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課堂小組討論是生生之間有效進行合作的學習方式之一,也是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中學習方式變革的一個明顯特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同時存在著一系列問題。若不注意,效果甚微。教師必須做出改變,充分做好準備,轉變角色,使小組討論式教學真正發(fā)揮其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英語; 小組討論式教學; 教師轉變角色
大學英語課堂小組討論是生生之間有效進行合作的學習方式之一,也是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中學習方式變革的一個明顯特征。學生喜歡在一起交流和討論問題,采用共同的視角觀察事物、探究新知,因此,小組討論比較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利于培養(yǎng)其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獲得必要的知識與技巧。
但是,在實際教學當中,由于部分教師缺乏對小組討論的全面認識,小組討論往往流于形式,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首先 討論時間倉促,教師一出示問題或者某個學生一旦發(fā)現問題,就直接要求學生開展交流或討論,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時間。應給與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準備,對于問題有個深切的思考。
其次 缺乏討論的實質內容 小組討論有利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然而,在學生熱熱鬧鬧的小組合作學習背后,一些“不良癥狀”開始浮出水面:
1討論主題選擇欠佳 某些討論主題過于簡單,根本不適合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而對于一些相對復雜的主題,學生又缺少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時間,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2學生間的合作形式化 小組討論有時出現只“作”不“合”、只“議”不“思”、只“說”不“聽”的學生“各自為政”的現象。
3鍛煉機會不均等 教師在互動討論時往往不自覺地偏向擅長英語的學生,忽視了創(chuàng)造機會讓成績暫時落后的同學參與到討論中來。部分學生在討論時容易“一言堂”,而其他學生則一言不發(fā),在成為被動聽眾的同時也逐漸喪失了參與課堂小組討論的熱情和積極性。 實現小組討論互動的策略
教師可采用如下一些措施:
1. 貫穿啟發(fā)引導,促進有效合作
首先,教師應留出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而不急于組織討論,以便促進學生開展個性化的討論。
其次,教師應注意在合作中起到啟發(fā)和引導的作用,在必要時候給學生以有效的指導和調控,并對個別學生或小組的獨到見解或創(chuàng)新思維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最后,教師應對歷次的合作情況做歸納和總結。對于學生沒有透徹理解、尚未達成共識的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加以闡釋、點明主題。
2. 讓共同成長進步成為小組討論的目的 由于個體的差異,學生在語言學習上也存在著不同的傾向性。為了真正達到生生互動、互幫互學、共同成長的目的,教師可在小組討論時采用以下教學技巧:
(1)表達和傾聽并重 教師既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給每一位學生以表達自我的時間與機會,還要根據小組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從而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的目的。
(2)鼓勵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和溝通 教師要教給學生溝通的技巧,鼓勵他們多方查找相關資料,多思考,多交流,尊重事實,學會整合不同的觀點,拓展思考的視角。
(3)小組成員之間互尊互助 在小組討論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相互尊重、彼此支持,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增進討論的效果。
(4)實現有效互動的手段 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應擔任多重角色,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也應是小組討論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教師在參與小組討論學習時,要注意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保護和啟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允許學生進行爭辯、質疑,贊賞他們勇于表達并保留自己見解的行為。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提醒學生牢記自己只是小組討論中的一名成員,多方傾聽不同的意見對開啟思辯能力也同等重要。師生都要實事求實參與。課程改革倡導師生共同成長、進步。小組討論中師生難免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與學生一道尋找真理,承認自己的不足或失誤,不能不懂裝懂。
真實的互動是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當前教學改革所倡導的新理念。有效的互動不僅能使課堂教學產生質的飛躍,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而且還能有力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杜華良 . 運用小組討論式教學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研究與實踐[J].2006,(11).doi:10.3969/j.issn.1674-344X.2006.11.042
[2]明麗娟.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遼寧教育行政學報,2006,(10).doi:10.3969/j.issn.16
[3]徐宏亮 . 探究式討論教學法在日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J]. 現代企業(yè)教育, 2013,(2) .doi:10.3969/j.issn.1008-1496.2013.02.071
作者簡介:李美杰,1976.07- ,英語教育,碩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