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詠潔
摘 要:小學英語教學中,提升英語閱讀教學質(zhì)量對英語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小學英語,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必須對小學英語閱讀加強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近年來,我國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視度不足,從而使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還需要加強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視,并對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教學質(zhì)量
一、完善英語閱讀方法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為了使閱讀的目標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方法,教師需要注重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包括精讀、泛讀、跳讀、略讀等。比如,在閱讀與大自然有關的文章時,對于一些自然中比較常見的景物如Stream,river等單詞進行細讀,加深學生對這些詞的印象,同時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區(qū)分溪流以及河流等具有相似性的詞語。但是對于一些對閱讀內(nèi)容不重要或者詞性比較簡單的詞語,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略讀,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也不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同時提升閱讀的速度。
二、保證閱讀材料的合理性
通過有效的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同時對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小學英語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選擇合理的閱讀資料,使學生通過閱讀能夠了解一些關于西方國家的文化,掌握一些英語常識等,而且閱讀材料的難度需要與學生的能力水平相符,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閱讀一些英語報刊,因為這些英語報刊是根據(jù)學生不同年級而精選的內(nèi)容,符合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需求,有利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此外,通過大量的閱讀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將閱讀得到的知識進行外顯,通過英語寫作以及英語口語表達的方式應用出來。比如,學生在學習了“our school”這節(jié)課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課內(nèi)所學的短語以及句型結構等,根據(jù)學校的真實情況來介紹自己的學校。
三、小組合作提升閱讀效率
由于小學生的天性決定,他們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被有趣的事情吸引,同時自控能力差,喜歡集體活動。因此,結合小學生的這些特點,教師就可以采用小組閱讀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比如,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個閱讀材料對學生進行分組,一個小組保持3~4人,并要求每個小組中的成員根據(jù)自己能力以及愛好進行分工,有的學生負責整理閱讀資料,有的學生負責查找生僻字,有的學生負責朗讀等,通過同學間的合作,能夠有效地減少學生的準備時間,同時通過這種合作的方式也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小組的分工使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到閱讀的活動中,防止部分學生偷懶。同時小組成員間可以互相監(jiān)督,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四、提升學生對閱讀的參與度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需要提升學生對閱讀的參與度,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首先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先準備一個比較淺顯的英語片段,可以是小動物間的對話、景色的描寫等,然后讓每個學生先對片段進行閱讀,并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或者景色,并由學生自己扮演這些角色,將該角色涉及的語言或者描寫等復述出來。比如,有的學生喜歡monkey,那么就要將monkey的語言復述出來:I am the king of this mountain, so you must respect me, listen to me and convince me.或者對于一些景物的描寫,比如對于a long corridor的描寫,那么學生就需要描述為:I am a long corridor, I am white, a lot of white jade railings, each one with different forms of scenery.通過這種方式來使學生更喜歡閱讀,并且更注重閱讀的細節(jié)等。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游戲使學生參與其中,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比如圣誕節(ji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些學習關于“Christmas”的相關禮儀和應該準備的物品等,并由學生根據(jù)閱讀資料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能夠更加熟悉西方文化,進而提升學生對英語閱讀理解的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閱讀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以及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需要重視起學生英語閱讀學習的作用,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成舒.故事引導,快樂閱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例談[J].成才之路,2014(33):55.
[2]肖玉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之我見:淺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小學教學參考,2014(33):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