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艷
摘要:口語是口頭交際中使用的語言,在不同場合或在不同人的口中都有不同的體現。并且語言就是一種工具,學習英語就是為了用英語口語去交流溝通。在教學改革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英語教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口語是所有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采取有效方式進行英語口語教學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中職教師需要加強學生英語口語方面的鍛煉,培養(yǎng)中職學生成為全方面人才。
關鍵詞:轉變觀念;因材施教;豐富方式
英語口語是聽、讀、寫、譯等基本語言技能之一,這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引起了業(yè)內外人士的高度重視。語言作為交流思想、傳遞信息、溝通文化與感情的橋梁,最終目的在于交際性,而口語在交際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多年來教師在教學中偏重讀寫能力的訓練而忽略了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中職學校的學生畢業(yè)面臨的問題就是就業(yè),口語在學生求職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已成為中職校學生英語學習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中職英語教育中的口語教學現狀
1、學校和教師對口語教學的忽視。在中職英語教育中,學校和教師往往更加注重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加之中職院校的學生文化課基礎較為薄弱,因此中職英語教育仍然是以基本的單詞與句法結構的教學,較少涉及到專門的口語教學,長久以往,不論是學校還是老師,都忽視了口語教學對于提升中職學生英語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
2、英語口語的師資力量與教學環(huán)境相對落后。由于中職院校培養(yǎng)學生的側重點在于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因此其配備的師資力量也主要以相關專業(yè)的教師為主,對于英語教育尤其是口語教育的師資配置往往是由具備一定英語教學能力的專業(yè)課教師兼職。同時,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文化課水平較低,因而也不具備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3、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中職院校的學生在文化課水平上明顯存在著參差不齊的現象,其對英語口語的學習能力也大有不同,但是目前的中職英語教育中,授課方式往往以教師統(tǒng)一講授為主,使學生的個性不能得到良好的展現,不利于其整體的發(fā)展。
4、口語教學方式單一。由于中職院校從事英語口語教學的教師普遍缺乏相應的經驗,口語教學方式往往是以單詞、課文的朗誦為主,這種被動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完全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口語應用能力,反而會使課堂氛圍顯得枯燥沉悶。
二、中職英語教育中的口語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1、提升教師的口語教學水平。教師的教授是學生接觸英語口語的主要來源,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與系統(tǒng)的語言教學不能能使學生較為全面的掌握學習英語的技巧與方法,更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掌握正確的發(fā)音技巧與規(guī)范的表達方式。因此,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規(guī)范自己的英語口語的使用與表達習慣,以避免對學生產生誤導。其次,教師也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方法的交流與學習,借鑒普通高校中的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根據中職院校學生的口語水平與學習能力,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最后,教師要與時俱進地更新口語教學理念,摒棄傳統(tǒng)口語教學中只針對教材內容的重復,而是要結合靈活的授課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口語練習,從而更加高效地掌握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口語教學。雖然中職院校的學生的學習目標主要是以專業(yè)技能的掌握為主,但是文化課也是其應對激烈的人才競爭需要掌握的內容之一。面對文化課水平參差不齊的中職院校學生,學校以及教師有必要對學生在英語口語教學中進行相應的“區(qū)分教育”:對于英語基礎良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對其進行較高難度的口語培訓,使其在掌握基礎知識之余,還能在能力范圍內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有利于其整體素質的提高;而對于英語基礎薄弱、表達能力與學習能力欠佳的學生,教師在進行口語教學中要注重對其基本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制定符合其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教學方案,避免使學生對英語口語的學習產生畏懼或者抗拒心理。
3、豐富英語口語的教學方式。教師對英語語法等理論知識的講解固然重要,但是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早已與現代英語教學方式多樣化的趨勢相背離,尤其是隨著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英語口語的教學方式也應當進行適當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于英語口語教學的需求。具體而言,在中職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廣泛應用來進行口語教學,利用英語口語的在線學習平臺完成與學生的互動;其次,教師還可以在課程中安排適量的課外活動,例如英語座談會、英語演講比賽以及英語話劇表演等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此外,在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結合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相互轉換的能力,從而加強學生在進行口頭表達時的邏輯思維能力。
4、更新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熱情。傳統(tǒng)的英語口語教學中,中職院校的學生面對抽象、晦澀的語法知識難免會對學習英語及其口語表達產生畏懼心理,同時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方式也不利于學生自主思考,學生往往是憑借瞬時記憶短暫的掌握了相應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一旦面對實踐應用,就會產生“啞巴式英語”的現象。因此,教師在英語口語教學中,要革新教學理念,教學宗旨與目標都要以學生為主,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對于羞于或者不敢利用英語進行交流與表達的學生,要及時地予以心理干預,幫助其樹立學習英語口語的自信心,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積極性。
口語交際能力是英語素養(yǎng)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今后學生走上社會,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將會成為個人職業(yè)技能的一大亮點。以上是筆者對“從想說到能說,從能說到會說”英語口語教學的探索,由于個人教學經驗的不足,理論研究依然需要進一步完善,還望諸位教學同行予以指正。
參考文獻:
[1] 尹曉騰. 多媒體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及對策[J]. 當代教育科學,2010(05)
[2] 宋霞. 淺談高校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利弊與對策[J] .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9)
[3] 楊楠. 針對高職英語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誤區(qū)的解決方案[J].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