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念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在3~6年級的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才是英語教學的關鍵。在教學中不宜過多地強調英語的實際作用,而應當將英語變?yōu)樾W生心智發(fā)展的一部分。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趣味課堂;探索與實踐
新課標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才是主體,如何能夠做到在教學過程中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這就需要廣大的英語教育工作者多做探索和研究。筆者從多年的教學經驗出發(fā),根據小學生的特性,對趣味課堂的教學作了初步的嘗試和探索。
一、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
只有在一個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才能打造出一個好的趣味課堂。如果學生在高壓環(huán)境中學習,個性與思維就無法展開,趣味課堂便無法構建。筆者曾嘗試通過多種模式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利用英語兒歌營造輕松氛圍
有些英語兒歌簡單易學,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更加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利用兒歌的形式,不僅使課堂氣氛更加輕松,還提升了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在“Happy Birthday”這堂課的教學中,正好有位學生在那一天過生日。筆者就帶領全班的學生唱了一遍Happy birthday to you!一堂課的氣氛就這樣被調動起來。
2.利用小游戲來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生還保留著愛玩的天性,注意力也總容易被新鮮好玩的東西所吸引。如果無法使學生在一堂課上都全神貫注地聽講,不如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感受到英語的樂趣。如“Look at me”這一課教學時,筆者就將它改編成一個小游戲,由兩三個小學生一起玩,一位小學生用英語說:“l(fā)ook at me,this is my...?”然后指著自己的頭由另外兩名學生搶答。然后相互轉換角色。學生在這個小游戲中很輕松地就學到了this is...這個句型的應用,并且還掌握了腦袋、鼻子等這些英語單詞。
3.利用歌聲激活課堂氣氛
愛唱歌,愛聽歌是小學生的天性。尤其是一些淺顯易懂的歌曲更受學生的歡迎。音樂是無國界的,很多歌曲學生在音樂課堂上都學習過中文版,在英語課堂上再播放一遍英文版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設備,使英語課堂不再單調
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使得教學設備也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完善。教學手段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不再像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那樣枯燥單調。相對于學習來說,小學生更愿意看一些動畫片,或者小視頻?;谛W生的這一特性,筆者在教學中經常會通過多媒體設備來播放一些英語的小短片,或者動畫片之類的。英語就是要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但是這種耳濡目染的前提是先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可以。英語的小短片、動畫片就可以成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筆者會在一個月中挑出一兩節(jié)課來為學生播放一些英語動畫片,學生在觀看影片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對英語的興趣。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英語這一門學科,在最一開始的學習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很高漲。主要是這一門學科學生之前并沒有接觸過,而且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生都充滿了好奇。但是在一段學習時間之后,很多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對英語產生厭煩心理。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英語的學習不能結合生活實際,使英語過于抽象,而小學生的抽象思維卻很差,所以久而久之對英語的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在教學中,將英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不僅增加了英語的實用性,還降低了英語的學習難度,增強了趣味性。
1.圖形結合
我們常說:“百聞不如一見?!睂W生通過自己感官所獲取的信息對學生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教學中,筆者會準備大量的圖片進行英語教學,有時候甚至還會在課堂上由學生自己根據英語單詞來畫一些東西加深學生的印象。
2.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溝通交流
我們學習英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交流,從簡單的交流到復雜的交流。所以在教學中就可以將課本上的知識改編成對話,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由學生之間進行對話。在“How much is it?”這堂課中,我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各種各樣的情境,如吃飯時桌上會有多少雙筷子,講桌上有多少支粉筆等等,由學生在各種情境下自行地進行發(fā)問和回答,增加了英語的實用性。
小學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階段最基礎的一個階段,筆者認為這個階段的學生學好英語固然重要,但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加重要。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就會給初中甚至高中的英語學習帶來不小的困難。打造趣味的英語課堂,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全永豐.研究問題制定方案 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J].基礎教育研究,2002(S1).
[2]邢麗華.構建英語趣味課堂 提升小學英語教學質量[J].新課程學習(下),2013(9).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