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小學數學的教學屬于數學系統(tǒng)教學的起步階段,對于小學生在數學上一個階段性的基礎的教學任務的達成,以及素質教育的相關教學目標的教學任務的實施,往往需要教師以更為用心的備課和更為有力的教學思路對小學生去進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誘導教學 激發(fā)思維 情感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060
小學生的年齡以及其對待學習的認知都處于一個最為稚嫩的階段,但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在基礎上達成一個階段性基礎的教學任務的實施卻是最為關鍵的階段。
小學數學在數學系統(tǒng)化教學中所囊括的一個基礎及起步的教學規(guī)劃、乃至在整個中國式教育體系上所承載的相關教學思想和目標而言屬于最為關鍵及核心的教育階段,但小學生屬于在年齡上、心理上以及情感上都處于一個最為稚嫩的階段,針對這樣一群年齡最小、心理最為不成熟的學生開展教育,往往對教師的要求極高,相對其他教學階段的教學,小學教師往往不單單需要對備課、教學上做出合理的規(guī)劃,更多的往往是對于小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情感及素質教育,從而在根本上提升對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教學目標及相關教學思路。本文對小學數學在教學上的嘗試展開討論。
一、誘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合理培養(yǎng)是教學工作開展最為有力的教學方法,這種興趣教育法的核心是能夠在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開展教育,將教育落實到學生本身,是教學模式上質的轉變,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使學生本身具備對課程的求知欲,從而使教學變得主動,在教學效率上達成一個質的提升。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稚嫩對于未知的一切都具備這樣一種熱情,小學階段的教學也是整個教學體系的開端,是一個對學生基礎素質的一個培養(yǎng)和激發(fā)的教學階段,所以在小學階段興趣教育下的實施是最有可行性、必要性和有效性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上,合理并有力的開展對學生的興趣教學,能夠達到對學生階段性基礎和素質教育開端的教學任務,并且以最有力的教育方法的實施,去建立素質教育開端的教育思路。
關于興趣教學的教學思路,實際上可以構成一個結構化的教學體系,合理的融入到數學教學當中,從而將數學的學科特色充分激發(fā)出來,構筑出屬于數學課程特色的興趣教學體系,以下是對小學數學興趣化教學的相關教學方法。首先,將學生分成小組,小組的單位盡量的突出出來,在學生腦海中建立這樣的小組概念,而并被傳統(tǒng)的小組分配那樣形式化,沒有太多實際作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小組成員分配到同一位置,突出小組制度,將小組集體化。這樣能夠更為方便的進行相關興趣化教學的方法。其次是吸引學生對于數學的求知欲,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低,其實,是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的,這也是很多小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分心的原因。那么,在備課時加入一些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元素融入到教學之中,使課程豐富化,往往能夠達到一個相應的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對于數學建立興趣,同時通過小組思路相應制度的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成興趣教學的核心理念和提升對應的教學效果。
二、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思維
數學若為一門邏輯性較強的理科課程,其對于思維的要求較強;小學課程中所包含的運算思維,公式的變換思維,算數優(yōu)先級思維簡單的幾何思維以及應用題的解題思維,這些思維看似抽象,其實就是對于概念和定義的理解程度,對于思維活躍的學生而言,學習數學是一件輕松且快樂的過程,包括對概念的理解過程、對公式的轉換過程以及對題目的解題過程,這些過程中學生能夠經歷思維的運轉和推進,使學生體驗到從整合到拆分過程的思路,從而產生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是思維不夠活躍的學生感受不到的樂趣,而這種樂趣的存在與否,往往能直接決定學生對數學學習效率的高低。如果說把課程變得有趣是教師的誘導,那么這種思維的激發(fā)就是從學生本身感受到的樂趣。
那么如何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呢?其實這也是教學中的細節(jié)奠定的。其實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這樣一個慣性,就是以一種較為嚴厲的風格進行授課,以便于更好地管理課堂秩序及相關紀律規(guī)范,然而卻忽略了對學生思維的限制,在鴉雀無聲的課堂授課中往往只是教師單方面的教學,使教程的行進更為暢通,然而在數學課堂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往往在教學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鴉雀無聲的課堂未必就比吵吵嚷嚷的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要好;相反,如果是教師在教學思路上的改變,導致學生在較為輕松的氛圍中激發(fā)思維,往往要比鴉雀無聲的課堂所帶來的效果要好。當然,并不是說鼓勵紀律渙散,所謂的“吵鬧”也是屬于在教師合理誘導的、在可控范圍內的吵吵嚷嚷。這樣思路的核心是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上可以激發(fā)和調動思維,從而去理解和應用所學習的知識點。
三、融情感于教學,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小學生年紀小、心理依賴重,容易對老師產生濃厚的情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往往只是孩子。教師可以很容易的跟他們培養(yǎng)感情,而教師的言行往往也能在他們心中產生影響。融情感于教學的核心在于教師的教學可以達到更好地開展。這個時候,教師往往需要扮演朋友的角色,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從根本上將學生的思想和情緒有效地控制,從而達成對課堂氛圍及教學任務的把控。
而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和前提,在小學階段其實是取決于老師的,能夠放下一些嚴肅的身份感和嚴厲的風格,學會去走進學生心中,給學生適當的關心和愛護,往往比其父母對其的關愛來得有力,因為父母是親人,而老師,往往可以突破學生的心理防線,成為朋友。而適當的關心往往更能夠刺激到學生的內心深處,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結合以上的相關教學方式,完整的對于新教學思路相關理念進行貫徹和滲透。
小學生的情感較為細膩,而教師的行為風格往往會成為他們的標桿,對于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教師往往需要傾注更多的精力,去給學生以最適合他們的教育理念,全身心投入到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中去,盡力將教育做到更好。
參考文獻
[1]李成寶,閔令兵.淺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育[J].讀寫算(教師版),2017(8):125-128.
[2]易成光.提升小學數學興趣教學效率的幾點嘗試[J].學周刊,2017(12):92-93.
[3]李云峰.融趣味與教學[J].創(chuàng)高效數學課堂.求知導刊,2017(8):15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