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婷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應該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重應試能力,輕素質培養(yǎng),小學作文教學偏離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寫作教學遠離學生生活。大多數(shù)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缺乏個性,思想?yún)T乏,內容空洞。應試教育使作文教學偏離了正確的方向,違背了作文教學的規(guī)律,制約了語文教學的發(fā)展,遏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為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的寫作空間,達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習作境界。
關鍵詞:作文教學;小學作文;名家閱讀
作為體現(xiàn)作者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的活動,學生作文跟作家寫作不同,但是學生在作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跟作家沒有什么區(qū)別,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教師引導學生欣賞一些優(yōu)美語段,感受語言的形式之美,使學生能有意識的借鑒模仿是很有必要的。將學生作文中個性化語言與名家閱讀活動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促進學生作文個性化語言的形成。
第一個性化作文要實現(xiàn)“自主”。學生是寫作的主體,因此學生在作文中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用自己想表達的方式,寫自己想表達的內容。自主作文能體現(xiàn)出來文章鮮明的特色,寫出來的作文才能充滿了“我”的氣息。例如季羨林《神奇的絲瓜》整篇文章就像鄰居在對我們講述他對絲瓜的新發(fā)現(xiàn),語言是那種淺白式的口語,語氣含有驚奇、慨嘆,卻并不瑣屑羅嗦,因此非常的“自我”。
第二是“真實”,個性化作文另一個顯著特點是真實,學生要說真話,要抒真情。而教材中所選的專家名篇,大多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在名家閱讀中可以讓學生深入體會和感悟,學會如何真實。例如在學習季羨林的《懷念母親》一文中,開篇就寫到“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边@種一語雙關的方式,讓人感受到文中濃濃地對母親的懷念。
第三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指學生能獨立、自主地思考,跳出固有的框架,在作文中有新想法、新風格等。創(chuàng)新是在現(xiàn)實的基礎之上的創(chuàng)新,脫離了真實的創(chuàng)新也就失去了意義。例如有的學生只要寫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就離不了拾金不昧,送老奶奶過馬路這種老掉牙的故事,這就是小學生思維固化的主要表現(xiàn)。
第四是“健康”,是指學生作文的思想要健康。這是進行個性化作文的基礎,也是實現(xiàn)自主、真實和創(chuàng)新的必要條件。目前受到各種不良信息的影響,許多小學生受別人影響,審美能力差。加之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分辨力低,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寫作文時內容要是健康向上的,要遠離低級趣味,要杜絕盲目跟風。例如在學習托爾斯泰的《窮人》一文中,人物對話,個性鮮明,漁夫的話顯示他爽直、樂于助人的品質,桑娜說話斷斷續(xù)續(xù),表現(xiàn)了桑娜既緊張又擔憂的矛盾心理,刻畫了一個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的窮苦勞動婦女形象。為學生練習個性化作文,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榜樣。
在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差異,很難采取個性化教學方法。因此許多小學作文教學的課堂一直是遵循著這樣的模式:教師寫前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這種情形下,學生在作文中難以張揚自己的個性,這樣的課堂更無法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再有,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了大量的新時代的八股文,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考場“規(guī)范作文”。學生作文大多開頭點題,中間敘事,議論抒情,結尾再點題。學生沒有抒寫自我的能力和欲望,更別談形成自己獨特的文風。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我提出一些新的見解和應對策略。
首先是對名家閱讀和個性化作文基本原理的闡述和分析。闡述了名家閱讀和個性化作文互動訓練與銜接的共同理論基礎,分別就名家閱讀的含義、特征、方法和個性化作文的含義、特點、意義進行分析。二是針對“以讀帶寫——以名家閱讀帶動個性化作文訓練”的重要性、方法進行分析闡述,并結合分析和闡述找出所存在的注意事項。第三主要是針對“以寫促讀——以個性化作文練習深化名家閱讀”的作用、方法進行分析闡述,并結合分析和闡述找出所存在的注意事項。通過研究實現(xiàn)名家閱讀與學生個性化作文語言的銜接,進而促進小學生個性化作文語言的形成。
以小學六年級季羨林先生的作品為例進行。在教學完成后,讓學生們利用課下時間尋找一些季羨林先生的作品,要求熟讀之后在課上進行交流,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首先向學生介紹作者,對作者的出身、生活環(huán)境等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季羨林出生于一個貧農家庭,其作品語言質樸親切,他主張國家大事,不避瑣屑,小處著眼,卻又小中有大,平凡之中見真理。季羨林在長期的寫作中形成了自己明確的創(chuàng)作思想。
選取經典文章,讓學生熟讀交流。在研究中,主要選取了季羨林先生的《邁耶一家》作為學生熟讀和學習的目標,同時教師給予一定的講解。
首先在熟讀《邁耶一家》中,要學會使用質樸的語言來表達情感。例如在回憶在德國因幫其打論文而相識后結下深情的德國女友伊姆加德時。寫到“如果她還留在人間的話,恐怕也將近古稀之年了。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還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會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時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沒有了?!痹跇銓嵢缭挼恼Z言中,透出一種相思不能相見的遺憾,以及相知情深永難忘的悲傷。
下一步便是讓學生在熟讀和交流之后,讓學生模仿其中的內容自擬題目進行創(chuàng)作。首先每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都是為了表達一定的情感,無論小學生的作文還是著名的作家的文章都是如此。因此在個性化作文與學生創(chuàng)作時,更加強調學生對素材的情感理解程度。借由文字表達作者的喜怒哀樂,這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其次引導學生仿寫作文結構。就如小學作文最經典的作文題目的“我最難忘的一件事”,這個作文主題貫穿了學生的整個小學習作生涯,從最開始的寫話到后來的作文。每一次的構思都是不同的。教師根據(jù)學生在不同年齡段所需要達到寫作的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