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摘 要]新課程強調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但是,目前由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訓練體系等原因,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并未養(yǎng)成。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全面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等途徑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使學生學會學習。
[關鍵詞]自主學習;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31-0033-01
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我們應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自學的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這種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學生、家長三方長時間的共同努力。
一、學生學習自主的現(xiàn)狀
(一)無法落實的家庭教育
著名心理學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闭\然,家庭教育對學生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享受到了公平的教育機會,但很多家長卻因沒有接受較好的教育影響了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不少家長將孩子的學習變成一種壓力,也讓他們失去了自主學習的動力。
(二)過于依賴的學校教育
班級是一個小社會,教師和學生是相互影響的。學生與教師相處的時間最多。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教師布置什么學生就完成什么成為學習的常態(tài)。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為標準,學生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動力。
(三)缺乏系統(tǒng)的習慣訓練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任何習慣的培養(yǎng)都需要經過長期、連續(xù)性的培養(yǎng),才能養(yǎng)成的。而在課業(yè)任務的壓力之下,語文課堂輕視自主探究,學生養(yǎng)成的大多是“照本宣科”的完成任務的習慣,缺失了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二、學習自主性的策略
(一)全面激發(fā)學習興趣
1.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識字能力。在識字教學時,要激發(fā)學生獨立識字的興趣。如,教學“火”字,筆者呈現(xiàn)出火的圖片、滅火的圖片,讓學生先欣賞再認識“火”字,最后熟記。這樣學生不僅對字的認識有了興趣,還理解了字的意思,久而久之識字能力就能加強了。
2.培養(yǎng)自主閱讀的能力。葉圣陶先生說:“學習語文的目標就是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從而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毙W階段,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有了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就會有良好的情感體驗,學生的理解能力就能提高。
3.鍛煉學生自主的習作能力。習作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新課標在不同學段中都強調習作的興趣,要求學生留心周圍事物,寫下自己感興趣的事,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學生有最真實的生活體驗。因此,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fā),從小處落手,表達自己的感受。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寫景習作教學,筆者要求學生將生活中所見之景,如稻田、果園以及學校的景象等進行描繪。這樣,學生能寫出自己眼中所見、心中所感,學會自主表達。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明確學習目標。怎樣才能使學生自主學習語文呢?首先得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再圍繞目標去學習。其中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學生都能通過學習取得一定成績,這樣能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信心。
2.重視學習方法指導。語文學習的方法雖然很多,但讀思結合是基本的方法。如,在教學《觸摸春天》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圍繞 “一個盲女孩卻能觸摸春天,這是多么神奇的事!”一句感受神奇。在這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讀出自己的感悟;同時要求學生學會用這樣的方法去讀書。
(三)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需要教師的引導。自主學習不是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也不是脫離教師基本的“教”,而是需要更新教育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需要家校合作。學生受家長影響大,因此教師在重視學生學校學習表現(xiàn)的同時也要關注到其家庭狀況,讓家長配合,使教師的要求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得到落實。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在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時,不能以成績?yōu)槲ㄒ缓饬繕藴?。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是學生人生發(fā)展的重要內容。
總之,語文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責編 韋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