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
摘 要:現(xiàn)階段,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包含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杜會教育,保持三方面教育的一致性,是學校教育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學生家長和學校來講,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保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關鍵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二者結合;提高素質(zhì)
大家都知道,教育的目的是明確的,要求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四有”新人,為此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我們看來,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支持,學校教育應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保持一致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怎樣才能做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呢?我認為今后的工作中應該做好下面幾個方面的事情。
第一:讓家長理解和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學生的第一所“學?!?,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父母對自己的子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是個人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tǒng)中起到奠基的作用。由于中小學生仍有很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度過,繼續(xù)接受家庭各方面的影響和教育,家長對學生仍起著關心、檢查、督促的作用。
古人說的好,“母不母,則子不子”。這充分說明: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孩子們就在無形中向父母學習,不管是好的品質(zhì)和壞的品質(zhì)。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班有一個問題學生,長期不做家庭作業(yè),即使做,也是馬馬虎虎,應付了事。在一次和孩子交心談心中才了解到,孩子父母開了個麻將館,由于家中桌椅經(jīng)常被賭客所占,孩子常常在階沿的條石上做作業(yè),父母就更沒時間指導孩子做作業(yè)了。所以做家長的應該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努力提高自己的多方面素養(yǎng),當好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具有良好素質(zhì)既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家庭教育的需要。只有讓家長充分了解到這些,家長們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第二:現(xiàn)在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勞動教育。
現(xiàn)在好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勞動,多用物質(zhì)激勵的辦法,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是害了孩子:孩子在獲取報酬的同時沒有感受到家的概念,沒有體會到為家庭做點貢獻是應該的,不會主動的去關心家人,關心家庭,他勞動的目的只有一個---獲取酬金。所以,我們除了對學生進行智育、德育、美育和體育外,家長們還重視勞動教育:如果你們想讓子女成長為關心體貼別人的人,讓他們把父母當成世界上最親愛的人,那就必須使他們把全部生活建立在勞動的基礎上,而且最主要的是,要用高尚的思想和動機去激勵這種勞動。并且讓他們學會用勞動為家庭創(chuàng)造物質(zhì)財富,限制與家庭收入不相稱的要求。
第三:家長和學校應多溝通。
學校要通過多樣形式和家長溝通,如: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進一步拓寬家長學校辦學的路子,努力提高辦學水平,為此我校采用多種形式如: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家庭教育咨詢、校長接待日等。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式也很多,可以家訪,可以電話,也可以利用家長會時間交流一些普遍問題,只要用心的交流孩子的情況,每個家長都會接受的。溝通時,要了解和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孩子存在不足的地方要注意說話的技巧,要讓家長覺得老師是真心想幫助孩子進步的,而不是找家長來批評孩子的。因為孩子還在成長,都還沒有定性,可以對孩子努力的方向提出一些好的建議,請家長思考。尤其是我校長期堅持的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只有學校、老師與家長溝通好了,家長就能理解、支持學校和老師的工作,這樣才能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較好的結合起來。家長的配合無疑會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的質(zhì)量和水平,教師的工作成效也才會得到彰顯。
第四:家長必須以身作責,為學生做榜樣,潛移默化地教育孩子。
學校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必須首先做好,要求孩子坐在桌前學習,自己開著電視聲音大大的,或者讓孩子自己在家里學習,自己卻出去打麻將。家長的為人、品德、人格魅力無不影響著孩子,家長要認識到孩子首先是向他們的學習,包括學習好好的品質(zhì)和壞的品質(zhì)。家長里應經(jīng)常檢查自已,以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行為,通過教育孩子氣讓家長自己也振作起來。讓自己懂得更多的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技巧,更好地對孩子盡自己的責任。美國有一個家庭格外受人尊重,這一個家庭培養(yǎng)出幾位議員、幾名律師、醫(yī)生等;而另外一個家庭則出了很多罪犯和酒鬼,可見家庭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第五:學校應開辦家長學校,定期傳授各年級教育的知識。
在這一點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書中這樣論述“我們家長學校的任務是不斷地提高父母們的教育修養(yǎng)水平,我們堅信,教育學知識,就像法制知識一樣,是所有的社會以成員都要必須知曉的?!迸练蚶资仓袑W有95%至98%的家長參加家長學校的學習,家長學校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分為幾個組:學前期、學齡初期、少年期.以學前期為例,學前期家長學校講授學生這一年齡期的身體、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教育父母如何在家里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求知欲,培養(yǎng)兒童順利學習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
總之,教育的過程是漫長的,我們的教育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配合,家長的素質(zhì)提高了,我們的孩子也就好教了,學校教育的實施,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家長支持了,工作也就好做了,學校和家長之間以學生為扭帶,互相支持,要使學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保持一致,除了要求我們老師在平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動態(tài)外,還應和家長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我們的教育工作就不再那么艱難了。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把我們的孩子培養(yǎng)成國家建設需要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路宏.淺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J].職教通訊,1997,05.
[2]魏志彤.淺談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一致性的實踐途徑[J].中小學電教(下),2013,03.
[3]王文美.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J].昭通師專學報,1997,03.
[4]李慧,趙森.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J].黃河學刊,1997,02.
[5]陳毓霞,柳俊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致性探索[J].新課程(下),201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