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認知語言學認為學習者的語言認知能力與語言學習的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筆者從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整體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差可從認知方面找到其根源。因此從認知角度出發(fā),探討構建三位一體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意義重大。
關鍵詞:認知視域;教學模式;獨立學院;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H319
引言
眾所周知,語言學習與人們的認知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fā)展?jié)u漸出現(xiàn)了認知語言學,它為我們的外語學習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筆者在從事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的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到學習者的心理認知能力對語言學習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在此背景下,筆者擬嘗試從認知的視角探討獨立學院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弱的成因及改善這一現(xiàn)狀的有效途徑。
一.獨立學院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現(xiàn)狀分析
筆者擔任英語專業(yè)2009級、2011級、2012級和2014級學生的《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通過幾個學期的跟蹤調查,對這幾屆共計270余名英專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英語學習情況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大多數(shù)學生的英語作文中的語句句式結構較為簡單,所用的單詞多為最基礎的詞匯;
(二)翻譯作業(yè)中句子結構的組織出現(xiàn)問題較多,在翻譯時無法理出稍為復雜的句子的主要結構,不知道如何把中英文進行切換;
(三)閱讀英文文章時能夠讀懂文章意思,卻無法用英語概括出文章主要內容或口頭回答教師提出的與內容有關的問題;
(四)在做口語練習時,某些音素的發(fā)音會出現(xiàn)錯誤,對單詞重音和句子語調的把握更是模棱兩可;
(五)在做聽力練習時,無法聽寫出空缺部分的詞、詞組或句子,或無法從四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針對這樣的狀況,要解決學生們在聽、說、讀、寫、譯這五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就要首先分析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
根據(jù)Kreshen(1985)的輸入假說和Swain(1985)的輸出假設,“聽”和“讀”與語言輸入有關“讀”、“寫”和“譯”則考查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然而,大量的語言輸入并不能保證學習者具有良好的語言輸出能力。從輸入信息到輸出答案這一過程的順利完成,離不開人的大腦去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就體現(xiàn)了人的認知能力和大腦的認知機制的作用。
在聽力或閱讀理解過程中,有些學習者或不能分辨出所聽到的詞句的發(fā)音,或無法分辨所學過的單詞或短語,或甚至出現(xiàn)能夠聽出來每個詞的發(fā)音卻不知道該詞的意思或拼寫。這些情況表明學習者對必要的英語語言知識圖式較為欠缺或陌生,因而大腦無法在理解的過程中迅速提取或激活相關的語言圖式,包括語音圖式和詞匯及結構等。因此,學習者大腦中存儲的認知圖式的多寡對語言能力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對事物認知有偏差,就可能造成聽力或閱讀理解有誤的情況出現(xiàn)?!罢f”是檢驗學習者口頭的語言輸出能力的最直接的途徑,它的表現(xiàn)形式各不相同,從最簡單的朗讀到對話到演講或報告,可以是日常的口頭交流,也可能是更高級的口頭翻譯,學習者必須具有足夠的語言輸入作為基礎才有可能很好地掌握這項語言技能。但是,并非詞匯量大、語法知識掌握得好的學習者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就強,這是因為學習者固有的思維模式未能激活大腦內儲存的各種語言圖式,并靈活調用,即對英語語言的認知方式不熟悉,英語認知能力較為欠缺。
“寫”和“譯”是最能體現(xiàn)學習者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兩種技能。寫作需要調動人的大腦中積累的各種認知圖式,除了詞匯、語法等基本的語言圖式外,還需要學習者的語言邏輯能力、與寫作話題有關的背景知識甚至對世界的認識等內容圖式。
總之,聽、說、讀、寫、譯是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但這些方面無不反映了學習者所掌握的英語語言圖式的數(shù)量及熟練程度。各個方面能力有強弱之分,是由于對于信息的加工和處理能力不同,換言之,學習者對英語語言的認知能力有強有弱。因此,必須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言認知能力,使其能夠運用以往掌握的知識去理解新知識,同時舉一反三,掌握所學的新知識,并把它正確運用到聽說讀寫譯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二.獨立學院英專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多元化培養(yǎng)模式途徑
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離不開長期、系統(tǒng)的語言學習。學習者是否具備了良好的英語應用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其對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的掌握上。因此,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對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鑒于以上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可以從認知的視角做出如下細節(jié)上的嘗試。
(一)聽、說教學相結合
聽力和口語是體現(xiàn)外語學習者對所學外語掌握情況及其實際應用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檢驗外語教學成果最直接的途徑。在真實的社會交際中,聽和說幾乎是相伴而生的,有對話,就有人發(fā)言,有人傾聽,而且聽者和說者的角色是隨時互換的,所以從認知的視角看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秉承“以聽促說、聽說相長”的理念,對學生聽力和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進行。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不斷學習,確保自身語言輸出的準確性和流暢性,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標準而自然的發(fā)音。教師在聽說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應適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同時也尊重學生作為課堂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具體來說,聽前幫助學生進行任務分解,明確聽力訓練的每一過程應完成的任務,掌握聽力解題的技巧,以便使其逐步理解所聽材料;聽的過程中,首先針對所聽材料大意,提出簡單而明顯的問題令學生回答,增強學生的信心,然后再針對材料內容和細節(jié)提出更具體的問題,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所聽材料,最后使學生逐步完成聽力練習、最終實現(xiàn)對所聽材料的透徹理解。當然,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聽材料,還需要通過提問來檢驗,比如提問學生說出空缺的單詞、短語,所選答案,聽寫句子或復述所聽材料的大意等形式既可以檢驗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同時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及在公眾面前“說”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雖提倡聽說相長,但在聽說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聽和說的任務是獨立的,在分別進行兩項活動時應有區(qū)別、有重點地對待,不能本末倒置。在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熱身練習,如對學生輸入與口語任務有關的詞匯、短語及常用口語句子等,可通過教師補充或聽類似的錄音材料來獲取進行口語練習的語言素材;此外,學生通過聽錄音模仿地道的發(fā)音及語音語調,這對于英語口語交際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有發(fā)音正確,所說的內容才有可能為他人所理解,否則口語交際就成為空談,交際能力和交際效果是好是差更無從談起。endprint
(二)讀、寫、譯教學相結合
寫作與翻譯最能體現(xiàn)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學生作文和譯文中中式英語頻繁出現(xiàn)的根源就是學生的語言組織受到漢語思維習慣的影響,中西方人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方式差異迥然。因此,只有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視角轉換的能力才能減少中式英語的產生。
從認知的視角看,閱讀在一定程度上為寫作和翻譯提供豐富的內容圖式和百科知識圖式,有助于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閱讀不僅能夠拓寬知識面,了解百科知識,還能接觸大量的詞匯、短語等新的語言圖式。最重要的是,通過閱讀能力的訓練,學生能夠學習到有用的閱讀技巧,比如定位段落主題句、歸納文章中心、掌握寫作的技巧等。善于學習的學生在教師的指點下還可以觸類旁通,從中領悟到提高寫作的途徑,如撰寫主旨句、段落組織等。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學生多做翻譯練習,還需要教師講授必要的翻譯技巧。此外,學生的英語水平,如所掌握的詞匯量和對語法知識的熟練程度,在翻譯時都會很清楚地體現(xiàn)出來;尤其是閱讀和寫作這兩種基本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翻譯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英語學習與專業(yè)知識學習相結合
對英語語言的認知方式較為陌生,其認知能力也處于較低的水平,因而大學生整體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較差。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需要教師從多個方面努力,積極思索英語教學的新路子,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認知圖式,轉變學生的思維模式,提高其英語語言認知能力。因此,為了讓學生重視英語課,學好英語,就需要了解學生的需求,調動學生們對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從英語課堂上能夠真正受益。
如果在英語教學中補充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與所學專業(yè)相關的英語詞匯、術語、英語新聞、文章、采訪等學習材料,那么學生將能夠學習到實用的英語,也勢必對英語學習表現(xiàn)出更大的興趣。例如在向學生們講課時涉及到有關計算機方面的主題,老師可選取一些與計算機、網(wǎng)絡、軟件相關的例句,補充一些有關黑客、源代碼等等的閱讀材料,這樣學生會比較感興趣。
了解英語國家人士的認知方式、提高認知能力,保持對英語學習的持續(xù)熱情,對于英語專業(yè)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式的變化,還要拓寬教學思路,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和更新。例如任課教師在進行《綜合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可適度滲透語言學、文學、翻譯、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等內容的教學,使英語學習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多元化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高認知能力,樹立立體化教學理念,對于獨立學院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作為獨立學院的英語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積極思索,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認知圖式,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最終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參 考 文 獻
[1]Sternberg R J& Spear—Swerling. Teaching for Thinking[M]. 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1996.
[2] 謝康.認知視域下的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與立體化教學模式構建[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4):159—161.
[3] 葉苗.全球化背景下英語專業(yè)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J].中國大學教學,2009,(4):89-91.
張婭(1978-),女,湖南長沙人,碩士,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涉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漢語對比研究與翻譯,中西文化比較,英美文學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