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寒松+安俊超+廖桂華+徐向輝+張俊紅
【摘要】《材料加工基礎》是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必修課,主要教授常用金屬材料的制備方法、成型加工、強化工藝、改性技術及其質量控制的綜合性基礎知識。該課程涉及專業(yè)領域寬,覆蓋專業(yè)知識多,加之原有教學方法手段單一,致使實際教學效果較差。本文嘗試將參與-協(xié)作式教學方式引入《材料加工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中,結果顯示,該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且有助于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金屬材料工程 材料加工基礎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洛陽理工學院教學研究項目15JY-003、15JY-014和JY17-42等項目的支持。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237-01
引言
《材料加工基礎》是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的一門綜合性、應用性較強的必修課。該課程主要是使學生習得廣泛材料工程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常見金屬材料制備過程中的基本科學原理和技能,進而能根據目標材料性能、結構與應用的要求,確定合理的制備加工方案和方法。以此為引導,促使學生更深入地學習材料制備的專門技術,為其學習本專業(yè)其它相關課程以及未來從事材料科學研究和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藝基礎[1]。
二十世紀末畢業(yè)生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求高等院校培養(yǎng)的人才必須服從于經濟建設的需要,服從人才市場不同層次的需求,培養(yǎng)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專業(yè)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2]。同時,伴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材料加工領域產生了很多新的技術和學科的交叉,相關研究領域越來越拓寬[1]。與此相對的是,《材料加工基礎》現行教學內容相對靜止,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落后、學生理論知識和實際結合方面差距較大。加之實際課程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嚴重制約了教學內容、效率和效果的優(yōu)化與提高。
本文針對本課程目前面臨的種種問題,提出將參與-協(xié)作式教學方法引入進行教學改革,以期開發(fā)出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要求和規(guī)律的新型課程,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把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戰(zhàn)略目標落在實處。
一、參與-協(xié)作式教學方法的內涵
參與-協(xié)作式教學是將兩類先進教育理念結合而成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其在“以學生為主體,以協(xié)作學習小組為形式,師生共同參與”的理念指導下,強調在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組織形式,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交流意識和溝通能力[3]。將“參與-協(xié)作”式教學方法應用到《材料加工基礎》課堂改革中,旨在比較“參與-協(xié)作”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改善教學效果的影響,為此種新型教學方法在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二、參與-協(xié)作式教學法在《材料加工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在參與-協(xié)作式教學模式中,常使用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啟發(fā)式或討論式提問等多種靈活手段。
1)任務小組單元,培養(yǎng)協(xié)作能力
在參與-協(xié)作式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各小組成員針對某一中心問題,通過集思廣益,共同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最終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講授材料常用連接技術相關章節(jié)時,授課教師提前下發(fā)小組任務主題“金屬焊接接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要求各小組做到學習、理解、講清,而不能單單局限于對課本內容的復述。各小組成員利用參考書籍和互聯(lián)網等各種有效資源,準確而迅速地確定了主題內涵和分析角度。在搜集資料過程中學生了解到范圍更廣的外延內容和支撐材料,鍛煉其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各小組成員討論后達成統(tǒng)一意見及講述方案,各組各確定一代表對本組觀點加以講述。在講述過程中,其他組成員就其觀點進行踴躍提問,由講述代表或其它成員逐一解答,并展開深入討論。最后,授課教師總結補充,引導學生加深對材料常用連接技術等相關知識點的認識。 可見,小組討論法既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精神,又使學生體會了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想,很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2)案例分析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案例分析法是一種雙向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以精選的實際案例來說明所講述的理論知識,為學生提供一種真實的實踐環(huán)境與素材,使學生快速掌握理論并與直接實踐相結合。例如,在講授自由鍛及其工藝等鍛造加工基礎知識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方式演示中信重機鍛造車間18500噸自由鍛造油壓機的工作過程,介紹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對大型鍛件的急迫需求,講解自由鍛的概念及其特點。又根據中信重機集團某一型號超大型鑄鍛件實際生產過程,講述自由鍛件生產的基本工序,并深化學生對自由鍛鍛件缺陷形成原因與預防措施的認識。通過教學過程,可較好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表達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啟發(fā)式或討論式提問法,引導獨立思考分析
在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針對特定主題自由發(fā)表意見,對有見地的學生發(fā)言要充分肯定,對理解有而偏差甚至錯誤的學生要給予正確引導。教師在此基礎上還要給予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對于知識要點要給予強調說明。例如,鐵碳合金相圖為本課程學習難點之一,鋼熱處理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的目的、工藝特點和應用常令學生混淆不清。課堂教學采用啟發(fā)式或討論式的教學方法,理論結合實際,可引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提高教學效果。
結語
通過研究表明,在《材料加工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應用應用-協(xié)作式教學方法是可行的,該教學模式不僅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相互溝通、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全面總結等綜合能力與素質,還注重發(fā)揮學生在授課環(huán)節(jié)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體現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動與交流,很好地鍛煉了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實現了真正意義的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張鵬,李衛(wèi),張治國,等.材料加工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新思路的探索[J]. 廣東化工, 2016, 22(46): 173.
[2]程巨強,惠增哲,劉志學.材料加工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J]. 中國冶金教育, 2013, 6: 1-3.
[3]王彤.應用型大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M].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5: 365-3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