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強
【摘要】對文言文進行學習是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形式。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不僅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漢語知識,還能夠使其文化和品味得以有效提升?;诖?,本文論述了提升小學文言文教學效率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文言文 教學效率 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057-01
同現(xiàn)代文相比起來,文言文較為晦澀難懂,所以增加了小學生閱讀的難度。而在開展文言文教學時,怎樣提升教學效率,保障教學質量,這是從事小學語文教育事業(yè)的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1.文言文教學的重大意義
第一,文言文借助文字這一形式,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的地方文化和歷史、創(chuàng)新和民間技藝,它記錄了國家一直以來的歷史發(fā)展,通過學習文言文,能夠掌握更多的史料知識。第二,文言文所宣揚的價值追求極其正面和積極,包括信和禮、任和義等等,它給國家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力量和信念,更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一位編輯曾經(jīng)說過,文言文可確保更有音韻的白話表達,同時他也說過,小學生應對一些文言知識進行學習,對自身的文言語感進行培養(yǎng),這樣能夠為今后的文言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在初中時期,文言文是難點和重點的內容。很多學生進入中學之后,一般很難快速進入到文言文學習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要積極對小學文言文教學的模式進行探索,這樣更利于后續(xù)深入文言文教學工作的開展。通過對適當?shù)慕虒W方式進行采用,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并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方法,使其自主閱讀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對文言文進行學習的這一過程能夠讓學生初步地認知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意義,同時也能夠促使其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的發(fā)揚廣大以及傳承做出實質上的貢獻。此外,通過文言文學習,能夠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還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2.提高小學文言文教學效率策略
2.1將韻味讀出
要想學好文言文,首先就要讀好文言文,這里所指的讀即大聲朗讀,或朗讀時帶有韻味,并配上一些適宜的肢體動作,包括搖頭和仰天等動作,只有帶有感情的讀、掌握語感的讀、抓住節(jié)奏的讀,才能夠領悟深層次的文言文含義。本文針對讀作了以下的具體分析:
2.1.1模仿朗讀
教師在開展文言文教學中,其在課堂上的示范領讀尤為重要。因此在范讀時,教師應注重字詞的輕重讀音,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語調和語速,知道什么地方需停頓,什么地方需重音朗讀,從而調動學生朗讀的熱情,繼而讓其主動積極地模仿朗讀。當文言文課文基本讀順和讀通之后,教師應指導學生朗讀,在這一過程其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感悟作者在文言文當中所寄托的情感,所表達的思想,從而以有聲朗讀這一形式外化出來,繼而保障最佳的誦讀效果。在學《楊氏之子》這一文言文時,朗讀之前,教師應讓學生注重朗讀節(jié)奏以及語句停頓。同時要讓學生做好一些語調符號和重音符號的標記,比方說在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1]。為/設果,果/有楊梅???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一段時,教師應讓學生讀出楊氏子的稚氣且機智的語調和語氣,同時要讓學生表現(xiàn)出楊氏子語言的幽默風趣[2]。
2.1.2將字音讀準
有一位文學家曾經(jīng)說,在讀書時一字也不能多讀,一字也不能少讀,一字也不能倒讀,當多次朗讀之后,自然而然記憶深刻,朗朗上口。這句話尤其強調,朗讀要注重準確度。在文言文當中,不管是通假字和多音字還是生僻字都較多,在對文言文的字詞進行朗讀時,教師要強調讀準字音,假如學生字音無法讀音,應及時糾正,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句意理解以及文章主旨的理解。
2.2文言文品析
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以一種客觀的視角來評析文章當中的人物。這樣能夠對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認知能力進行培養(yǎng)。比方說,在教學《楊震暮夜卻金》這一內容時,教學的內容中心應圍繞楊震這一人物,首先要求學生自由朗讀,然后全班朗讀,讓學生感悟文章中人物的說話的語氣、神態(tài)和動作,然后可請幾位學生進行表演。其次,讓學生對這一人物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應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兩點:第一,要結合實際。第二,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從多個視角出發(fā)分析人物,確保全面性。這樣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2.3文言文背誦
有一位教育學家曾經(jīng)說,名篇背誦十分有必要,雖然這是一種不大靈活的方式,但卻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背誦的方式,能夠在記憶深處銘刻一些經(jīng)典作品的意蘊和行文風格以及人物形象,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會沖刷,反而會沉淀。從某種角度來講,以一種有聲的外化形式來呈現(xiàn)無聲藝術即朗讀,以一種無聲的內化形式來沉淀有聲朗讀即背誦。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朗讀,還應指導學生背誦。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有效的加深學生的感悟。比方說,教完《兩小兒辯日》這一篇課文之后,教師可在黑板上寫上一些文章當中的關鍵詞,包括日初出和如車蓋、蒼涼和如探湯等一些關鍵詞,然后讓學生依照這些關鍵詞對課文進行背誦,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背誦的效率。此外,可讓學生進行形象背誦,所謂的形象背誦即背誦時看著課本插圖或者發(fā)揮想象力想象文言文中的情境畫面。比方說在背誦《畫蛇添足》這一篇課文時,可采用這樣的一種背誦方法。
2.4拓展故事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實施文言文教學,可同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相結合,講解一些同課文中內容相關的故事,這樣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充分文言文的教學內容。比方說,在學《伯牙絕弦》這一文言文時,教師可講解子期同伯牙之間的故事:某一年,伯牙同鐘子期相遇,彼此視為知音,并以兄弟相稱,到了離別之際,兩人難舍難分,約定再相會于來年中秋。到了約定時期,雖然伯牙在約定時間來到了約點地點,可子期卻因病而逝無法踐約,從此天人永隔,在陽間永無相見之日。當看到墓碑時,伯牙感到深切悲痛,給知音談完最后一曲古曲之后,就破琴絕弦。在故事的講解過程中,學生融入情境當中,同作者產(chǎn)生了情感上的共鳴,這時教師可讓學生帶有感情和對文章最后一句進行朗讀。在朗讀當中,學生深切的感到了伯牙面對子期逝去的悵然,也深深地感動于子期和伯牙結交下的情誼。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能夠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是一大教學難點,作為教師應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不斷地探索教學模式,采取適當?shù)慕虒W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為學生今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崔梅.小學文言文教學的方法探究[J].讀與寫(下旬),2012,09(7):79-80.
[2]李婧.小學文言文教學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2):2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