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貴明
【摘要】語文是一門傳統(tǒng)的語言文化學科,語文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于語文學習,我們應該予以重視。但是,雖然語文每天伴隨我們左右,但是,我們卻不難發(fā)現,學生在語文考試中卻依然存在閱讀能力較差的問題。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 理解 策略
【分類號】G623.23
初中學習階段,學生對自我認知的水準還有待完善,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作為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需要引起我們更多的關注。特別是在新課改之后,教師在教學上被賦予了更高的使命,由培育人才,到培育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的新型人才的轉變,讓教師的教學浮上了一層更為光鮮的色彩,但是表面光鮮的背后,卻意味著教師不得不在教育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對于學生而言,語文的學習就是一個閱讀的過程,然而閱讀和理解卻是分不開的。因為,如果說,讓我們每個人讀一段話,估計只要是識字的人都不會感覺到太過吃力,但是,只會讀卻難以理解,那么,我們的閱讀本身就是失敗的。因此,與其說提高閱讀能力,不如說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我們常說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句話非常準確。所謂“積土成山、集腋成裘”,任何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都需要一個長久堅持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如何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心理上往往是稚嫩的,在問題思考上也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不成熟,但是,思考的不成熟、理解上的欠缺假以時日,通過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都會有所提升。那么,具體來講,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做出努力,以幫助我們的學生提升其語文閱讀理解水平呢?
一、學在平時
有意識的選擇讓學生閱讀一些有價值的書籍,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其實很多有文化有學識的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有意識的讓自己的孩子閱讀一些中華經典書目,《三字經》、古詩詞等都是家長們的首選。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卻忽略了這一點。上課的時候只是進行簡單的課本內容講解,僅僅是教會學生基本的字詞,了解文本大意,選讀或者選背其中的某部分內容,就算是講課結束。其實這種簡單的講課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開拓和學生自身閱讀水準的提升都是無益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在上課或者課下布置學生閱讀一些經典作品,如《紅樓夢》、《水滸傳》、《人生》等經典文學作品。為了及時地跟進學生的閱讀,教師可以每周抽調一至兩節(jié)課的時間,組織班內學生進行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在分享讀書心得的環(huán)境中,提升個人的閱讀修養(yǎng)和閱讀欣賞水平。
注意改善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在牽引式教學中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往那種專為應試教育而設的滿堂灌式的單向教學方式,在素質教育的新環(huán)境下我們已不能再將其當作金科玉律。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們的教學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要以考慮學生的學習訴求為要。筆者認為,開展牽引式教學在我們當下的教育環(huán)境下是非常實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以往,教師在課堂上更加注重自我的宣講,其目的是期待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最大限度的學習到更多有用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各類考試所實用。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在當下已經不再實用了,新課改后,我們需要培養(yǎng)出更加注重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這其中隱藏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那就是我們的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更多自我表現和鍛煉的機會。雖然,我們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沒有改變,但是我們的方法卻要有適度調整。因此,為了提供學生的閱讀鑒賞水平,在教學中我們要更加注重與學生的互動,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從而及時的發(fā)現問題,及時地進行更正和拔高。比如說,當我們在講解《沁園春.雪》時,可以采取讓學生談閱讀感受和意象理解的方式來了解他們的閱讀理解水平,從而有所側重點的提升其閱讀鑒賞水平。當然,這個過程或許并不是非常容易的,需要一個逐步深入,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只要我們有信心,做好這一點也不是難事兒。
二、小組合作
在團隊合作探究中提升語文閱讀理解能力,養(yǎng)成語文邏輯思維。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平臺,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訓練。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這樣的一些機會。比如說,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思想的交鋒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對于同一部作品的分析和鑒賞,一千個讀者必然產生一千個哈姆雷特。而這些異質思想在交鋒的過程中,學生們彼此也能找到更多的切入點,為自己的閱讀鑒賞打開更多的入口,開拓自身閱讀的視角。當然,通過團隊之間的競爭,也可以幫助學生產生危機意識,從而為了提升所在小組的整體實力而不斷地進行自我提升和拔高。而教師作為整場論辯的主持者,可以在雙方思想交鋒過程中或者在討論結束后,進行一些針對性的點評和總結性發(fā)言。這種方式筆者在近兩年的教學中一直在沿用,覺得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因此,非常建議各位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試用。
三、階段性測試
及時地總結不同類型的閱讀答題技巧,開拓學生的整體閱讀理解視野。學習語文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好的考試。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目的還是為了能夠取得一個相對滿意的成績,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邏輯思維。因此,我們還是有必要針對性的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水準,以方便我們的考試和更好地生活。如果我們的語文學習只是通過授課的方式進行,那么,我們也很難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就需要我們不定期的進行語文學習摸底考試,通過學生在測試中的答題情況來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當然,在出題時,我們也不能一味的出一種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變相的選擇性的出一些文言文、科普文章、記敘文、抒情文等,通過學生對各種題型的回答情況,及時地總結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各類閱讀題目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及時地進行匯總,然后分門別類的向學生進行講解,與此同時,在針對每一類題型,讓學生自主進行分析和解答。這種方式在教學中非常有助于學生專項技能的提升,也是筆者自我感覺在考試中最受用的教學方法之一。
當然,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理解水平的方法還有很多,期待以后大家一起分享和進一步挖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