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廣閣
摘 要:網絡時代下,思想互動在人與人之間轉向借助互聯(lián)網平臺特別是移動互聯(lián)網平臺實現(xiàn)思想互動微交往。這種交往方式具有圈層性、碎片性、流變性、便捷性和推送性等特點。深入研究這些特點,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微化、隱性化、生活化,從而發(fā)揮“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
關鍵詞:微交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互動
一、思想互動微交往的時代價值
第一,拓展思想互動的新空間與覆蓋面。思想互動微交往擴大了覆蓋面,促進了不同階層、職業(yè)之間人與人的思想互動。由于每個人職業(yè)分工、社會角色的不同,個人現(xiàn)實的社會交往范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局限于由血緣、地緣、業(yè)緣為紐帶形成的現(xiàn)實人際關系。在我國,受傳統(tǒng)文化觀念和城鄉(xiāng)二元體制的影響,不同職業(yè)之間,城鄉(xiāng)之間更是缺少彼此的溝通與互動,以學歷、職業(yè)、收入等標準來劃分不同的社會階層,甚至婚姻也講求“門當戶對”,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各階層之間的不了解、不理解、不信任,使不同的社會階層之間交流不暢的狀態(tài)固化。思想互動微交往的出現(xiàn),打破了原有的人際交往模式,特別是打破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交往時空限制,推進了人與人之間幾乎全時空和全覆蓋的思想互動與交往。要促進人的社會化,豐富和發(fā)展人的社會關系,實現(xiàn)人的社會本質,就要打破這種交流不暢的固化狀態(tài)。網絡時代的微博、微信、微視頻正是打破這種交往屏障的有力工具。通過思想互動微交往,不同職業(yè)分工、不同社會階層的人能夠實現(xiàn)思想交流互動,進而逐步消除彼此的誤解與隔閡,凝聚和達成社會共識。
第二,增強思想互動的交互性與共享性。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教育者開展的教育活動往往具有一定的單向性和封閉性,在思想互動過程注重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單向教育作用,不能很好實現(xiàn)與教育對象的相互交流和互動,也不能很好實現(xiàn)教育者與教育者之間的資源、信息和經驗共享,造成教育者在思想互動中主體性的缺失和主動引導能力的不足。精神交往是思想互動的本質,思想互動微交往是人的思想互動和精神交往的新形式,思想互動微交往的交互性與共享性,進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參與度,密切了不同的教育者之間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聯(lián)系與溝通,實現(xiàn)了教育過程中資源、信息、經驗的共享,為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
第三,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和隱性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僅要依靠正面的理論教育和理論灌輸,也要借助和運用生活化、隱性化的教育方式。思想互動微交往的出現(xiàn),有力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生活化和隱性化,有利于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融入人們日常的生活,通過生活化語言、借用生活化話題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xiàn)育人目的。思想政治教育隱性化,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被巧妙地隱藏起來,往往通過間接的方式使受教育者無意識地接觸、了解、感悟、認同教育者的觀點,藝術而巧妙地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思想互動微交往的突出特點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fā)展,人類社會超越了由固定互聯(lián)網絡進行信息傳輸和交流的階段,進入利用移動互聯(lián)網進行信息傳輸和交流的新階段,人與人之間的思想交流更加流暢和便捷。
第一,圈層性。圈層性是指在思想互動微交往中思想互動群體形成的基礎是共同興趣愛好、共同審美情趣、共同價值觀念,這與傳統(tǒng)意義上以共同的利益或是社會關系為基礎不同。在特定的圈層中,思想互動微交往有自己的特點。
第二,碎片性。思想互動微交往使人們交往形式發(fā)生變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人的生活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思想互動微交往的細微性、碎片性導致的。這種碎片性表現(xiàn)在:互動內容必須短小、精微才能達到微交往的目的,長篇敘事的交往內容無法適應微交往的形式,這就要求在微交往的信息溝通與交流中要突出重點,善于凝練,生動表達。
第三,流變性。思想互動微交往區(qū)別于傳統(tǒng)交往方式的重要表現(xiàn)就是其流變性。這種流變性既表現(xiàn)在互動角色身份的變化,也表現(xiàn)在互動環(huán)境場域的切換,更重要的還表現(xiàn)在互動話題的不斷變更。具體說來就是指在思想互動微交往中,交往雙方既是思想互動的主體又是思想互動的客體。
第四,便捷性。這種便捷性從根本上說就是“人機統(tǒng)一”,機隨人走,即發(fā)即收,方便快捷,因而能實時、跨時空地傳播和接收信息,隨時進行思想互動。
第五,推送性?!靶畔⑼扑汀笔怯嬎銠C專業(yè)術語,簡單說來就是“是指網絡公司用一定的技術或協(xié)議,從網上的信息源或信息制造商處獲取信息,通過固定頻道向用戶發(fā)送信息的新型信息傳播系統(tǒng)”。在思想互動微交往中也存在這種推送性,但是又同一般意義上的推送有所區(qū)別。
三、思想互動微交往的有效推進
思想互動微交往作為一種新的思想互動模式,不僅使人與人之間的思想交流進入一個新階段,也給社會信息的傳播和引導帶來新問題,還給“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育人提出新課題。
第一,科學設置思想互動微交往議題。思想互動微交往的展開往往伴隨一定的議題,通過設置議題,能有效引領人們思想互動微交往的方向和進程,使人們聚焦熱點,表達訴求,溝通思想,澄清是非,凝聚共識,推動發(fā)展。
第二,積極創(chuàng)新思想互動微交往方式方法。思想互動微交往不同于傳統(tǒng)的思想互動交往模式,迫切需要我們改進和創(chuàng)新思想互動的溝通方法,以實現(xiàn)對廣大網民的思想輿論引導。
第三,著力構建思想互動微交往長效機制。要積極探索和構建思想互動微交往長效機制,推動思想互動微交往健康、常態(tài)發(fā)展。把相關的網絡人員、專家、學者聚集起來,推進思想互動微交往主體力量的協(xié)調與整合,加強思想互動微交往活動策劃、組織的協(xié)調和配合,不斷增強思想互動微交往主體力量運用微博、微信、微視頻等方式開展思想互動、輿論引導和價值引領的合力,構建思想互動微交往協(xié)同推進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思想互動微交往的社會熱點關注度、信息分析判斷力、議題設置主導權和價值引領話語權,擴大思想互動微交往的吸引力、感召力、影響力,提高思想互動微交往的實效。
參考文獻
[1]沈義:《信息推送技術及其應用》,《計算機系統(tǒng)應用》1999年第5期。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