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紅秋
【摘 要】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基礎性學習品質和學習素養(yǎng),情感核心素質培育在語文實踐教學過程中尤為關鍵。伴隨著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格局優(yōu)化和完善,教師應該要以教學內容為基準,結合學生具體的學習特性和學習潛能,滲透情感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相關內容。對此,本文主要結合初中語文實踐教學課堂中遇到的教學問題,針對如何利用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品質進行深入闡述。
【關鍵詞】中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
引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學目標任務是十分多元的,不僅要提升學生對基礎語文知識內容的應用水平,還要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鍛造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學習情感和學習態(tài)度。由于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習慣的根深蒂固,現階段的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輕能力培養(yǎng),重知識學習的現象。在實踐語文教學課堂中,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課堂結構設計,讓學生聯系學習實際進行核心素養(yǎng)感悟是形成實施的重要內容,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滲透情感核心素養(yǎng)教育。
一、中學情感核心素養(yǎng)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教育
做為定性個體價值和權利的重要標尺,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性與人生存和發(fā)展的目的、意義、價值等息息相關。中學語文教學中最容易忽略的問題就是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不足。與傳統語文教學中提倡的傳道授業(yè)和政治思想道德不同,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完善的漫長階段。中學教師為了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通常情況下都沒有過多重視人文素養(yǎng)鍛造,忽視了其潛移默化的現實影響。
2.忽略閱讀教學對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
在對學生進行綜合素養(yǎng)培育過程中,教師會輕視閱讀的實際效用價值。中學語文閱讀是為了給學創(chuàng)設一個更加全面具體的條件,讓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對文章的解讀和情感思想的體悟來加強閱讀理解能力。文字背后通常都寄寓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學生如何可以找到準確的切入點,那么對于文章的解讀就會提升一個層次,這也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精神鍛造提供了條件。語文是一個聚焦于怎么說的課程內容,運用好語言的藝術效果不是單純的技能套用,而是在課程內容的陶冶中培育屬于個體自身的價值評判和情感解讀標準。如果一味的將學生限制在文本語言的框架之中,學生是很難有學習能力突破的。
二、如何滲透情感核心素養(yǎng)教學
1.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培育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yǎng)的高級層次,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光關注人文知識疏導是遠遠不夠的,想要加強學生的個體綜合素質,就要從學生的人文精神培育角度出發(fā),著力打造全方位、多教育的教學格局,讓學生可以在外部學習環(huán)境和內部學習過程中深化對人文精神的認知和理解,從而顯著提升個體綜合素質水平層次。語文課堂不僅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載體,也是中華文化精髓的縮影。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送東陽馬生序》中,就可以利用宋濂的頑強精神和意志去激發(fā)學生的人文精神品質。宋濂青少年時代求學時克服種種艱難困苦,博覽群書,執(zhí)著求知,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他可以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地情況下抄錄了一本一本的書來讀;他可以“趨百里外從鄉(xiāng)先達執(zhí)經叩問”請教老師 ……學生們要學習他這種優(yōu)秀的人文品質,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珍惜自己現在的優(yōu)越學習條件,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2.加強情感內容教育,塑造人文素養(yǎng)品行
語文教師做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不僅要堅持身教重于言教,還要善于將教材中涉及到的相關人文知識內容和人文精神見諸行動,知行合一才能夠為學生做好典范。與此同時,要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和滲透,在相互了解相互認知過程中滲透道德信譽教育工作,教育學生不僅要具備充實的情感世界,還要保持敏感的思想素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榜樣力量,言傳身教,在本人師德和獨特魅力的影響之下感召學生的人文品行。諸如學習完教材后的名著閱讀后,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參與到語言知識訓練和人文素養(yǎng)培育過程之中,攜手為中學語文素質情感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3.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意志
在加強情感滲透教育工作時,一定不能忽視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造,具體的教學方向可以從三大角度切入。首先是對學生學習自覺性的培養(yǎng),只有學生充分明確自己的學習意義和學習價值所在,其行為才會更具目的性。教師可以定期讓學生制定屬于自己的學習計劃,預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達到怎樣的高度?以此來督促學生的語文學習。其次則是對學生果斷性的培養(yǎng),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耐力,所以一旦遇到一些學習上的瓶頸,就會有放棄的念頭。因此教師要就加強對學生果斷性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讓學生敢于直面挑戰(zhàn)。諸如,學習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后,由于學生之間存在一定學習差異,所以教師在給學生布置課后習題作業(yè)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依據學習能力的實際狀況進行作業(yè)難易度劃分,讓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完成作業(yè)。比如說讓學習能力較強,文學基礎較好的同學背誦全文,并且可以默寫出來;而一些學習效率較低的同學,教師可以讓他們先從重點的段落和語句賞析開始,逐步滲透教學。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對文章有深刻的認知,并且借助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來鍛造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和學習品質,為提升綜合素養(yǎng)打下堅實基礎。
總結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落實貫徹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的教育,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能夠讓潛伏在學生心內的人文素養(yǎng)閃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集聚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優(yōu)勢特征,真正成為熱愛生活、態(tài)度樂觀。積極進取的新一代社會棟梁。
【參考文獻】
[1]藍嵐.論人文精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J].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08):16-18
[2]張玉虎.如何緊緊抓住“語文”的疆繩[J].中國教育報,2013(11):124-125
[3]李蘭,張成.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核心素養(yǎng)的實際價值 [J].中國教育報,2014(10):56-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