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詩慧
【摘 要】受應試教育功利化影響,考試本位、知識本位、學科本位并沒有實質性改變,教師為“考”而教,觀念滯后,學生為“考”而學,興趣缺失,導致學科育人效果不佳,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難以落實,思想政治課教學面臨困境和嚴重挑戰(zhàn)。文章就如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興趣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7-0081-02
受應試教育功利化的影響,考試本位、知識本位、學科本位并沒有實質性改變,教師為“考”而教,觀念滯后,學生為“考”而學,興趣缺失;課程資源類型單一,生活化不強;課堂缺少生機和活力,政治學科失去吸引力;思想道德教育效果欠佳,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難以落實,思想政治課教學面臨困境和嚴重挑戰(zhàn)。為此,筆者嘗試從以下3個方面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期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率。
一、轉變教學觀念:站在生本中心的立場上
1. 轉變角色定位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摒棄“高大上”的角色定位,著力構建平等、包容的師生關系。這需要教師在不斷自主反思中,提升樂業(yè)、敬業(yè)的職業(yè)境界,彰顯立德育人的大愛情懷,塑造德高為范的人格魅力和嚴愛有度的教育藝術,讓學生“親其師”。
其次,教師還應有淵博的學識、獨特的教學風格和高超的教學技藝,讓學生“信其道”。教師的言談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激勵著學生,給予學生要做“當代好人”“身邊好人”的原動力,自我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優(yōu)良品格,主動培育和踐行“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個人層面的價值觀,為推動學生“我愿學”“要學好”的行為提供持久的精神支撐,忘我拼搏,鍥而不舍,牢固掌握必備本領,時刻準備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2.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法與學法
教師應立足學情和學生需求,創(chuàng)新“主動前置學習—課堂協(xié)作探究—自主反思共進”的相對穩(wěn)定的動態(tài)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課前,引導學生圍繞拓展思維空間的“問題導學案”,在相對自由的平臺上自主開展學習活動,并即時進行激趣訓練。課中,帶著各自的疑難雜癥,生生合作探究釋惑,師生互動化解疑難,并當堂進行拓展綜合思維的提能訓練,引導學生自主連環(huán)式反思——多維度立體反思——多層次深度反思,在全方位反思中互相交流借鑒,尋找良策,對癥下藥,共進互生,并在課后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yǎng)的拓展性訓練。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多角度、多層次、遞進式反思和深度訓練,實現(xiàn)由“無趣學”“不懂學”到“有趣學”“我會學”的根本性轉變,逐步提高學生“我想學”“持續(xù)學”“終身學”的興趣,增強快樂學習的幸福感和“我在進步”“我能成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 走國家課程校本化開發(fā)和實施之路
課程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載體。教師是國家課程校本化開發(fā)和實施的主導者,負有開發(fā)和實施多樣化、特色化課程的責任。那么,如何走國家課程校本化開發(fā)和實施之路?
首先,教師要樹立科學的課程觀和國家課程校本化開發(fā)與實施意識,努力提高開發(fā)和使用校本化課程的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和素養(yǎng)。其次,在具體開發(fā)和使用中,要切實貫徹新課改理念,堅持以國家課程為主導,將國家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細化、具體化,精準確定課時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遴選核心知識內容——優(yōu)選適合學生的教法和學法——選擇、整合、優(yōu)化多樣化課程資源要素。(多樣化課程資源要素,從主客體上看,既包括教師、學生、管理者,也包括家長、專家學者和能工巧匠等社會成員;從橫向上看,既包括教室內外資源、校園內外資源,也包括國內外資源;從縱向上看,既包括現(xiàn)時代的文化資源,如鮮活的時事文化資源、網絡媒體文化資源,也包括傳統(tǒng)的文化資源等。)實現(xiàn)國家課程校本化、特色化、生活化、信息化融合開發(fā)和創(chuàng)造性使用,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優(yōu)質需求。最后,積極探索建立多主體、多視角、多層次的動靜結合的立體式評價體系和方法,以科學性評價促進開發(fā)者、使用者、研究者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課程結構,增強校本化課程的魅力,以創(chuàng)新性評價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校本化課程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成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實施魅力教學:變“不愿學”為“我要學”
課堂是思想道徳教育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陣地,教師如何實施魅力教學,變“不愿學”為“我要學”?
1. 創(chuàng)設多維情境
將多維情境生活化、趣味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我愿學”“主動學”的積極性,自主感悟、體驗思想政治學科知識的生成過程,在此過程中理解掌握學科必備知識,在掌握學科必備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習能力,并在生活實踐中主動踐行,在知行合一中升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中提升客體綜合素養(yǎng),增強持久學力。
2. 設置多元問題
將情境——問題融為一體,變多維情境問題化、多元問題情境化。在多維情境中呈現(xiàn)問題,在多元問題中融入情境;增強問題意識,以問題為導向,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遴選思想政治學科必備知識,將必備知識轉化為學習目標,再將學習目標設置為一個個遞進式的、相互銜接的、有較強思辨性的、感興趣的真問題,引導生生自主合作探究、師生共同探究,在生生、師生共同探究中解決問題——生成新問題——發(fā)現(xiàn)新問題——主動尋找解決新問題的對策,在解決新問題中拓展思維空間,提升思辨力和批判性思維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3. 實施微課題研究
首先,在微課題研究中提高研究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生活情境問題化、現(xiàn)實問題課題化,指導學生有計劃地將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有價值的問題轉化為微課題,并自主成立研究小組并明確分工,擬定微課題研究方案,進行開題論證,利用網絡平臺或走出課堂和校園,查找相關資料和有用信息,通過深入社會,實地觀察、走訪、調研、實驗設計,分階段詳細記錄實驗研究過程中得到的有用信息,歸納整理研究資料,撰寫小論文和研究報告,形成研究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課題研究意識,在研究意識增強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在發(fā)現(xiàn)問題中自然生成觀察、辨析、判斷問題的智慧,在智慧形成中實現(xiàn)問題的解決,又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自主培養(yǎng)綜合研究能力。endprint
其次,在微課題研究中培養(yǎng)研究興趣。在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及時進行課題總結,在總結中全面反思,在反思中找準問題,繼續(xù)深入研究,在深入探究的基礎上帶著遇到的新問題,跨界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和新技能,在掌握新知識、新方法和新技能的基礎上,推動研究成果的不斷出現(xiàn),使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擁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進一步激發(fā)“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學習熱情和繼續(xù)探究的持久興趣,在興趣不斷激發(fā)中拓展新思維,獲得終身發(fā)展所必備的關鍵能力,進而大大增強學生“要學好”的內驅力。
三、著眼立德樹人:加強思想道徳教育
思想政治課堂是加強德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思想政治學科具有其他學科無可比擬的教育功能。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如何加強思想道徳教育?
1. 精準選擇思想道徳教育目標
在新的歷史時期,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異性,教師需要選擇適合不同學段和層次又相互銜接的思想道徳教育目標和方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一核心目標具體化、形象化,落小、落細、落實,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實踐中把握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自我陶冶高尚道德。
2. 榜樣帶動,典范引路
加強思想道徳教育,教師要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為學生立標桿、作表率,引導學生在自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中,循序漸進地提高思想道德水準和素質。同時,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大力宣傳全國道德模范的典型事例,通過開展評選“我身邊的好人”等系列活動,幫助學生置身于鮮活、具體的道德情境中,產生強烈的道德共鳴與道德認同,激勵學生爭當“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的激情以及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報效祖國的責任意識,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公民道德規(guī)范。
3. 活動育德,文化塑造
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開發(fā),打造多樣化、系列化、精品化、個性化的思政活動課程,通過系列主題活動,如升旗儀式、時事報告會、道德講堂、道德風尚辯論賽、體育比賽、書畫比賽、科技小發(fā)明活動、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等多樣化的社會公益活動和特色鮮明的社會實踐活動等,有針有性地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在系列主題活動中升華道德情操,提高道德水準。同時,又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受到道德熏陶,培育道德品質,加強道德修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進而增強學好思想政治的使命感和強化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培養(yǎng)思想政治學習興趣的前提是轉變教學觀念,自覺站在生本中心的立場上;關鍵是實施魅力教學,變“不愿學”為“我要學”;根本在于著眼立德樹人,加強思想道徳教育。增強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有效激發(fā)學習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全人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