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日措
摘要:物理課程有著抽象、概括的特點,而初中學生由于年齡原因抽象思維能力還在形成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從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興趣教學法來實現(xiàn)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學習興趣
一、抓住課堂契機,誘導學生興趣
在物理教學中,只要我們教師認真教材,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只要我們善于轉變方法,靈活引導,就會把原本枯燥的知識轉為有趣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課堂的良好的契機,誘導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慣性概念后,教師可以結合慣性特點做這樣一個小實驗,拿一只筆套豎立在講臺邊緣的紙條上,然后問:誰能拿出筆套下面的紙條又不接觸或碰到筆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紙條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擊紙條,這樣能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即使興趣因誘導而生,更使學生在終課堂的小實驗中獲取和鞏固了知識。又如,在學習蒸發(fā)前,取一張光滑的厚紙,做成一個小紙鍋。紙鍋里裝些水,放到火上加熱。注意不要讓火苗燒到水面以上的紙。過一會兒,水就沸騰,而紙鍋不會燃燒。此實驗能很好地誘導學生探究汽化的興趣。
二、加強物理課堂的趣味性,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一些有趣的物理知識、歷史故事就會增加學習的樂趣.科學知識是十分嚴謹?shù)?,但是傳播知識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就拿“大氣壓”實驗來說,把硬紙片附在盛滿水的杯子上面,把它翻轉成倒立狀,水沒有溢出,紙片沒有脫落,這就給學生證明了大氣壓是存在的.然后讓幾名學生研究馬德堡半球實驗(可用小吸盤代替),讓他們切身的感受出有十分強大的大氣壓存在,這樣學生對這堂物理課就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并且通過自己的實驗有了自己的理解,記憶也就會更牢固.另外,在課堂中講解一些有關物理有趣的事情或者歷史,搭配上可愛的視頻,例如,阿基米德驗證黃金王冠的故事、牛頓誤將手表當雞蛋煮的故事等,就會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
三、要樹立問題意識
問題與疑問是探究式學習的起點,也是探究式學習的一個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物理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物理問題情境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質疑的過程就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點燃學生智慧火花的過程。例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我特意從超市買來一對塑料吸盤,將吸盤按在窗玻璃上,并在吸盤下掛上一個重重的書包,然后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甲:“塑料吸盤為什么能吸附在玻璃上?”
我說:“在提出問題時能不能把目光看得更深刻一些呢?”
學生乙:“是什么力量把吸盤壓在玻璃上呢?”
我連連稱贊,進一步追問:“吸盤被壓在玻璃上,是因為里面的空氣被排出,那么把吸盤壓在玻璃上的力來自哪里呢?”
學生齊聲:“來自空氣(大氣)產(chǎn)生的壓強?!比缓笪以賹蓧K同樣大小的玻璃片(還有燒杯里裝著水)給學生,問:“你們能用這些器材做一個類似的實驗來說明這個壓力來自大氣壓強嗎?”
通過這樣的教學片段,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chǎn)生疑問,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啟迪智慧、激發(fā)興趣、主動參與的效果。
四、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眴栴}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chǎn)生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同時問題也是貫穿教學的一條主線,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恰當而合理地設置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困惑,進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學“歐姆定律”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先讓學生復習判斷電流大小的方法,在與已有知識相聯(lián)系的基礎上提出如下問題:在電路中如何調控電流大???電流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這樣會使學生處于不能解答但又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強烈求知狀態(tài),從而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物質密度”這一內(nèi)容時,提出兩組問題:第一組,如何分辨水和酒精?第二組如何分辨水和鹽水?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氣味可以容易地分辨出水和酒精,但是對于第二組水和鹽水,則很難分辨出來。這樣學生便產(chǎn)生了疑問,提出了種種分辨的方案,此時讓學生展開討論,通過討論與交流,方案紛紛被否決,此時老師順勢導入通過物質密度的學習,這個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這樣便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五、更新教學模式,開創(chuàng)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內(nèi)容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創(chuàng)一個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讓他們的學習天性得到一個釋放。一般這種教學模式我們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開創(chuàng),一個是分組合作學習法,這個能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活力;另一個是引導式的提問法,主要是讓學生的自主思維得到一個釋放和發(fā)展。
例如,我在物理的實驗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最多的教學方式是分組合作的探究性學習方法。我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然后隨機將學生分成三至四人的學習小組,讓他們能夠進行一個合作探究性的交流。我在整個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只是以一種組織者與觀察者的姿態(tài)和他們進行學習上的溝通與交流,課堂絕大部分的主導權在學生的手中。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極大的激勵學生的學習,讓他們獲得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
總之,作為一名從事物理教學的教師,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夠上好這門課程,使師生都能夠在教與學中得到快樂,使學生真正將學到的知識用于生活實踐中。我深深地領悟到:物理是一門既抽象又貼近生活的一門理論性強的學科,難學難懂。因而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佳。改變這種狀況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在物理教學中注重聯(lián)系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讓物理與學生生活實際融合一體。所以,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課的興趣,使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以達到教學目的就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