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明
摘要:練習課,它是檢驗教師講課質量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檢驗學生對老師所講內容掌握得好不好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它直接決定了學生對數(shù)學的掌握水平,也就決定了學生對數(shù)學的喜愛程度。我們意識到練習課的設計同新授課同樣重要,練習設計得好,學生對練習感興趣,就能大大地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練習;激發(fā);興趣
現(xiàn)在的數(shù)學教材提供的新奇信息較多,綜合性較強,容易讓人始料不及,產生錯綜復雜之感,尤其是三年級,再加上新教材新加了一些內容,比如,說估計與估測,練習時不好把握尺度,所以,有時候就會讓學生感覺到難。學習,是一項思維活動。偶爾遇到挑戰(zhàn),能激起人戰(zhàn)勝困難的欲望,如果長時間的遇到障礙,得不到緩解,學習的熱情就會銳減,甚至消失。學得輕松,才能學的快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下面我就“如何設計練習,上好練習課”,談談我的看法。
一、 一、練習的目的性:
練習設計要堅持目的性,克服盲目性,避免機械的單調性的重復。每次練習要有一個重點,要把練習的意圖集中體現(xiàn)出來,鞏固哪些知識,形成哪些技能,溝通哪些聯(lián)系等。要做到有的放矢,主旨鮮明。 如:小數(shù)乘法的教學,其重點和難點在于積的小數(shù)的位數(shù)問題。學完后,為了鞏固和強化知識重點,教師可在知識的核心問題上精心設計練習,爭取在短時間內將重點知識突出練習。
二、有情境的練習: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持續(xù)時間短,做為低年段的教師,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在一堂練習課中能自始至終的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的有意注意自控性較差,許多時候還是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這樣就需要教師別出心裁地去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有趣的情境,以此為手段激發(fā)學生練習的興趣和想參與練習的欲望。我覺得,如果在一堂課中貫穿有趣的故事情境,將習題改成學生所喜愛,熟悉的東西,而不是枯燥的算式或數(shù)字,學生將會更有興趣參與到課堂中來,積極地思考,變被動為主動。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素材,創(chuàng)設一種模擬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xiàn)實的情境中去玩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在玩中學習知識。
三、估計與估測:
估計與估測,是課標教材新增的內容。雖然新增的內容不一定是重要內容和需要強化的內容,但估計與估測在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卻是不可低估。我們的教師開始也不太理解,很容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四舍五入法混在一起。經過實踐,我們各年級的教師都有一些體會。比如:一年級的學生對從看圖數(shù)數(shù)到先估再數(shù)不太適應,在出示一幅圖先讓學生估一估有多少個時,有部分學生就愿意先數(shù)一數(shù),這就達不到估計教學的目的,于是我在對物體的個數(shù)進行估計時,不讓學生翻開書,而是讓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學生觀察并在心里估計它的個數(shù),老師喊一、二、三后合上書,抽學生說說自己的估計結果。這樣不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計意識。再如:對估計得評價沒有正誤,只有是否接近。為了使學生明確估計的意義與策略,我們的老師給學生估測舉了個很現(xiàn)實的例子:一塊白菜地,有白菜100棵,我們要估計產量,沒必要每棵都拔出來稱一稱。可以采用的策略是:拔一棵中等大小的稱一稱,這就是估測。估計在多位數(shù)乘除法的作用中,我們更多的定位對計算結果提前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估計的結果簡單判斷計算的結果正誤。動筆前,讓學生先估一估,估計就成了學生的一種習慣。
四、保持口算練習的趣味。
口算的速度與準確性,直接決定了計算的質量。但口算練習相對來說比較枯燥,我們將其變異了,在我們的校園里讓學生玩撲克,在游戲中,要求我們運用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求得一個數(shù)。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我們將玩撲克游戲推薦給了學生。我們的玩法是:把一副撲克牌從A到10選出來均分成兩份,兩人各持一份即可開始游戲,每人隨機抽兩張,讓學生很快地說出與之相對的數(shù)(即得數(shù)),這種游戲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既快樂又學到了數(shù)學知識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五. 五、設計練習時要注意的:
1、第一,在設計課堂練習時,難易度要掌握好,尤其是提高題的難度,可采用階梯式的方式設計練習,讓學生感到有些難,但經過認真思考后又覺得不難;還可以按學生的學習成績程度分類設計。例如:把練習分為A.B.C三類。數(shù)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做較難的練習A類。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做有點難的練習B類。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做較容易的練習C類。難易程度,給學習成績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練習,能夠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樣設計練習,就不會使差生對難題有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感覺,能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第二,還需要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 例如,:在設計有關乘法分配律,乘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等練習時,先讓學生復習有關乘法分配律,乘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的概念,這樣當學生做相關的練習時就會得心應手,就會有一種其實數(shù)學并不難學的感覺,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興趣。3 、練習的有效性,讓學生做練習的主人,變被動為主動。例如:讓學生分小組組合學習,在小組中,每位學生都出幾道練習,讓小組的成員練習 ,然后互相批改,,最后每所改的他人的作業(yè)進行講人對自已所批改的他人的作業(yè)進行講評。4、 拓展性的,開放性的練習,需要較長的時間探討。對這樣的練習,可以老師出題目,讓學生帶回家,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或問學生家長,總之是由學生自己在家完成。
總之,我們不可以小看練習課,它是檢驗教師講課質量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檢驗學生對老師所講內容掌握得好不好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它直接決定了學生對數(shù)學的掌握水平,也就決定了學生對數(shù)學的喜愛程度。我們意識到練習課的設計同新授課同樣重要,練習設計得好,學生對練習感興趣,就能大大地提高教學質量,所以設計好練習,非常重要,上好練習課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