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 要:本文針對《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所涉及到的實際課程內容,制定出符合應用標準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標準,且基于高職院校所采用的《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教材內容的差異性,對實訓中較少涉及的部分,進行先期的取舍,以此確保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具有極高的實用性。同時,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課程教學過程的設計,對于所涵蓋的實訓內容等,通過立體交互式分層設計方式予以實施,以此促使《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的課程內容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能夠與實踐產生緊密的結合,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通過對此種模式的分析與研究,以期為高職院校各類課程設計達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做出相應的推動與促進。
關鍵詞:高職院校;數控機床;教學設計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9.258
0 引言
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發(fā)現,《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課程是高職院校數控專業(yè)學生的基礎性范疇類知識,不僅能夠為數控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知識體系奠定下堅實的基礎,更能為后續(xù)的課程教學與實踐發(fā)揮出較大的作用。所以,對高職院?!稊悼貦C床原理與編程》課程進行教學過程設計,對提升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 教學目標設計
《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是涵蓋在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若要對教學過程進行明確的設計,則需要對教學設計進行明晰。在教學設計中,包含目標、內容、方法、評價以及實踐等環(huán)節(jié)。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進行課程設計要以增強就業(yè)為導向,使學生通過對數控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能夠達成符合職業(yè)技術資格與標準的程度。對此,本文針對課程內容設定三個重點項目與十數個分類任務,具體內容詳見圖1。
依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殊性以及進行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與學生掌握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的知識程度等,做出明確的課程設計。同時,應明確數控專業(yè)的教學目標,即是為專業(yè)化數控技術操作一線培養(yǎng)出相關類型的技術人才,且需要著重將編程與操作能力做重點培養(yǎng)。通過課程標準的設立,促使能力考核任務的達成,且應對學生所具備的知識、能力以及素質等目標,通過不同的能力方式進行考核。
2 教學項目設計
《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的課程教學項目設計,即是充分結合理論與實踐以及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以任務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相融合。而任務內容,即是實踐化的生產活動。此種教學項目的設計,將促使工作結構轉變?yōu)閷W習結構,并能夠體現出其自身的教學價值。
在對《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課程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摒棄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依照章節(jié)進行的形式,積極求變,將課程內容與實踐工作相結合,依照實踐工作的具體步驟與工序等,進行教學任務的編排,并通過將理論知識與實訓技能進行有序排列,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實際的工作內容,能夠最快的達成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與學習目標。《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課程的教學設計,不僅具有較強的任務突出性,更使其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其一,任務明確,工序完整,能夠對教學成果與學習效率等做出現場檢測;其二,提升教學內容難度,促使學生在應用所學知識與技能無法解決此類問題時,能夠通過新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擴寬學生學習范圍,進而找尋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措施;其三,應開設課堂中的計算機方針教學,并使其與企業(yè)內的工作實踐相關聯(lián),且應定期開展教學理路與實踐交流活動;其四,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升,以此解決所遇到的難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其五,加強教學課程設計與實踐的結合程度,做到循序漸進,并定期進行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考核。
3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所涉及到的流程與內容較多,既包括課堂教學內容與分組的討論情況,又涵蓋計算機仿真教學的融入以及企業(yè)內的頂崗實踐環(huán)節(jié)等。在課堂教學中,不應一味的要求學生掌握數控機床的原理及編程的內容,而應依照實際應用的理論與技術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
在高職院校數控專業(yè)之中,《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是一門需要將理論與實踐進行充分融合的必修課程,通常理論學時為40課時,實踐學時為20學時。而進行實踐課程的20課時,也將是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過程。本文通過立體交互式分層設計實訓內容,將20課時分別針對三類實訓項目與實訓難度進行設計,且各個階段理論與實踐并非獨立進行而是相互穿插,以此作為學生的具體實訓課程內容,將會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掌握,起到極其重要的幫助作用,如下表1所示。
同時,針對學生的知識學習與掌握情況,以5~6名學生為單位,設立成若干討論小組。通過各個小組間的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知識探討與經驗交流增進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程度,并能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有效的拓展。而進行企業(yè)內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將是學生對自身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訓技能做出良好檢驗的方式,同時也能夠考核學生在應對具體問題時能否運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且在隨后進行的項目答辯中,一方面考驗學生對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對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情況的實際操作能力做出檢驗。此種方式也將有效避免由此產生的學術不端等問題,使得高職院校數控專業(yè)的學生,都能夠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達成自身良好的數控機床操作與應用能力。在具體的實訓課時內,也可將學生以組為單位,每組設定人數為5~6名學生,優(yōu)先由教師進行實訓課程的引導,并為學生進行前期的示范、講解以及工作內容模擬。而學生則以實際工作為主線,將所學內容進行選取與程序的編寫,隨后進行實際的現場加工操作。此種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一體化模式,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學習數控專業(yè)知識的興趣,更能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問題隨時解決問題,使自身的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水平得以顯著提升。此外,由于學生學習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的程度具有差異性,在進行實訓過程中,也會出現學生利用自身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性編程與操作的現象,這也為《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課程的教學設計,融入無窮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進一步增強對數控專業(yè)知識的興趣與愛好,從而為就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
4 教學考核模式
過程評價與項目答辯是《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課程學習中的兩大考核模式。其中,過程評價涉及到對理論部分考察、實訓內容評估以及學生的日常表現等方面。在通過對實訓項目內容進行考核的過程中,能夠對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程度與能力做出細致的考核與總結。且針對課程設計中不同考核部分所占的教學與考核比重,將考核內容進行百分比劃分。例如:理論知識僅占總分值的30%,實訓內容的操作評估占到總分值的60%,而學生的日常表現占10%分值比重。并且,針對實訓操作的重要程度,將其劃分成三部分的考核內容,每部分占有20%的分值。如:刀具與加工參數的選取、程序編寫與調試以及簡單的零件加工等均涵蓋在此實訓考核內容之中。
5 結語
針對現階段高職院校中《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的實際教學情況,制定出極具針對性的課程教學過程設計。通過此種教學過程設計,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增強對數控專業(yè)的學習興趣,更能有效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的結合,對未來此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對于高職院校而言,以就業(yè)為導向是其辦學的宗旨,而唯有通過對此專業(yè)內課程,尤其是作為基礎性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數控機床原理與編程》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將會進一步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yè)率,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栗江.高職《數控機床與原理》課程教學過程設計研究[J].科技視界,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