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瓊
【摘 要】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并不重,只要教師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持之以恒的鍛煉下去,一定時間后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一定會有提高。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點教學,那么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理解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040
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習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而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他們的寫作能力。在語文的教學中,學生的閱讀普遍存在問題,他們往往不能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導致在做作業(yè)時無法理解其中的意思。這樣,學生進入高年級后,他們就會感覺語文學習起來越來越困難,久而久之就會對語文失去信心,對其產(chǎn)生反感,影響他們的語文的學習。
一、加強學生的詞句訓練
只有把課文中的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字都理解以后,學生才能對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有所了解,進而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而對于那些學過的詞語句子,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學會用這些已學的詞語句子重新造句組詞,時間久了,他們就能更好地準確理解詞語的意思,然后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積累豐富的詞匯量和句子量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平時的時候多積累詞語,掌握理解詞語。這樣,當學生積累了一定量的詞語句子以后,他們在閱讀的時候就能對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
在要求學生掌握詞語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要注意讓學生學以致用,注重讓學生理解記憶同時要讓他們學會運用;第二,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時候,就要讓他們?nèi)ダ斫馕恼碌幕緝?nèi)容和基本思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平時學習的時候就能積累一定量的的詞匯,等到他們需要的時候自然而然就得心應手了。
另外,常用的詞語、基本的句式,都要引導學生著重認識,同時在課堂上老師要經(jīng)常讓學生開口說,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語文詞匯句子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有輕重的講解各個詞語,比如有的詞語很簡單,那么教師對這部分詞語一筆帶過;有的詞語比較困難,學生無法一次性記住,那么教師就要注意把這部分詞語融入到今后的教學中來,讓學生反復接觸反復記憶,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學生就能掌握了。這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逐步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語文知識,學生學習起來也就比較容易一些。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在上課新課之間,教師要讓學生提前預習。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首先要讓學生學會預習,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低年級的時候,學生還不會預習,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加以指導。當他們在預習的時候,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熟讀課文,讓他們對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有一個了解,預習了以后,學生應該能夠流利的朗讀課文。由于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不多,所以一般來講一篇課文中會有很多學生不認識的生字,在預習的時候教師就要要求學生利用字典查閱相關字,讓他們在課前就能對生字有所掌握。
隨著這樣持久的練習,學生腦子里的詞匯量就會增多,即使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沒有記住這些詞語,可只要反復的讓他們接觸這些詞語,一段時間后他們就能記住了。同樣的,在預習的時候其實就是學生在閱讀,這樣也就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所幫助。
然后教師在進行新課時,要上好精讀課。當學生已經(jīng)提前預習好以后,接下來教師就要開始講解新課了。在進行新課的講解時,教師要注意對文章內(nèi)容的詳細講解,這樣也就能在課堂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了。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來分段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在自己朗讀或者聽別的同學在朗讀的時候能夠?qū)ξ闹械幕緝?nèi)容進行鞏固復習,這樣一來對于文中他們不懂的字詞又加深了一次印象,也就能讓他們進一步掌握理解所講的文章了。
教師教學時,要抓住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該精讀部分就要詳細講解,該略讀部分就要一帶而過。同時,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不能僅僅依靠課本中的文章,而是要結(jié)合課堂外的課文,讓學生在學習本篇課文的時候也能了解相關類型的其他文章,以便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三、善于質(zhì)疑,啟發(fā)學生
一個人帶著問題閱讀,他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越多,在學習上也是如此。當一個學生腦子里存在問題的時候,他就會去思考,他就會去試著找到問題的答案,在閱讀中更是如此,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啟發(fā)他們學會質(zhì)疑。這樣一來,當學生在閱讀一篇課文的時候,他們會不斷地在腦子里產(chǎn)生問題,那么他們也就更有動力閱讀這篇課文,直到自己找到答案為止。
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光給學生提出問題,那么學生在課堂上就只會回答,這時候?qū)W生的思維沒有被完全打開,他們只是在被動的思考問題。所以,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就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去創(chuàng)造問題。在講解新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然后用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他問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通過一篇文章的講解,我們就該做到讓學生學到了一定的有關閱讀的方式技巧,讓他們逐步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要想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就要注意讓學生學會問問題,讓他們主動的來學習。當教師在讓學生預習的時候,其實這就是一種讓他們提高的方式,因為在預習的時候他們就已經(jīng)在獨立思考問題了,所以預習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也要隨時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在上課期間去引導他們創(chuàng)造問題,然后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比較好了。
小學時期,在語文的學習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擴充自己的詞匯量,積累大量的詞匯語句以便為高一層次的學習打好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按照新課程標準來制定教學計劃開展自己的教學。另外,在講解課文的時候一定要先讓學生預習,然后再進行新課的講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去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把握新的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任虹.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的突破點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5).
[2]陸燕琴.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4).
[3]何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