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燕
摘要:現(xiàn)今的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相對較繁瑣,就會導致一些環(huán)節(jié)的忽視,尤其是對于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培養(yǎng)。因此,合理的應用主體的間斷性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就成為高校發(fā)展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本文通過對主體間斷性的理論含義,高校輔導員應用主體間斷性的必要性,高校輔導員應用主體間斷性的實踐路徑三個方面進行具體的闡述,希望對主題間斷性更好的應用在高校的教育中提供幫助。
關鍵詞:主體間斷性 高校輔導員 實踐應用
在現(xiàn)代化、數字化的影響下,人們越來越講究功利,較少的思考工作和生活的含義,在高校的教育工作方面,輔導員的工作已經逐漸缺乏其應有的服務精神。尤其是在對學生的管理方面。因此,為適應高校的發(fā)展,將主體的間斷性應用到教育方面已經是必然的趨勢。
一、主體間斷性的理論含義
主體間斷性是交互主體性的又一稱呼,主要是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存在主義哲學、解釋學與現(xiàn)象學中重要的概念,是一種將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進行重新整合的重要哲學。尤其是一些哲學家認為,主體間斷性理論超越了原有的單主體理論,即雙主體理論和多主體理論,又超越了原有的雙主體理論的學說。在近現(xiàn)代,我國將主體間斷性理論進行有機的整合,將其應用到教育界,取得了教育界的認同,并有一定的突破。主體間斷性的應用,給教育界的思想帶來了革新。應用了主體間斷性的教育,不再是受教育者的完全依賴和服從的過程,而是受教育者主動的學習和思考,將自己的思想進行內化,提高其價值觀的取向。
二、高校輔導員應用主體間斷性的必要性
(一)適應高校的學生管理要求
由于大學生長期被輔導員當成教育的客體,經常以規(guī)章制度進行約束,在輔導員監(jiān)督、約束、強制的管理下,在規(guī)范學生行為的同時,對學生的情感和自尊有著相應的忽視。盡管這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學校的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在壓抑學生的個性的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和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管理過程中,師生之間往往只是單純的命令和服從關系,缺少相應的溝通和理解,從而影響輔導員工作的進行效果。尤其是九零后逐漸步入大學,成為大學生的主體,大學生的思想也逐漸被新的事物影響。尤其是九零后出現(xiàn)的思想早熟和開放的現(xiàn)象,在行動上有著創(chuàng)新力強、承受力不足、獨立獨行且競爭意識強的特點。所以,主題間斷性的應用恰恰順應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強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平等和民主的關系,對大學生的發(fā)展有著激發(fā)的作用,使很多的學生參與到管理的工作中。
(二)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從孔孟開始的儒家思想中就重視“師道尊嚴”,這一思想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教育的過程中,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這種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產生一定的影響。現(xiàn)今的高校教育在不斷地發(fā)展中,逐漸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成為高校新的管理目標,對學生的終極管理目標也不在只是在學習方面,在個性和人格的完善也逐漸成為高校對學生的新要求。很多的家庭環(huán)境相對較差的學生會有一些自卑的心理,這種心理的影響使得學生會逐漸被孤立,形成相對的偏執(zhí)型人格,這就是輔導員常說的心理問題引起的學習成績下降,使學生的情緒低落,容易產生失敗感。這些學生應該作為輔導員工作的主體,關注其成長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從而達到各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做到真正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三)適應大學生的思想變化
現(xiàn)今階段正是高校教育的深化階段,大學生作為新型的未來主體人物,其素質、個性以及價值觀的形成都需要在校期間的培養(yǎng),尤其是許多大學生會有一定的轉變,這對輔導員的工作是一個難點,尤其是輔導員對學生的要求過于服從化,沒有做到其服務性質的工作,著重于對學生的管教,大大制約了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步伐,從而影響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尤其是現(xiàn)在的大學本著各民族團結發(fā)展的方針,在很多的高校中都有少數民族的學生,受到國際化的影響,高校有時過于追求國際潮流,給少數民族學生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以高校學生的思想變化為指導理念是指導員工作的重點。
三、高校輔導員應用主體間斷性的實踐路徑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校的輔導員應該樹立民主的理念對學生進行管理,讓學生充分加入到管理的相關工作中,增加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升學生對班級的責任感和對輔導員的理解,達到學生充分融入集體,達到對集體的高度認同的目的。與此同時,也應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學生的民主、平等意識,提高學生的集體認同感和團結能力,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尤其是對學生特長以及一些干部的培養(yǎng)方面,建立起合理的學生工作平臺,形成班級的民主氛圍,在全體學生都得到參與的前提下實現(xiàn)集體的目標。
(二)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極其特殊的實踐過程,是通過活動來對整體的認知的提高的。不論是西方的教育,還是生活的教育,甚至是生命的教育,都是在這一思想上立足的。在輔導員的工作中,更應該努力挖掘資源,精心的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行有利的,尤其是在學生的心理方面,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進行疏導。在第二課堂上,學院應該適當的安排文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進行,達到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興趣愛好的擴充的目的,從根本上做到陶冶學生的情操。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主體間斷性在教育界的應用已經是必然的發(fā)展趨勢。輔導員作為人師這個身份應該充分發(fā)揮作用,做到從根本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陶冶學生的情操。保障學生向健康的方向積極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杜娟.論個案工作法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對一個心理輔導個案的分析[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02).
[2]喻曉.論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加強——以高校輔導員為視角[J].西部素質教育,201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