念,有些教師則認為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課堂中會影響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注意力,使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降低。反之卻認為,沒有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學工作的開展更靈活,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也顯著。
將信息技術和小學各科的課堂教學巧妙融合,融入的方式就如同平常教師使用粉筆、黑板、紙和筆一樣的順暢、自然,這種“糅合”的概念就是“課程整合”的核心所在。教育信息技術已然成為了教師的一項基本教學技能。為此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舊觀念,更新新的教育觀念,提高我們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將信息技術更全面地應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二)轉變傳統的小學教師培訓模式
小學教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都被個別組織者所掌握,造成教師對培訓活動的選擇性減少。因此建議各地培訓組織人員一定要做好各地區(qū)小學的課題調研工作,切實了解當地的實際狀況,多方面地征求校方和教師的意見。隨后依據當地小學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及教師的實際需求去雙向考慮最終確定培訓計劃,并且把計劃發(fā)送到各個小學,分批次輪訓,加上校內外各方面的協助,保證培訓活動得以順利實施。
(三) 加強完善規(guī)劃課程設置
新課改為我們當下新的培訓工作覓得全新的機會,為培訓教材內容的更新、培訓模式的更新以及培訓管理方式的科學性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為此要完美地利用好課程改革這個機會來推動小學教育的大力發(fā)展。新的培訓課程在設置上基本延續(xù)以往的四大板塊: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心理學理論、現代教育技術及科學和研究課程等。因為進行的新一輪培訓工作是建立在首輪培訓的基礎上的,為此應注意避免教學內容的千篇一律;在培訓方式上要不斷去創(chuàng)新,給教學課堂帶來更加鮮活的感染力。
(四) 健全評價體系,保障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1. 師德師風的評價
從學生評議、家長評議、教師互評和領導評議入手“四評議”入手,多角度、多層面檢驗培訓效果。通過問卷、民主測評等具體評價方式,全面檢驗培訓效果。將結果記入教師師德檔案,并一票否決。
2. 師能的評價
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教師,并著重進行一系列合作研究、討論、分析教師在工作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和普遍問題。提供更有價值的幫助和明確的指導,通過教師自我評價、單位抽測、區(qū)及競賽等形式公正地評價教師,使得培訓活動展現的效果更加顯著、培訓形式更加明智、培訓過程更加藝術。
3. 專業(yè)發(fā)展能力的評價
提高教師專業(yè)修養(yǎng)與教學實踐能力一直作為小學教師培訓的重點。通過培訓,給教師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和參考資源,有利于教師在日后教育實踐中對自身教學工作的及時反思,在具體實踐中不斷突破自己,不斷成長。
(五) 研培結合,有利于當今教師素質的提高
大多數教師渴望得到教研和科研方面的專業(yè)性指導,從而提升自身的專業(yè)修養(yǎng)。我們的教研工作和培訓應積極探討研培結合,這樣有利于鄉(xiāng)鎮(zhèn)學校骨干教師群體的形成。教研就是對教師最符合實際的培訓。我們在調查中發(fā)現部分學校的領導認為,教研說白了就是搞資料。為此就會發(fā)現在教研工作開展中存在很大的問題,一方面是學校領導的不重視,認識淺顯,另一方面就是教研指導工作仍不夠深入教育工作,當下依然需要我們對其實際意義加以關注和研究。
總而言之,對小學教師進行有效果的培訓,不僅能壯大師資隊伍,提高教師職業(yè)素質、職業(yè)精神,而且還可以幫助填補教育資源的短缺,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