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玲
摘 要:隨著估算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日益凸顯,估算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估算教學也成為當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在一線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教學的情況并不樂觀。現針對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優(yōu)化估算教學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估算能力;估算意識;計算教學;數感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2-00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2.029
隨著估算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日益凸顯,估算教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在我們一線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教學的情況并不樂觀——估算教學開展的并不順利,很多目標沒有落到實處。估算教學面臨著十分嚴峻的考驗。 該如何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優(yōu)化估算教學呢?
一、以生活為核心,感受估算的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使用次數遠大于精確計算,因此為學生創(chuàng)造貼近生活的估算情境是教師首先要做的。例如,超市購物,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對商品價格中的某些數字進行一些模糊處理,令學生無法進行精確計算,只能嘗試估算,這時學生自然而然就會體會到估算的價值。其次,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進一步挖掘生活中估算教學的素材,牢牢把握估算教學的契機。比如,在學習了面積的相關知識以后,可以讓學生嘗試估算自己家的面積、操場的面積、教室的面積等。類似的還有長度、重量、體積單位的學習,都可以盡量多地使用生活中的素材。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估算的樂趣,凸顯估算的應用價值。
二、以數感為基礎,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
估算教學無論在解決問題,還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上,都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義。而數感又是培養(yǎng)學生估算意識的前提,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從學生開始認識數字起,就要讓他們在知道9比10小,11比10大的基礎上,還要了解9和11都跟10差1,它們離10一樣近;34在30和40之間但距離30更近。除了這些數量上的感覺培養(yǎng)之外,還可以進行一些測量感覺的培養(yǎng),比如100頁紙大約有多厚,40分鐘大約有多久,1米大約有多長,等等,這些感覺的培養(yǎng)都是估算意識的基礎。有了這些基礎,再讓學生估算一些稍微復雜的題目,比如估計一下兩個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學生就不會無的放矢。像這樣,從低年級開始,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去感受,去估算,學生自然而然會領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隨處都有,隨時要用,從而讓學生從精確計算中“走”出來,做估算的有心人。
三、以情境為導向,培養(yǎng)估算的習慣
(一)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讓學生的估算變被動為主動
習慣養(yǎng)成的前提是學生的興趣?,F實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的情境會讓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以青島版教材為例,教材中增加了一些使用估算的具體情境。如購物付錢、購買公園門票、租車等。這些學生熟悉的情境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他們能夠自然地投入到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中。但光有教材遠遠不夠,還需要教師在教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一些目的性強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在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什么情況下需要估算,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選擇估算的能力,不斷增加學生用估算來解決具體問題的體驗,感受估算與生活的關系,體驗估算對解決問題的作用與意義。通過增加估算的趣味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估算行為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p>
(二)設計“有問題”的情境,讓學生的估算變得“有思維”
著名的心理學家杜威說過,真正的思維(反省思維)起源于某種疑惑、迷亂或懷疑。思維的產生是在某些“問題”的誘導下產生的。教師應該設計一些“有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比如,在學生解決購物付錢的問題之前,教師加入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討論:在下列哪種情況下使用估算比準確計算更有價值?(1)當顧客想知道帶的100元夠不夠用時;(2)營業(yè)員輸入每種商品的價格時;(3)收銀員告訴顧客錢數時。這比單純地問學生“帶100元夠嗎”更有價值,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會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估算的意義和價值。
(三)給足交流的空間,讓學生的估算變得更多樣
吳老師的《估算》一課,是我們學習的標桿。吳老師在課堂上給足了學生空間去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恫軟_稱象》是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情境,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思維活躍,產生了“大估”“小估”“中估”“四下五上估”“湊調估”等多種估算的方法,吳老師沒有要求學生達到所謂的“最優(yōu)化”,反而給學生機會,讓他們盡情交流,盡可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求“正確”,但求“有理”,對學生的思維表達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在這樣的鼓勵下,學生的探究欲被喚醒,早已擺脫了固有思維的束縛,在原有的“四舍五入”方法的基礎上又創(chuàng)造出了多種估算的方法,此后再進行估算方法的講解和梳理,比單純地進行估算策略的講解效果好多了。學生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的估算學習會對其產生深刻的影響,對于估算習慣的養(yǎng)成大有裨益。
(四)估驗結合,讓學生的估算更合理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將估算和精算分得很明確,這并不是一種好的習慣。我們應該將二者有效結合,互相輔助,從而提高計算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引導和示范,讓學生在進行準確計算前,先對結果進行估計,準確計算后,再利用估計的結果進行檢驗,通過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估后算,再用估算進行驗證的習慣。例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設計:計算98×21的積,由于89接近90,21接近20,90×20﹦1800,所以89×21的積應該小于1800,如果這道題的積是1900,不用筆算檢查,學生也能判斷出結果錯誤。這些錯誤用估算很容易被發(fā)現,這樣學生就省去用筆算檢驗的過程,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減少了不必要的失誤,還提高了計算的準確性。
總之,估算的教學之路任重而道遠,估算教學該是無處不在的,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估算的價值,才能讓估算變成一種習慣,才能讓學生愛上估算,我們的估算教學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 羅玉華.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意義及教學建議[J]. 教育導刊,2010(11):81-8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 曾賽娥.培養(yǎng)為生活服務的數學估算能力[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