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波
摘 要: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就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造出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將數學中抽象、枯燥的概念,復雜、曲折的思維過程以直觀形象的教學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課堂;整合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已滲透到各學科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創(chuàng)造出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將抽象、枯燥的概念,復雜、曲折的思維過程以直觀形象的教學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調動其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一、在情境中深化學習和應用
在數學教學中,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視聽感知一體的展示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tài),更能激發(fā)學習興趣。
1.在情境中學習
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如,在教學“分餅”一課時,演示“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動畫片”,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八戒遇到了數學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3張大小一樣的餅,要平均分給4個人,該怎么分呢?誰能替八戒想個好辦法呢?話音剛落,同學們的手舉起來了,學習的興趣調動起來了。
2.在情境中應用
教學六年級下冊《莫比烏斯帶》一課時,可用多媒體播放小螞蟻在普通紙環(huán)和莫比烏斯環(huán)中找食物的動畫,學生通過觀看立刻激起了對莫比烏斯帶神奇特性的好奇心,再通過播放莫比烏斯帶在中央電視臺等生活中的建筑應用圖片,激起學生探索隱藏其中數學問題的興趣。
二、在展現中深化數學知識的認知
教學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將知識難點和某些過程直觀化,調動學生多重感官感知知識的形成探索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1.讓靜止的概念動起來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學科內容多且具抽象性。利用信息技術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更易于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這一本質,實現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
在教學“角的認識”時,雖然學生對生活中的角已有了認識,但抽象成概念便不易理解。教學初出示學校情境圖,你能找到角嗎?這幅圖上的角可真多,說說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角?然后再利用動畫展示抽象的角的圖形,引導學生認識角的各部分組成。而找生活中的角這一活動,就是讓學生通過回顧,再現生活中的角,既認識了數學中的角,又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角。
2.讓算理教學形象化
算理在數學教學中越來越被重視,而多媒體課件可以從不同角度揭示算理。如教學“分數乘法”的算理時,在屏幕上出現一張白紙,再用畫圖方式表示■×■。通過演示,先將白紙平均分成3份,涂出其中2份,再將陰影的2份平均分4份,再涂出其中一份,得到的雙重陰影部分就是計算結果了。直觀的步驟演示,不僅使學生明白了算理,也更好地理解了分數乘法的意義。
3.讓教學重難點活起來
把靜態(tài)知識動態(tài)化,可以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如《展開與折疊》一課,做不到每幅圖都自己動手操作,便可通過觀看動態(tài)平面展開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重難點。
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由于讓學生自己動手切割圓柱體拼成以前學過的立體圖形比較困難,所以,教師用多媒體將切割圓柱體拼組成長方體的過程用動畫演示出來,并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剪拼圖形,發(fā)現它們體積相等。然后再引導他們利用學具自己操作,發(fā)現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和圓柱的底面積相等,而高沒變,再引導學生利用轉化、代換等方法,歸納概括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這樣,通過對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及轉化過程直觀的演示,使學生更易理解掌握新知。
三、在數學課堂中恰當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課程內容的趣味性。但在運用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1.信息技術應用要有選擇性
對于一些學生身邊就存有教學實物資源的課程,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這些圖形的認識等,大可不必畫蛇添足制作課件。通過觀察實物,便可直觀認識這些立體圖形的外在特征,而多媒體課件由于屏幕的空間局限性,會影響學生的認知。
2.信息技術課件要有實用性
信息技術作為課堂教學服務的一種手段,應在實用的基礎上再考慮美觀性,以簡潔、突出重難點、不分散學生注意力、不影響教學效果為原則。
隨著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的不斷發(fā)展推進,我們應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整合的教學,力求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為數學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陳海珍,徐延昭.淺析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利用[J].考試周刊,2013(12).
[2]張麗華.小學數學新課堂的創(chuàng)設探索[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4(3).
[3]黃如楷,張霞.師范生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能力的培養(yǎng)[J].亞太教育,2015(12).
[4]付艷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沖擊[J].新課程學習(下),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