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教育性原則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進行積極的分析,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近幾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對高校的體育與健康課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教育與體育教育的融合已經(jīng)成為主要發(fā)展趨勢,本文主要從多方面進行論述,對建立“體育與健康課”課程體系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高校 體育與健康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201-01
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高校體育教學,這一階段是學生從學校體育過渡到社會體育的關鍵,對學生的體育觀念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都是根據(jù)教學評價體系來判定的。高校體育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用技能,使學生養(yǎng)成終生運用的習慣,還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還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改進傳統(tǒng)的只重視結果而完全忽視過程性評價的情況,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完善學習成績評定的內容,只有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才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的興趣。
一、“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思想
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第一要務,健康即個體的身體、心理和社會等方面都保持較好的狀態(tài)。就目前而言,健康的內容包括了許多的方面,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道德健康等方面都是健康所涉及的內容。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對身體健康的認識,增強鍛煉意識;堅持長期鍛煉,增強體能,促進身體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掌握科學的健康知識和健身方法?,F(xiàn)代社會對健康的定義是多元的、廣泛的,不僅包括生理和心理,還包括著個體的社會適應性[1]。因此,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指導思想應該是: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力,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確保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具體設置
隨著社會時代的發(fā)展進步,普通意義上的體育課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基本要求,也無法適應新形勢對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健康教育課程大多數(shù)只在中小學開設,大學并沒有這方面的教學內容,有關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教師也只是在體育理論課上稍微穿插一點[2]。因此,加強大學生的健康教育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發(fā)展的迫切要求。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jīng)成為迫在眉睫的重點問題。
三、“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
就健康教育的教材內容而言,普遍意義上的健康要求身體、精神和社會適應力都達到良好的狀態(tài)。學生要提高對身體與健康的認識,以科學的知識和健身方法實現(xiàn)體能的增強,促進身體健康,從而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見,真正健康的人,不僅需要在生理上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還必須具備心理上的健康和對社會良好的適應能力。
就生理健康教育內容而言,生理健康教育是新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生理健康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主要目標,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主要將改善校園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結合起來,將學生和教師作為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yè)的健康指導。不僅如此,大學生的生理健康教育內容還包括生活衛(wèi)生、環(huán)境衛(wèi)生、保健衛(wèi)生等多個方面,還必須具備健康的意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特點:學習目標明確,自覺性高,意志堅定,有毅力,有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自制力高,能控制不好的情緒。
從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上來看,健康與外部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都是息息相關的。性格也是影響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人體中的各個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與人的意識和心理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人的心理活動總會表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心理健康是通過比較得出的,不存在絕對的心理健康,這是因為人的心理健康是隨著多種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在實際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心理健康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人們的生理健康。如果在生活中心情持續(xù)不快時,及時做好自我心理調試是十分必要的[3]。
就體育教學的教材內容而言,大部分學校的體育課的教材內容都是短跑、鉛球、跳遠等項目的簡單重復訓練,這種重復對大學生而言沒有什么意義,也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差甚遠,對他們步入社會后進行體育鍛煉沒有實用價值。因此,新課程教材內容要根據(jù)“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指導思想,結合本校具體情況,選擇具有廣發(fā)群眾基礎的,深受學生喜愛的,又容易開展并有利于全體學生參與的娛樂體育項目,在提倡學生開展高雅體育項目的同時,滿足學生的層次需要和未來適應社會交往的需要。
四、“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組織形式
課堂教學要以教師的“教”為主,以教師為主導。高等教育在推進素質教育,實現(xiàn)教育改革時,總計劃教學課時被大幅度縮減,整體依然呈現(xiàn)出逐步縮減的趨勢。體育課也不例外,有的學校甚至已經(jīng)將體育課計劃課時從原本的140課時縮減到了100課時以下,“體育與健康”教學主要以體育和健康的理論課為主,實踐課教學主要傳授學生體育專項教材內容的技術、技能和鍛煉方法等知識[4]。
五、“體育與健康”課程考核與評定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考核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考慮課堂教學側重于理論與知識進行考核,也可以采取定性模糊評分的方法,淡化分數(shù),采取更客觀的等級評分制或學分制進行考核,這種考核也就是學生在某一方面達到相應的程度或能力就能得到相應的評定等級或學分。事實上,除了少數(shù)的學生采用了學分制的考核方法外,大多數(shù)的學校依然采用結構考核,綜合評定成績的方法。
總而言之,要將高校體育與健康教育融合起來,就要在理論和實踐中不斷探索,找到更好的途徑促進兩個相互結合教學。要建立高?!绑w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建立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校要以本校的具體特點為核心,以學校的教學設備為基礎,建立適合本校特點的與中小學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的新的課程體系,加強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對自我、集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實現(xiàn)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甘立英,林敏勇.高職高專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現(xiàn)狀與對策探討[J].甘肅科技縱橫.2013(07)
[2]王聰.試論體育與健康課程評價標準[J].科技資訊.2011(30)
[3]劉艷麗.普通高?!绑w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初探[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4(06)
[4]張倫厚.普通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三位一體”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6(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