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漩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物聯(lián)網、大數據等概念被提出,我國高校的教育模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到高校教學過程中,高校思政教育也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如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質量,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政教育
目前,我國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高校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育與新媒體的融合。這一方面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學質量。但在新媒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
一、新媒體技術對思政教育的作用
新媒體技術豐富了思政教育的教學手段。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是以教師講課、學生聽課記筆記為主,形式比較單一,內容比較枯燥。而現階段,新媒體技術實現了思政教育手段的多樣化。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課下可以利用微信、QQ等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打破時空的限制,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而且,利用這些新媒體技術,學生和教師可以實現平等互通。學生在與教師面對面交流的過程中,可能會緊張、言不及義,這就導致教師很難了解其真實想法。而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絡技術可以為師生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的交流平臺,促進師生交流,避免溝通障礙。
二、新媒體環(huán)境下思政教育存在的弊端
1.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難度
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都是以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為主,學生獲取的知識大多來源于教師傳授或者課本。如今,新媒體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獲取面,使學生可以通過各類新媒體接觸大量的信息,而學生往往難以辨別這些信息的真?zhèn)危诮鉀Q問題的方法上也會產生分歧,如果教師不能對其進行正確的處理,那么學生和教師之間就容易產生隔閡,這不僅不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對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會造成一定的阻礙。
2.弱化了思政教育的疏導功能
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應用新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就容易對學習產生負面效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教學速度加快,但一些學生將精力放在了抄寫多媒體課件的內容上,忽略了教師講授的內容,有的學生還會被幻燈片的背景動畫吸引,這都影響思政教學的質量。
三、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
1.整合高校思政教育資源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應該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優(yōu)勢,對各類思政教育手段進行整合,并且對教育手段和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將新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手段,納入思政教育體系。為了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水平,校黨委可以聯(lián)合學生會、校宣傳部以及各院系思政教育工作部門,成立思政教育工作小組,并合理運用手機報、微博、微信、網絡貼吧等各種媒介,進行管理運作和宣傳教育。
2.加強新媒體平臺的建設
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想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更優(yōu)質的教學內容,高校要加強新媒體平臺的建設。第一,要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手段,使用新媒體技術,創(chuàng)辦網絡視頻、公眾號等,將教學內容呈現出來。第二,要鼓勵教師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新媒體平臺進行推廣,并且利用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擴大思政教育的覆蓋面。第三,融合校團委、校宣傳部等,加大思政教育的宣傳力度和深度,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優(yōu)勢,篩選傳遞教育信息的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3.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要想有效地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手段,就要提升教師的新媒體意識,提高其綜合素質。教師不僅要具有豐富的思政知識,還要具有較強的新媒體運用能力,以更好地與學生進行網上交流。教師必須掌握思政教育的主動權,準確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高校要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比如,可以通過技術交流會、深造學習等方式,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為教師更好地運用新媒體技術提供保障。
四、結語
新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交互性強、覆蓋面廣等優(yōu)勢,在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應用新媒體技術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但是教師要轉變思維,提升能力,充分發(fā)揮新媒體教學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蘇蘇.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時代教育,2016(13):108.
[2]張秀庭,劉尚蓮.新媒體視野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容構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6(28):2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