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 要】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幸福感較低。為此,文章提出,設計清晰簡潔的學習線路,鋪設 “學路”; 策劃方法可行的學習活動,點亮“路標”;搭建積極競爭的匯報平臺,拓寬“學路”,讓學生走在語文幸福課堂的“學路” 上。
【關鍵詞】學講方式;學路;語文;幸福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7-0029-02
一、美好的愿景——我心中的語文幸福課堂
隨著語文課堂改革的日益深入,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語文課堂形式。但很多課堂將老師怎樣教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忽視了學生怎樣學的問題。課堂往往成了少數(shù)學生的舞臺,多數(shù)學生成了觀眾或看客。筆者于是萌發(fā)了美好的愿景——構建小學語文幸福課堂。
筆者心中的語文幸福課堂建立在有效課堂基礎之上,對學生而言,體現(xiàn)對學生生命的關懷,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是學生學會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是活潑與積極的,自主與挑戰(zhàn)的,合作與分享的;是所有學生知識、思維、能力得到整合與提升,智慧不斷得到催生,成就感不斷得到滿足,新的探究欲望不斷產(chǎn)生的幸福課堂。對老師而言,是能夠巧妙得當?shù)亟o學生以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喚醒學生的美好情感,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帶給學生滿足和幸福。
二、骨感的現(xiàn)實——學生在語文課堂缺少幸福感
1. 調(diào)查中有發(fā)現(xiàn)
為了尋找一條通往學生幸福課堂的路徑,筆者分別對二、四、六年級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二年級學生在每節(jié)語文課都感到幸福的占34.6﹪,有時感到幸福的占57.7﹪,很少感到幸福的占5.8﹪,沒有感覺的占1.9﹪。由此可見,二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幸福指數(shù)較高。四年級學生每節(jié)語文課感到幸福的僅占15.4﹪,有時感到幸福的占53.8﹪,很少感到幸福的占23.1﹪,沒有感覺的占7.7﹪。與二年級相比,幸福指數(shù)明顯偏低。六年級學生每節(jié)語文課都感到幸福的只占3.8﹪,有時感到幸福的占27﹪,很少感到幸福的占44.4﹪,沒有感覺的占28.8﹪。學生的幸福指數(shù)更低了,很少有幸福感的學生明顯增加。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幸福感,隨著年級的增高而逐漸減弱,幸福指數(shù)隨著年級的增高而逐漸降低。
2. 訪談中找原因
筆者對部分調(diào)查的學生進行訪談,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已經(jīng)滿足不了學生學習的需要。有的教師沒有遵循語文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過度地拔高教學目標,拓展得太深,學生在不知所以然中何談語文學習的幸福?有的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過于程式化,單調(diào)乏味;有的教師喜歡大量的煽情,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老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如出一轍的教學方式中漸漸消退,又怎能體驗學習語文的幸福?
3. 探索中現(xiàn)困惑
筆者認為,首先,語文教師要有親和力,要熱愛學生,使學生因為喜歡老師的人格魅力而喜歡學習語文;其次,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要給予學生開放的時空,問題的設計要具有挑戰(zhàn)性,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后,教師在課堂上要適時激勵學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產(chǎn)生一種幸福感和成就感。為此,我們在不斷研究、探索,但總不能避免教師和少數(shù)優(yōu)秀學生“獨霸課堂”的現(xiàn)象,多數(shù)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缺少學習成就感的痛苦之中。
三、美麗的相遇——徐州市“學講計劃”的推行
就在我們課題組困頓之時,徐州市在全市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推行“學進去,講出來”的教學方式?!皩W講方式”就是針對學生的學而提出的,是新課標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延伸、細化與提升,形成一種學習方式的新理念——讓學生“學進去,講出來”。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其學習方式的理念包括學生能讀進去,悟出來;讀進去,演出來;聽進去,說出來;看進去,想出來;讀進去,寫出來等。我們豁然開朗:學講計劃的課題研究不正是最適宜學生學的幸福課堂策略嗎?課題組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從學生的學出發(fā),采取導學的方式,以“學路”定“教路”,帶領學生走在語文課堂的“學路”上,感受到語文“學講”課堂的幸福。
四、研究的成果——走在語文幸福課堂的“學路”上
1. 設計清晰簡潔的學習線路,鋪設“學路”,感受幸福
教師首先要設計出一條清晰簡潔的學習線路,學生在這條學習線路上找到學習路標,沿著路標一路尋寶、一路發(fā)現(xiàn)、一路收獲,產(chǎn)生學習的成就感,而不是帶著學生繞迷宮,把學生繞得暈頭轉(zhuǎn)向,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感。
很多課文,作者的寫作思路、故事發(fā)展的文路正是學生學習的學路。如在《云雀的心愿》第二課時教學時,筆者首先確立學生的學路:童話以小云雀飛到的不同地點為寫作順序展開,就是作者的文路;學生生活中旅行的體驗,正是學生心中的學路。筆者以主問題引領、版塊推進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一條清晰、簡潔的學習路線。
學習活動(一):走近沙漠,體會心情,感悟森林的重要
(1)想一想哪些文字震撼了你?先畫下來,再和同學說說震撼的理由。
(2)體會一下小云雀和媽媽的心情,小組內(nèi)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3)從媽媽的話中你了解了森林有什么重要性?
學習活動(二):學習之旅第二站:大河的上空
(1)想一想哪些文字震撼了你?先畫下來,再和同學說說震撼的理由。
(2)想想小云雀和媽媽的心情,寫下來。小組內(nèi)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3)從媽媽的話中你了解了森林有什么重要性?
學習活動(三):學習之旅第三站:回到溫馨的家——森林
(1)跟隨小云雀回到了他們居住的森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想想小云雀和媽媽的心情,寫下來。小組內(nèi)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3)從媽媽的話中你了解了森林有什么重要性?endprint
3次學習活動的內(nèi)容是明確的,學習步驟和學習方法基本不變,學習線路簡潔明了。3次學習活動的設計,版塊之間都有一定聯(lián)系、互為相通的,形成版塊滾動推進的態(tài)勢,讓學生的學習思維與課堂節(jié)拍相吻合,課堂旋律是輕松明快的,學生的學習感受也是幸福愉悅的。
2. 策劃方法可行的學習活動,點亮“路標”,體驗幸福
在課堂教學中,一些老師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先學和小組合作學習,設計了自主合作學習的要求,但對學生的學習要求設計得太空泛,缺乏學習方法和學習步驟的指導;有的老師設計的問題讓學生無從下手,學生只是走走過場,沒有深入地學習與思考,自主學習流于形式,又怎么能提高閱讀能力,感受學習語文的幸福?
因此,設計可操作的學習活動單,是學生課堂學習幸福感產(chǎn)生的核心。因此,學習活動的設計要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編者的意圖、認知規(guī)律和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進行取舍,選擇教學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筆者認為:學生需要學什么和怎樣學同等重要,即學習內(nèi)容的選擇要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感受收獲的喜悅;學習方法與形式的選擇也要貼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內(nèi)在的需要。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方法、形式時,一定要有具體的可操作性,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和方法一步步地先自主學習,再小組合作學習。正如葉圣陶所說,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領悟?qū)W習方法,尋找到學習語文的最佳路徑,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成功與快樂,感受學習語文的幸福。
3. 搭建積極競爭的匯報平臺,拓寬“學路”,提升幸福
這一階段是學生展示學習質(zhì)量和效果的環(huán)節(jié),也是點撥訓練的環(huán)節(jié)。老師應為學生搭建好展示學習成果的平臺,當學生按照學習單的步驟展示學習成果時,對學生進行朗讀、說話、默讀、理解詞語、寫作方法的指導和訓練,為學生開辟更寬、更廣的學路。
學講方式的研究與實踐,已經(jīng)在徐州教育的大地上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是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的方向。因此,教師要課前研究教材,從學生的學出發(f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以“學路”定“教路”,課前設計清晰、簡潔的學習線路、方法可行的學習活動;課堂上要切實指導學生按照導學單有步驟地自主先學,再小組合作,展開討論,在組織學生展示學習成果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劉佩佩.新課程改革中課堂評價方式探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6).
[2] 汪曉滟.小學課堂評價語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教育科研論壇,20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