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方面的改革也逐漸加強,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能夠有效的提升高職學生信息素養(yǎng),其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教學質量息息相關。本文將對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對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的思路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基礎 教學現狀 課程改革 思路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7-0142-02
一、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社會中的各行各業(yè)都積極加強與新型信息技術的結合,從而實現自身發(fā)展,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方面也是如此。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高校大學身的必修課程,能夠實現對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拓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從計算機基礎知識到計算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及技能上的綜合應用。
二、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分析
(一)缺乏足夠分層教學深度
目前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缺乏足夠分層教學深度的問題,由于近年來我國各大高校受招生政策的影響,使招生規(guī)模隨之變大。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新生來自不同的地區(qū),接受過不同程度的信息教育,使學生間的計算機水平差異越來越大。有些學生在大學之前就已經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中常用的操作,甚至對計算機中的深層次知識都有所涉及,而還有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機的接觸甚少[1]。在這種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如果教師的教學起點過低,則勢必會影響基礎好的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如果教學起點過高,則會打擊基礎差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整體教學質量受到影響。因此,建立分層次的教學方式勢在必行。
(二)學生學習積極性低
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仍然延用傳統(tǒng)的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教學形式,在具體的課堂講解過程中,只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的聽講以及觀看教師的操作,沒有自己親身實踐的機會,使學習興趣降低。同時,計算機教學內容不能充分的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這樣就算學生學到了計算機知識也不能夠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對其日后參加工作毫無裨益。在此種教學狀態(tài)下,學生很容易降低學習積極性,喪失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出現玩手機或者睡覺等現象。
(三)上機時間過少
部分高校由于缺乏資金等原因,對教學設備的投入力度不足,使得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上機實踐無法順利的開展。在學習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時,通常是采用課上練習的方式,雖然教師也會盡可能的留出實踐供學生記憶和練習,但是教學效率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況且多數大學新生未擁有自已購置的計算機,而學校的機房在課外時間又不免費開放,學生的上機時間過少使得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始終得不到有效的訓練。
(四)考核方式科學性差
部分高校對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方式都是以上機機試為主,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按照要求完成相應的操作,在試題當中包括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主要內容和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以此來檢驗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情況和計算機操作的熟練度[2]。這種單純的以最終考試成績?yōu)橹鞯目己朔绞骄哂休^差的科學性,不能夠從多個角度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從而無法使學生真正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得以充分展現。
三、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改革思路
(一)強化分層分級教學改革
分層分級教學實施的前提為尊重學生現有知識水平,按照相關標準,結合學生學習能力等多種因素,科學的劃分為不同層級,實施因材施教,以提升教學效果。據調查,對于分層分級教學法,90%以上的學生給予肯定,并希望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因此,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充分重視此種教學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校學生的分層分級標準,強化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通常,在一個授課班級中,可設置提高小組和普通小組。分層分級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組織時采取模塊化的方式,同時,在每個層級中,要根據學生知識水平確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與層次相適應。對于普通小組的學生,比較適合實施“提升加速”教學,計算機基礎知識、office應用等教學時間應適當減少,將數據庫應用、計算機安全等內容的教學深度及廣度提升;對于提高小組的學生,專題教學為重點教學內容,如網頁設計與網站建設、offcie綜合應用等,促進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實際上,對于計算機課程,多數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希望通過學習,實現某些既定的目標,不過,學生尚未深入的認識計算機課程,而且也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需在實際教學中加以培養(yǎng)。以往,教師進行計算機課程教學時,過多的依賴PPT課件及教材,照本宣科,機械的講解,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失去,出現課程期初“座無虛席”、期末嚴重缺勤的現象。對此,教師應從自身出發(f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及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本,換位思考,對教學內容作出充分的研究,積極的與學生溝通、互動,并以典型案例為依托,實施啟發(fā)式教學,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3]。培養(yǎng)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還要抓住時機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及能力,幫助學生逐漸的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例如Excel軟件教學中,教師既可以采取啟發(fā)式教學,通過演示典型的使用方法,激發(fā)學生求證的好奇心,從而順利的開展教學。
(三)實施任務驅動式上機實踐
高職計算機基礎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上機實踐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的效果。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已經有所了解Word文檔編輯、PPT制作等,因此,上機實踐中這些內容的操作應適當減少,綜合型、設計型實驗內容要相應的增加,尤其是提高小組,更是要以專題形式開展教學,促進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顯著提高[4]。對于計算機軟件、硬件的建設工作,高校應不斷的增加投入力度,便于上機操作的順利實施。進行上機實踐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具體所在的層次,設置與主要教學內容相關的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參與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四)構建多元化考評體系
以往考評多注重學生期末的成績,導致考評結果無法真正的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改革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時,還應改革考評方式,構建多元化的考評體系,對學習過程的考核更為注重。具體說來,期末考核時,采取綜合成績的方式,而在綜合成績中,理論知識成績占據的比重適當下調,網絡教學單元測試、專題實驗考核成績占據的比重相應上調,保證考核結果的客觀性。
四、結束語
在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對于課程的整體設計與教學方法對最終的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影響。我國目前的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著學生積極性較低、上機時間少以及考核評價不合理等多種問題,這將要求教師日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能夠建立新型的教學方法以及開放式的考核方式,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使教學水平得到有效的增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梁伍七,李翔,袁薇.遠程開放教育專業(yè)課程體系改革研究和實踐——以安徽分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教學改革為例[N].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2):38-43.
[2]吳謀碩.基于CDIO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22):242.
[3]趙生艷,吳長勤.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調查分析與改革策略——以安徽科技學院為例[N].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5):11-13.
[4]耿國華.以計算思維為指導提升大學文科計算機教學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13,(10):12-15.
作者簡介:
王林玉(1975-),女,云南曲靖人,高校講師,研究生,從事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