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君
【摘 要】 輪滑運動是時下社會上最流行的體育運動之一, 它是一項集健身、競技、娛樂、趣味、表演、休閑、技巧、驚險于一身的運動項目。本文從體育輪滑課教學效果的出發(fā),闡述了輪滑課在教學模式方面的創(chuàng)新,為輪滑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輪滑課 高校 教學模式
輪滑運動是時下社會上最流行的體育運動之一, 它是一項集健身、競技、娛樂、趣味、表演、休閑、技巧、驚險于一身的運動項目。它不受年齡、性別的限制, 不受氣候與自然條件的影響, 只要有一硬化的場地就可進行, 易于普及與開展, 輪滑運動包括速度輪滑、花樣輪滑、輪滑球、平地花式輪滑和極限輪滑。由于輪滑這項運動迎合了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追求時尚、追求個性、挑戰(zhàn)極限的心里, 及易被大學生所接受。
1、體育輪滑課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
輪滑運動要求參與該運動的人有較高的身體平衡能力。在滑行時, 人體要保持平穩(wěn), 并踩在移動的輪子上做出各種速度、難度和強度都極高的技術性動作。在完成技術動作的過程中具有危險性和新異性, 所以普通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且重復性的練習, 而實際情況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 學生練習次數(shù)少, 繼而產(chǎn)生學生學習效果差, 教學效果評估較差等連鎖反應, 形成一種假象:“學習輪滑很難” 。這種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學生的運動能力的發(fā)揮。即一方面充滿好奇, 另一方面自信心不足。這種心理障礙是對體育輪滑課教學效果核心影響要因。分析造成學生學習輪滑產(chǎn)生心理障礙因素如下:
1.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能力完成輪滑學習的基本條件就是具有良好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素質(zhì),只有當學生身體條件滿足自己對安全心理的需要時,才會以自信的心理狀態(tài)參與學習,進而遠離 “習得性無助感” 。
2.精神因素分析認知心理學認為,適當?shù)木o張有利于提高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程度, 提高注意水平,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但是,過度的緊張不僅無助于身體運動的協(xié)調(diào),反而會使人失去控制的能力,產(chǎn)生心緒紊亂、視野縮小、肌肉僵硬、肢體活動呆板等不良生理反應。在學習輪滑運動時,過度緊張的心理現(xiàn)象會使學生的動作呆板且不協(xié)調(diào)、多余動作增多、動作缺乏感覺性。這種過度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若不能克服將會滲透到具體動作學習過程當中,最終導致自信心減弱,并喪失學習動力,成為影響學習的心理障礙。
3.輪滑動作高難度、高危險性輪滑運動不同于其它運動項目,它要求學生靠與地面接觸很窄的兩個輪滑鞋作為支撐點, 其本身的高難度和高危險性使學生產(chǎn)生畏懼心理, 尤其是對于以前未曾接觸過類似項目運動的學生來說難度更甚。很多學生往往在一開始感到新奇, 但當穿上輪滑鞋后就會出現(xiàn)站不穩(wěn)、 失去重心和不能移動的感受,認為太難了、 不想學了等消極的畏懼心理。甚至錯誤地認為自己能力差,根本就不是學習這項運動的材料。若此時有其他同學摔倒等狀況, 這種恐懼心理也愈發(fā)嚴重。
2、目前輪滑課采用的教學模式
輪滑運動是一項集時尚性、趣味性、健身性于一體的體育運動項目,我國開設速滑課的高校大都采用“ 大幫哄” 的“ 一組式” 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種“ 千人一面” 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大學體育課教學在教學內(nèi)容、方法、手段上都比較陳舊, 只注重運動技能的傳授, 在體育課中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和能力、興趣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因而不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將這一體育運動項目納入大學體育教學中,能激發(fā)學生鍛煉身體的熱情, 活躍課堂氣氛。
3、輪滑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3.1 實行分組、分層、遞進教學形式
打破院 、系、班級之間的界限,依據(jù)性別和基礎劃分幾種不同的教學組,采用分組、分層、遞進教學形式。教學分組根據(jù)學生、教師以及當?shù)禺敃r的具體情況為基礎。
3.2 不同教學組采用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和學法
首先,我們要求教師應按不同層次組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分層次備課 ,分層次施教,分層次練習,分層次要求。對于不同的教學組,我們都制訂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初學組應達到站立式滑行水平,基本組應達到高姿式滑跑水平,提高組應達到半蹲式滑跑水平,尖子組應達到深蹲式滑跑水平。而且不同教學組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 ,教師的示范動作應盡量貼近學生水平,不能超 越學生水平太高。就直道滑跑示范而言,初學組的示范動作,應是 高姿,沒有后引腿的小步幅蹬冰;基本組應是半蹲的有后引腿的小步幅側(cè)蹬冰;提高組則是半深蹲的有后引、有立刀的大步幅側(cè)蹬冰;尖子組必須是深蹲的有后引、有立刀的利用體重側(cè)蹬冰。這樣的示范動作不但有助于消除學生害怕、畏難的心理,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熱情和信心,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3 建立多樣化、分層次的教材體系
我國原有的速滑課程是一種單一性的不盡合理的課程,加之陳舊的繁多的教程內(nèi)容,很難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難以滿足廣大教師、學生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為此我們依據(jù)學生的可接授性和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打破了以往那種對不同個體傳授同樣運動技術 技能的”于人一面”的局面,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根據(jù)各層次組學生的總體水平、基礎、能力等情況,依 據(jù)不同教學組的教學目標,四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進度。這幾組教材都是速滑冰上練習的基本內(nèi)容,體現(xiàn)出了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
3.4 建立不同教學組采用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
對于初學組學生,應以尋找閃光點為主,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基本組學生,即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還要指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鼓勵他們積極練習;對于提高組學生,應 采取激勵性評價,既揭示問題又指出提高方向,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對于尖子組學生應以競爭性評價標準 為主,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督促他們更加刻苦訓練,不斷超越自我。
【參考文獻】
[1] 李兆元.普通高校開設輪滑選項課的研究[ J] .冰雪運動, 2005(1):46 -47.
[2] 原顏東.河南省普通高等院校輪滑課教學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 .冰雪運動, 200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