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珩
【摘 要】在音樂教學中引入“快樂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里學到知識,那么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因此,音樂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才可以調動起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生活,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符合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既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也能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鞓方虒W,不僅是學校老師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校外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 民主 激勵 評價 和諧 快樂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從傳統(tǒng)教學中“你教我學”的沉悶氛圍里解放出來,真正還原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他們真正找到學習本身固有的快樂,體驗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美好感受。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和愛動的。在課堂上,我們發(fā)現(xiàn),當學生喜歡某種活動時,他們便會全情投入,還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上引入“快樂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作為一名校外音樂教師,我覺得我們應該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就可以調動起來。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覀兊恼n堂教學能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主動地、深入地、興趣盎然地去鉆研、去領悟。縱觀今天我們的音樂教學,完全有可能做到讓學生對其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成為“樂之者”,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如今的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需求,所以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也應該有新的改變。因此,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研究教學藝術,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讓老師俯下身來,站在學生的角度、高度去看待問題,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努力點燃學生的探索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那么,教師怎樣才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呢?
1、教師應以積極的情緒創(chuàng)設“快樂教學”
快樂是情感的體驗,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教師組織教學,調控情緒的積極心理,是成功教學的必要條件。你積極的情緒會感染學生,同樣,如果你的情緒很低落,也會影響到學生,所以每次上課之前,應調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走上講臺。當自己心情特別好的時候,你看到的會是一張張帶著孩童的輕松愉快的笑臉,自己也會沉浸在孩子們的歡樂之中,此時,你會覺得自己不像是在上課,而是在和孩子們聊天、游戲、溝通、暢談……,學生們思維敏捷積極與你配合,課堂氣氛會非?;钴S,使得一節(jié)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度過。
2、選擇恰當?shù)摹翱鞓贰彼夭?/p>
這是校外教育“快樂教學”的必備條件?!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快樂教學”離不開“快樂”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課時,才去臨時抱佛腳瞎編幾個。每天都要上課,如何搜集這么多的“快樂”素材呢?這就需要我們平時注意多積累。搜集素材的途徑有很多,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比如,細心留意身邊或社會中的一些真實的案例;多看一些書籍、雜志和報紙;上網(wǎng)瀏覽查閱相關資料;電視、廣播等媒體上的獲知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我們搜集到的每一個素材都要與課堂內容相關才行,或者我們自己將素材轉變成與課堂內容相關的知識,這樣我們在教學時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翱鞓方虒W”以快樂為載體來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快樂”只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而不是為了“快樂”而“快樂”。有些老師不注意對“快樂”素材的適用性把握,全憑心血來潮,不管對本課有關還是無關,想到什么有趣的都講。結果學生是樂了個前俯后仰,但卻感覺與本課知識毫無關聯(lián),有點不知所謂。這樣的教學不是“快樂教學”,而是忽悠或者是愚弄??梢姡鸭夭臅r有一點必須做,就是要把獲取的信息資料及時記錄在案,并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或篩選。
3、應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第三空間
所謂第三空間,就是在特定時段下,能讓自己獨處的空間。但有幾個要點要搞清楚:第一,是特定時段。說明這個空間是與時空相關的,而不僅僅是一個固定的物理空間;第二,與自己獨處。這是第三空間的必要條件,如果無法與自己獨處,那么再好的地方也不是第三空間。為什么我們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第三空間呢?因為不管是文化課的學習,還是藝術課的學習,如果自己不能獨立地進行練習或者自學,那么永遠也學不成。就拿我們校外教育的器樂課來說吧!在學習初期,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家長的參與;但隨著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時,就需要學生建立自己的第三空間,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自己做獨立的練習、思考、研究等。這樣,學生才能才能更好地學習更多的知識,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等。
總之,如何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是個永遠值得探索的話題。要從教師和學生等多維度去思考,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覃 川.《今天怎樣做教師》,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5.
[2]陳朝蔚.《基礎教育課程 把課上到學生的心坎上》,2009年7月.
[3]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4]李偉勝.開放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5]趙 焱.《教育藝術 用新的理念構建和諧師生關系》,2007年8月.
[6]耿 帥.《有效上課》,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