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 本文首先闡述了混合式教學的模式,以及選擇藍墨云班課作為混合式教學平臺的原因,然后介紹了大學英語聽力課程目前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闡述了藍墨云班課在大學英語聽力課程中的應用設計及效果。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 藍墨云班課 大學英語聽力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9.039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 as well as the choice of blue Moyun classes as hybrid teaching platform, then introduces the present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ourse teaching problems, finally elaborated the blue Moyun class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ourse design and effect.
Keywords blended teaching; blue moyun class;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1 混合式教學模式
1.1 混合式學習的提出
混合式學習的英文為Blended Learning或Blending Learning。根據(jù)何克抗教授的觀點,混合式學習就是依據(jù)一定的教與學的目標,利用適當?shù)募夹g手段,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網絡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既要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教學效益最優(yōu)化。
1.2 目前混合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移動互聯(lián)時代已經來臨,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終端正逐步成為大學生主要的學習設備。面對新興的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已在大學生群體中全面普及,傳統(tǒng)的高校教學手段亟需改革。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也有不少教師嘗試各種網絡平臺開展在線學習活動。但是目前的網絡教學平臺存在一些缺陷,并不能適應當前移動學習的趨勢,也無法有效地將課堂教學與課下學習緊密結合。例如,目前的網絡教學平臺大都無法及時反饋測試結果,無法跟進學生學習進展情況等。這樣的情況下很難實現(xiàn)混合教學的及時性與同步性,混合式學習的效果并不明顯。
2 藍墨云班課平臺的選擇
藍墨云班課是一款免費的移動教學助手APP,支持手機和PC端同步操作。它能夠提供師生、生生之間進行線上線下的交流互動和資源共享,因此為移動環(huán)境下的混合式學習提供的良好的支持。
教師在創(chuàng)建班課之后,會自動生成邀請碼,學生通過邀請碼加入班級,云班課即可組成。教師可利用班課發(fā)送通知、分享資源、布置作業(yè),組織教學互動活動等。
課上,教師可以利用云平臺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如通過組織云平臺的頭腦風暴活動,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參與討論,這樣可以促進內向的學生也參與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下,教師利用云平臺布置作業(yè),學生將作業(yè)上傳云平臺后,可以進行匿名互評,這樣一方面能夠督促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y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學生之間的關聯(lián)和互動。
教師在班課上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進展及資源查看情況。學期末教師可以得到每位學生的學習評估報告,對學生的過程性學習進行相對客觀的評估,同時根據(jù)評估報告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輔導。
綜上所述,選擇藍墨云班課作為移動環(huán)境下混合式學習的輔助教學平臺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和可行性。它不僅使 “教” 更加簡單方便,也使 “學” 更加有趣高效。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教學” 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實現(xiàn)混合,才可真正提升“教”與“學”的效果。
3 大學英語聽力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雖然學校配備了語音實訓室,有多媒體的教學環(huán)境,但是英語聽力學習是比較枯燥的,僅靠“教師放錄音,學生聽錄音,教師對答案”的“三部曲”教學方法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學時的限制,要完成教學目標和大量的實踐練習很困難。另外,語言學習是一個漫長且必須持之以恒的過程,僅靠課堂的學習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學生課余時間的學習對于英語聽力教學至關重要。
因此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的吸引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要想辦法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途徑,并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實現(xiàn)在“玩中學,玩中練”,鼓勵其課外自主學習。
4 藍墨云平臺在大學英語聽力課程中的應用
4.1 創(chuàng)建大學英語聽力課程云班課
課程開設前,教師可在電腦或手機端上創(chuàng)建大學英語聽力云班課,云平臺會自動生成班課邀請碼。學生在下載了云班課APP后根據(jù)邀請碼即可加入相應的云班課班級。每個班級都可以組建一個相應的云班課。
教師可在云班課中開設相關的課程活動,如發(fā)布通知,上傳相關課程資源,組織隨堂測試、進行投票或問卷調查、頭腦風暴、在線答疑或討論等,學生可根據(jù)要求進入云班課自主學習,并根據(jù)教師的通知完成相關課程任務。
4.2 教學設計和實施
移動時代借助藍墨云班課平臺,師生的角色也發(fā)生了變化。教師不再只是通過課堂單純的教授知識,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而是貫通課前,課中及課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實現(xiàn)教學做一體化。
課前階段,教師在藍墨云班課平臺上發(fā)布預習通知、上傳相關資源。學生在收到平臺推送的消息提醒后,即可進入班課查看、下載學習資源。由于每項學習資源都設有相應的經驗值,學生為了獲得更高的經驗值,也會積極主動地完成相關任務。另外,學生可以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發(fā)至答疑討論區(qū),教師、學生可以在線對問題進行探討,更好地實現(xiàn)泛在學習,也能夠為課堂教學節(jié)約時間。endprint
課中階段。教師與學生可以開展面對面的教學活動。通過頭腦風暴,發(fā)動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每次課結束前,可以組織隨堂測驗,學生可即時得到測驗成績,檢驗學習效果。
課后階段。教師可根據(jù)上傳相關學習資源,如文字、音頻、視頻、動畫等供學生課后自主學習。教師也可發(fā)起答疑討論,以便及時解決學生對新學知識的疑問;還可以設立“小紙條”,便于教師與學生一對一交流。學生還可以將作業(yè)上傳至藍墨云班課,通過互評、點贊獲得相應的經驗值。學生的每一次班課活動參與即可獲得相應的經驗值,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自主性。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經驗值以及系統(tǒng)自動生成的“學習報告”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和學生也可以通過“學習報告”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新的學習計劃。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討論的過程中也可以不斷反思,促進升華。
4.3 教學評價與考核
大學英語聽力課程學生成績一般由平時和期末成績綜合評定。由于聽力更注重平時的積累,因此平時成績占比較大。在采用云班課教學前,聽力課平時成績主要包括課堂表現(xiàn)、考勤、作業(yè)等方面定性評定,主觀性較強,且在班級多、學生多的情況下很難做到客觀評價。而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利用藍墨云班課可導出匯總數(shù)據(jù),學生整個學期內的經驗值(耐力)、非視頻學習(勤學)、簽到(守時)、參與活動(活躍)、發(fā)言被點贊(獨特)、視頻資源(認真)、日常測試(智慧)等多個維度的學習評價老師都能直觀把握,對學生整個學期學習成效的評價更為全面、客觀。
根據(jù)平時教學對班課各項功能使用的側重或比例,給學生的視頻學習、非視頻學習、簽到、課堂表現(xiàn)、日常測試、討論答疑、頭腦風暴、投票問卷等幾個分項調整比例設置權重,根據(jù)加權比例可自動生成學生的平時成績和百分制得分。通過這樣的過程性多維評價,可以更好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5 教學應用效果
經過了三個多學期的課堂實踐,分別對國貿2014級、2015級和2016級3個年級9個班級共357名同學進行了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認可結合藍墨云班課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方式,并愿意選擇藍墨云班課混合教學的方式繼續(xù)聽力課的學習,非常喜歡與喜歡用藍墨云班課上課方式的有274人,占76.75%。在班課的主要活動中,“點名”和“課堂測試”最受學生青睞,分別占總33.33%和33.89%。
通過利用“互聯(lián)網+”的手段,課堂“玩”手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及學生課后學習的主動性,也有利于實現(xiàn)學生泛在學習。
另外,借助云平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分層教學。每個班級學生的聽力水平不同,課堂教學只能根據(jù)大部分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課后利用云班課根據(jù)學生聽力水平的不同層次建設不同的班課資源,由學生自行選擇A級、四級或六級的學習資源進行課后學習。這樣可以彌補課堂無法進行分層教學的不足。
6 結語
混合式教學打破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發(fā)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實現(xiàn)泛在學習。它融合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大大提高了學生積極性和自主學習效率。通過云班課積累“經驗值”的做法,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玩中練,玩中學”。教師借助平臺后臺數(shù)據(jù)分析,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的內容與設計。因此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學習為網絡時代學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方向。
參考文獻
[1] 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6(9).
[2] 熊素娟.基于“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施[J].職教通訊,2016(6).
[3] 張其亮.基于“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4).
[4] 楊艷雯.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學習研究與設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6).
[5] 郝利娜.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2016(5).
[6] 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