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吉旦木·孜亞吾東
摘要:作為義務教育的基礎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質是育德和培育思想,直接影響初中生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但是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阻礙了學生對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的接受和融合,這實質上與初中思想品德學科的設立出發(fā)點是相違背的,因此,本文嘗試以體驗的教學方式開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定的氛圍幫助學生去感悟體驗相關的思想道德,以促進為從靈魂深處養(yǎng)成自己正確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道德觀念。
關鍵詞:初中思想道德;初中教學;體驗教學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教學實踐”“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標準要求,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課改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運用也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本文遵循從理論到實踐、由抽象到具體的邏輯線路,主要采用理論思辨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展開初中思想品德體驗式教學研究。
一、體驗教學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應用
(一)通過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引起學生心中的道德感的共鳴。
在實際的道德體驗教學過程中,通過營造適當的文化氛圍與教學環(huán)境能夠更快更好地幫助體驗者情感與課堂體驗情境相結合,達到讓學生更快、更快樂的學習的目的。在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的最關鍵部分就是導入課堂,對于課堂的導入需要做到快速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借助諸如緊張的小組競爭以及吸引眼球的視覺效果牢牢吸引學生感官,從而提升他們學習初中思想道德的興趣。而且開展思想品德體驗教學過程中,開放式的對話能夠更快營造教學氛圍。他人的影響與感染會對人的思想品德體驗產生影響,并且會持續(xù)的產生新的思想品德體驗,所以在師生之間開展體驗式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自由交流表達,能夠幫助雙方產生更多的思想靈感,讓課堂氛圍得到優(yōu)化,產生更好的思想品德體驗。
體驗式教學側重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體驗,通過引導學生形成學習小組,進而自主的進行討論和交流體驗。對于每位學生的體驗感受,教師都應當予以肯定,并且及時調整部分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消極情緒。此外,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各種意見與建議,教師也需要認真聽取,與學生一同提升自己。通過心靈層面的有效溝通獲得思想品德學習的愉快體驗。
(二)構建趨近于生活的教學環(huán)境。
單純的按照書本上的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勢必會導致學生對此完全沒有興趣,更不愿去敞開內心體驗其內容。道德知識本身是抽象和概括人們生活經驗的,所以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必須要趨近生活,順應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規(guī)律,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品德。只有身處生活中,去感悟、體驗和享受生活,才能夠真正了解生活。對于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生活情境的設計,需要確保其脫胎于生活,能夠與學生自身密切相關,這樣才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快速的進入所營造的情境中。例如即將到來的“六一八”購物節(jié),可以借此開展網絡相關話題的教學,讓學生分別扮演客戶與電商,幫助學生了解網購對生活的改變,同時就網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和解決,幫助學生通過此過程了解網絡生活的隱蔽、便捷和虛擬特點,同時讓學生學會更好的應用互聯網。
(三)通過體驗式教學的影響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良好品質。
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品質的前提是反思自我,而引導學生的反思需要由教師來進行主導和引領,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理性與感性思維。教師首先需要確定當前自己在教學中的地位轉變?yōu)橹鲗?,明確教育的育人目標。在引導的過程中,既要做到不是學生要怎樣就怎樣,又不能做到純粹的流于形式,只顧著自己的想法,無視學生的反應與需求。而是需要在圍繞思想教育相關理論知識的前提下,主動了解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以求在看待問題時候能夠更加的全面,提高體驗教學的水平,使得體驗情境更加豐富,讓體驗教學從課堂中走出來,親自去感受和學習,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健康的思想品德。學生在進行體驗式學習后,其所形成的思想未必都是正確的,需要通過更加合理的評價體系進行評價,確保其能夠實現知情意行相一致,而不是像以往一樣只注重最終結果,幫助學生加強認知,更快形成自己的良好品質。
(四)通過體驗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實踐能力。
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方面可以引入時事熱點進行。對于初中生而言,盡管在邏輯思維方面已經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但是依然處于較低的水平,還停留在總結之前經驗轉變?yōu)槔碚摲矫?,對此還需要應用到大量的感性經驗,而且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太過理論性,不注重借助實例進行教學,學生對此無法產生足夠的興趣。因此可以應用大量的時事熱點開展體驗教學,在加速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同時,還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從案例分析中領悟,提升他們道德判斷的能力。
在培養(yǎng)學生道德取向的時候,可以適當的使用鼓勵和支持的方式。作為初中生,教師的關注與認可是其最渴望得到的,而且這也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用顯著,也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的方法之一。在實際應用鼓勵的方法時候,不應當對所有的學生都千篇一律,而是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鼓勵方式,無論是語言還是肢體語言,只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肯定,就能夠滿足學生實現自我的心理,教師可以借助此方法引導學生的道德取向,確保學生不會因為某些因素的影響而“跑偏”。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體驗教學方式不應當僅僅局限于書本之內,更多的是要在基于課內的前提下向外發(fā)散。思想品德教學的體驗式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進行體驗和認識社會的過程,想要顯著提升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效果,應當基于課表和課內知識向課外發(fā)散延伸,實現課堂內外知識與理論和思想的互補,切實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取向,為未來健康發(fā)展打下基礎。
二、總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針對當前初中學校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的情況,可以應用體驗式教學予以解決。具體是幫助學生構建真實、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在確保學生從中快樂的學習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的道德認知和道德的實踐能力,確定正確的道德發(fā)展方向,為未來的健康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裴夢婷.微課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研究——以A中學九年級某班為例[J].蘇州大學.2016(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