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悅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中鋼琴課程的特殊性,試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三個方面對高職學前專業(yè)鋼琴課程教學情況進行探析,以期找尋到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的科學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 鋼琴教學
有別于其他教育階段或教育模式,高職院校中的學前教育呈現出職業(yè)技能導向與師范專業(yè)屬性的復合特征。學前教育專業(yè)中的鋼琴課程,作為該專業(yè)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也因此被賦予了普通鋼琴課程之外的其他教學重點與難點:一方面,如一些學者所言:“高職音樂教育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是“適應社會市場需求的實用型、技能型音樂人才”,高職教育背景下的鋼琴課程應適當將學生中的鋼琴演奏能力及利用鋼琴演奏技能輔助教學的能力納入教學目標考量當中;另一方面,師范類專業(yè)背景下的鋼琴課程,亦要求學生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相當的音樂通識與理論知識。作為高等職業(yè)院校中的音樂專任教師,筆者認為,正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該背景下的鋼琴課程教學應有別于傳統(tǒng),即在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與某項專業(yè)技能水平間達到平衡。筆者將試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形式三個方面詳述。
一、教學方法
古諺有“因材施教”,教學方法的討論離不開學生群體和教學實際狀況。就筆者所就職的院校而言,高職學前教育學生大體分為兩大類。一類為“三年制學生”,此類學生通過高考進入本校,接受三年教育考核合格即授大專文憑。另一類為“五年制學生”,該類學生通過中考進入本校,接受五年教育考核合格后授大專文憑。筆者目前任教的2014級學前教育五年制班級,開課時間為四年半,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多數是初次接觸鋼琴,入校前缺乏音樂基礎,音樂理論知識亦是空白。
針對以上情況,單以教師講授示范、學生模仿彈奏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難以較好地達到教學目的,而應將傳統(tǒng)教學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如在節(jié)奏節(jié)拍的學習中,筆者引入德國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聲勢教學,讓學生掌握和彈奏各類節(jié)奏型。在此基礎上,筆者鼓勵學生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來編配節(jié)奏,將學生按組分配,將團隊編配的節(jié)奏進行自由組合,構成節(jié)奏即興創(chuàng)編。通過變被動接收為主動接受,學生往往能將知識點掌握好。
此外,筆者重視課余的技能練習。在新課教學之前布置學習任務單,由學生自行查找相關音樂知識,或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彈奏練習。個別學生有疑處可通過小組幫助解惑。遇到普遍問題,由小組整理后,派代表在課堂上提出。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任務單的情況,將多數同學都不懂的知識點重點講解示范。
筆者以為在基礎的教學之余,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課程應圍繞模擬幼兒園的真實教學來開展。通過模擬畢業(yè)后的教學實際,除培養(yǎng)學生在鋼琴基本彈奏和即興伴奏技能之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幼兒園實際教學的綜合能力。
二、教學內容
某種程度上而言,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往往由教學目標決定。高職學前專業(yè)培養(yǎng)的是幼兒園老師,而在幼兒園的實際工作中,鋼琴并不是一門單獨的課程,更多情況下是與歌唱、律動、音樂游戲、各類活動融合在一起的教學手段。因此學前專業(yè)鋼琴課程的教學內容不能僅強調培養(yǎng)鋼琴彈奏技巧,更應輔以幼兒歌曲彈唱、兒歌即興伴奏、鋼琴教學法等方面的訓練內容。
鋼琴的學習離不開樂理通識的掌握。過分強調鋼琴彈奏,忽視學生識譜訓練,不利用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也只有從譜面知識開始學習,才能系統(tǒng)地了解鋼琴彈奏技法,也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筆者在入校學生的第一二學年教學中,多以引起學生對鋼琴的興趣為出發(fā)點,以樂理、鋼琴彈奏的基本知識為主,擇取結構規(guī)整、音符節(jié)奏簡單的練習曲,旋律優(yōu)美的樂曲,讓學生邊彈邊唱,從識譜、坐姿、觸鍵方法、彈奏手型、基本彈奏方法(連奏、斷奏、跳音等)等各個基礎方面對學生嚴格要求。
第三學年的學生已具備一定樂理視唱練耳鋼琴彈奏的基礎。考慮到幼兒園的教學實際中,兒歌作品多只有旋律,并無配伴奏的情況,筆者在鋼琴基本彈奏的教學內容外著重增添即興伴奏部分。此階段筆者選用幼兒鋼琴作品和兒歌讓學生進行彈奏訓練,教學重點多放在以下幾方面:
1、各類大小調音階、琶音、和弦;
2、伴奏音型(全分解、半分解、柱式和弦等);
3、和弦級數的選配(ⅠⅣⅤ);
4、移調能力、自彈自唱能力;
5、歌曲風格的分析等。
鑒于第四學年的學生已有一定的鋼琴彈奏與即興伴奏基礎,筆者加入了幼兒園教學工作內容,在教授學生彈奏兒歌作品的同時,引導學生將其與教學模擬結合,讓學生明白如何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特點進行教學,如何應對課堂上發(fā)生的意外狀況等等。以上教學內容的安排,能讓學生在課堂中模擬進行教學實踐,掌握一些幼兒園工作中必備的職業(yè)技能。
三、課程形式
高職學前專業(yè)的學生課程繁雜,課余鋼琴練習的時間相對緊張,這就要求學生合理利用上課時間,將學習與練習相結合。筆者所在高職院校中的鋼琴課程采用集體教學模式,每班學生約50名,教學場地多安排在電鋼琴房。在課堂中,筆者遵循“教師指引,學生主動”原則,將集中授課、小組協(xié)作、針對指導幾種形式相結合。
(一)集中授課。筆者通過教學課件,將課程的主要內容與知識點明確傳導到學生,將音樂理論知識、彈奏技巧、兒歌伴奏知識等以教師講授的方式灌輸給學生,同時利用教室多媒體的優(yōu)勢,進行重難點的彈奏示范。待多數學生均對示范明晰無誤后,由學生齊奏練習,在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節(jié)奏感的同時又鍛煉學生的音樂聽覺。集體課筆者會視情況請學生上臺演奏,引導學生認真傾聽,鼓勵學生就手型、指法、節(jié)奏節(jié)拍、音樂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價,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在觀摩點評之余進行自我糾錯與提高。
(二)小組協(xié)作。小組協(xié)作課旨在增強學生互助合作意識。學期伊始由學生自行分成學習小組,每組學生根據小組課的內容進行課堂討論與分工練習彈奏。小組當中由技能水平較高的學生充當助理教師,幫助教師指導其他學生,教師則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進行指導,以達到學生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的目的。如在曲子的彈奏中,筆者要求一組中的兩位學生分彈左右手旋律(伴奏),兩人共同完成。學生在彈奏時須先各自練熟,配彈時需同時起拍,保持速度一致外還需互相傾聽對方的彈奏,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樂感和節(jié)奏感。
在模擬幼兒園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也以小組為單位,創(chuàng)設幼兒園情景,將鋼琴課程與音樂、舞蹈、繪畫、語言等其他課程結合,進行分工協(xié)作。如模擬兒歌教學場景,部分學生模仿教師進行彈奏、教學,部分學生模仿幼兒唱歌或提問,部分學生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部分學生編排情景劇、設計語言、準備道具。數組學生通力將幼兒園教學情景完整展示,學生、教師就彈、唱、跳、教等各方面進行自我評價與點評。通過模擬環(huán)境下的鋼琴學習,能夠讓學生模擬幼兒園的教學情景,將課堂知識與幼兒園的實際相結合。教師的角色也由此得以轉換:不再是單純的輸出源,而是作為引導者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意識。
(三)針對指導。對于班級里程度相對高一些或低一些的學生,筆者會采取針對指導的方式。對程度相對較高的學生,筆者在一般的教學內容之外會增加難度稍大的鋼琴作品與伴奏配彈,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程度;對程度相對偏低的學生,筆者多會將上課內容進行分解或另選較簡單的兒歌讓其彈奏,讓學生提高自信,穩(wěn)步提升。筆者通過個別指導的方式可以較好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共同提高,在自己的學習掌握程度上得到相應發(fā)展。
筆者在幾種課程模式上,制定了加分措施:學生若在課堂中積極踴躍、回課情況良好、和自己相比有進步或進行小組展示均可加分。通過幾種課程模式與加分措施的共同作用,筆者教授的高職學前專業(yè)學生在鋼琴課堂中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目前我院2014級五專學前教育專業(yè)大部分學生已具備一定鋼琴彈奏與即興伴奏能力,在幼兒園見習中,大部分學生也已能夠進行音樂教學。
作為一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鋼琴教師,應當根據幼兒園的實際工作要求對課堂內容作出相應調整,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鋼琴彈奏、理論知識的同時強調實際操作與教學能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模式讓學生明晰本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激發(fā)學生對學前鋼琴課程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培養(yǎng)出一批適應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幼兒教師。
(責任編輯:翁婷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