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珍
摘 要:生本理念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形態(tài),并且這種教學形態(tài)的出現和運用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活力,生本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點來進行課堂教學的,這種教學形式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以小學數學“千克和克”為例來分析生本理念在數學課堂上的呈現。
關鍵詞:生本理念;數學課堂;創(chuàng)新
一、生本理念——勿施明示,促進學生成長
以往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會直接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學生只需要聽教師的講解就能知道學習的內容,這樣他們就不會主動進行思考了,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而生本理念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思考,教師在教學中不需要直接將教學內容講解出來,而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我成長。例如,在“克與千克”的教學中就可以采用這種方式,課前筆者準備了許多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并且以小游戲的形式來引出主題,“今天我拿來了許多你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東西,我要與你們做一個游戲,但是只有你們猜對了它大概有多重才能解開它的面紗。”這時學生產生了疑問,怎樣才能表示它的重量呢?平時我和媽媽出去買東西都說幾斤幾斤,就用這種形式嗎?這時筆者就自然而然地將“克與千克”的概念引導出來,在游戲開始前筆者拿出了一袋200克的餅干讓學生用手拿一拿感受一下200克有多重,然后繼續(xù)進行游戲。在進行游戲時其中一名學生拿到了面粉,他興奮地說:“我拿到的物品我覺得有2500克重?!边€有的學生拿到了鹽,他說:“我覺得我拿到的物品比兩袋餅干應該還重一點,那大概有500克吧?!惫P者將學生估計的重量寫在了黑板上,然后筆者拿出秤與學生一起稱重,并且將物品的神秘面紗揭下,在進行測量時筆者要求學生去看秤上數字的變化,有的學生發(fā)現了問題,“老師為什么秤上面有兩組數字呢?”筆者在學生說完后提問:“那你發(fā)現這兩組數字的關系了嗎?”“是二倍的關系?!薄皩Γ嵌兜年P系,那你們可以發(fā)現什么呢?”“和我們稱重的表示方法不一樣。”“我們發(fā)現面粉用克表示就需要很大的數字了,那么如果是更大一點袋子的面粉用更大的數字表示是不是就太麻煩了?”這時學生發(fā)出了疑問:“那有什么好辦法呢?”這時筆者引出了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讓學生了解1000克=1千克的概念?!澳悄銈儊硐胍幌氲降子檬裁磫挝粊肀硎久娣鄣闹亓扛线m呢?”這時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到“用千克來表示”。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地理解了克與千克之間的轉化了。
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時為了盡快地將教學內容結束,會直接將知識點講解給學生,這與生本理念是不相符的,并且這樣的方式也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但是采用生本理念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效果卻好得多。
二、將錯就錯——點燃孩子創(chuàng)新的火花
在“克與千克”一課的教學進行到實際問題的轉化比較時,筆者發(fā)現許多學生的思維模式有些混亂了,在進行轉化比較時出現了一些問題,筆者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出了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一根香蕉重89( ),一個鐵餅重3( ),7000克( )8千克,在這些問題上總是有學生將單位名稱填錯,或是大小判斷錯,這時筆者對學生出錯的內容進行講解,“我發(fā)現我們的同學們以后可當不了售貨員,如果你們當售貨員我一定去光臨,多買點東西?!边@時學生提出了問題:“老師,你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發(fā)現許多同學的比較大小出現了問題,如果是你們來賣東西,一定會給我更多?!边@時學生就在思考自己錯在哪里,筆者適時地告訴學生,將克與千克的單位統(tǒng)一起來進行比較,就不會出現錯誤了。正是因為學生有錯誤才能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入的思考,教師如果只是對學生進行批評那么就錯過了重要的教育機會,可見生本理念在課堂上的呈現對學生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
三、生本理念——善施鼓勵,給學生學習的動力
案例:“辯論1000克鐵與1千克棉花誰更重?!?/p>
老師根據學生不同的意見分成兩組,先進行討論,再派代表到黑板前辯論。通過一番唇槍舌劍的交鋒,論辯的雙方終于達成了共識。問題是,此時怎樣讓勝、敗雙方都體面地走下講臺呢?
請看老師的做法:
面向勝方:祝賀你們,感謝你們精彩的發(fā)言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面向敗方:老師也要感謝你們,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個問題的出現,才使老師和同學們對這個問題更加清楚了,謝謝你們。
生本理念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課堂積極向上的氛圍,能讓學生更有學習的動力,這也是生本理念的意義所在,這種善施鼓勵的形式也正是生本理念在課堂上的呈現。
新課程改革倡導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教育走向生本化是必然趨勢,我的(更是學生的)數學課也要堅持生本化,讓學生“在不完善中蓬勃生長”。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運用生本理念在課堂上將小學知識呈現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fā)展,這種理念的運用可以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也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價值。
參考文獻:
[1]楊芳.生本教育還學生以激揚的生命[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3).
[2]柴軍應.從控制生命到激揚生命:生本教育思想內涵探析[J].教育探索,20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