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震
摘 要:作為擁有五千年上下歷史文明的大國,中國傳統文化在祖先的積累下不斷增加,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份子,有義務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為提升國家在國際中的地位、促使傳統文化發(fā)揚光大奠定基礎。而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因此,對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體現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并針對如何有效滲透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重要意義;滲透;策略
教師通過在學習古文、古詩等內容的過程中加入傳統文化知識內容,可使學生在學習古代語言文學的過程中充分感受與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并達到熏陶學生思想的目的,使學生自身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的同時使學生形成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品格,對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一、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1.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
首先,由于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且深遠,而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滲入傳統文化內容,能使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對其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推動作用;其次,我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無法對文化內容進行深入剖析,而學生在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后,會主動對傳統文化進行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升學生的求知欲與鑒賞能力。
2.促使學生更加了解祖國,熱愛祖國
高中語文課程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語文教材,而教材中的大部分古文及文章內容都取材于優(yōu)秀的歷史及寓言故事,而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時,將傳統文化教育深入其中,不僅能使學生對語文教材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同時也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我國古代人民的精神與聰慧,在觸摸中華民族先輩智慧的同時也對我國歷史人物產生崇拜感,進而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并為自己身為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現狀
1.教師無法充分展現出語文中的傳統文化
首先,教師由于自身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時仍舊按照傳統方法進行教學,而在學習古文、古詩詞時并未對其背景、內容主旨等進行講解,而學生也因自身無法提高對該門課程興趣而進行死記硬背,并未對其內容多加理解,從而失去對我國傳統文化學習的機會;其次,由于部分教師受到自身傳統文化水平限制,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對古文背景、傳統文化進行講解,而學生無法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我國優(yōu)秀歷史文化,從而無法對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進行掌握。
2.學生對古文翻譯工具書過于依賴
在現如今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學生在對古文進行翻譯時,時常依靠《高中語文文言文講解》等翻譯工具書對古文進行翻譯,確保能準確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yè),但由于在這個過程中過分依賴工具書,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懶惰行為,而一些略顯聰明的學生則會對翻譯過的內容進行牢記,但這種做法只能為其日后的翻譯作業(yè)減輕壓力,依舊無法了解到我國古代的具體歷史及文化,因此,我國大部分高中生無法對我國其他古代書籍及傳統文化進行鑒賞及理解,最終使傳統文化無法被真正傳承。
三、試分析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
1.對語文教材內容進行深入講解
首先,應對高中語文教師師資隊伍進行培訓,通過組織教師進行學習等活動,使其真正達到提升自身傳統文化水平的效果,進而從根本上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其次,教師應充分對每一篇教材中的古文等文章內容進行挖掘,并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使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同時達到熟記課文、靈活閱讀課文并充分掌握課文內容主旨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蜀道難》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李白詩中蓬勃大氣的語句時,可適當增加對我國四川的歷史以及蜀道在日后的發(fā)展過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其巧奪天工的制造工藝,在積累自身文化經驗的同時提升對語文課程的興趣,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2.開展經典作品的拓展教學
高中語文教材涉及很多優(yōu)秀的古典文學作品,這些經典作品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學生平時熟讀經典作品的機會和時間都比較少,所以學生學習經典作品往往是淺嘗輒止。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課本中這些經典作品內容為切入點,以點帶面,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了解作品的完整內容,再找時間熟讀原著。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對于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文化底蘊的熏染有直接作用。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對傳統文化加深理解與感悟,進而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實現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尤國軍.試論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7(2).
[2]高原.探析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