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有勇
摘 要:以自主學習的基本理念、合作教學的基本原理、建構主義的基本思想、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思想為理論基礎,構建自主、合作、探究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具有師生交往的多向性,和諧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統一等基本特征。構建該模式旨在改革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適應新課改,實踐素質教育的思想,切實提高課堂效益。
關鍵詞:地理;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自主學習事實上是學生與教材資源的對話,由于當前的地理教育現狀,不可能在學習材料上,完全做到根據學習興趣自我選擇;以擁有的學習手段上,絕大多數學生也不可能完全進行自主探究;從學習的結果上,許多學生也不可能就學習中發(fā)現某一個問題,得到完全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結論。我們更重視其自主性學習的態(tài)度,自主性學習的過程,自主性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只靠自主性學習,學生很難完成學習任務,很難到達學習目標,因此常需要在自主學習中,進行合作學習。合作性學習主要指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討論式學習,即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對話,根據需要選用或綜合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小組討論式、全班討論式、分層討論式、答題式、自由議論式、師生共議式)學習,在合作中培養(yǎng)合作的態(tài)度,良好的情感、較強的交往溝通能力。營造平等、積極、和諧的氛圍,開啟智慧,啟迪思維,在合作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合作??傊?,課堂教學中的合作性學習,只要調節(jié)適度、適時,就能極大地增強學習的有效性,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可持續(xù)的學習熱情和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當然,我們目前面對50-60人的大班教學,加之長期以來對地理學科的偏見,完全意義上的學生合作學習是不現實的,需要教師的有效組織和指導,方能使課堂成為一個有效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教學系統。
潘斯納等研究者表明:“學習從根本上講是理解和接受概念的過程,因為這概念被學習者認為是智慧和理性的,所以說學習是一種探究?!碧骄啃詫W習主要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一系列各種形式的開放的探索研究式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探究性學習充分體現了“三個對話”(師生、生生、師生與教材資源)。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以主體的姿態(tài)帶著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參與的學習過程,在知識的探索中,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要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而不是一般的記憶、理解和掌握,更強調學生通過參與探究問題的體驗,加強對學習價值的認識,使他們在思想意識、情感意識、精神境界等諸方面得到升華。地理科學素養(yǎng)兼有自然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科學素養(yǎng)。全面提高每一個中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yǎng)是中學地理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學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yǎng)離不開探究性學習。《地理教育國際憲章》強調“鼓勵學生采用實踐或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因此,重視探究性的地理課堂教學,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學習地理原理和規(guī)律,并加以應用,解決一些開放性的地理問題,培養(yǎng)地理學習能力,以此給中學地理教學改革帶來活力。在中學地理教學改革中,問題是探究性教學內容呈現的主要形式,通過自主發(fā)現問題,教師提問、討論、訓練等途徑完成。探究性教學可以分為以下方式:
1自主發(fā)現問題,積極探究
在自學教材的過程中,發(fā)現了疑惑之處,主動自我探究,或小組討論探究,或師生共同探究,解決問題。
2教師的探究性提問
引起學生的熱切關注、積極參與獨立思考。這種提問,從內容看是“高級問題”,需要學生改變信息的形式或組織結構,通過比較、分析、綜合等思維活動才能回答。例如:世界上哪一個海洋跨越的經度最大?這個問題,教材中沒有直接答案,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經度的概念,并了解世界海陸分布及特點,通過發(fā)散思維才能回答,屬于探究性提問。在進行探究性提問時,尚需注意問在有“疑”處,問題難易適度,充分利用和開發(fā)教學資源。
3探究性討論的主要特點
一是討論的問題應具有開放性。例如:防治地質災害的措施有哪些?二是重視小組合作,強調學生整體參與,不必在意自己的見解正確與否,是否恰當,每位學生平等參與,在討論中思考并欣賞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學會從分歧中尊重別人。三是提問貫穿討論的全過程,教師在恰當的時候,以遞進式的、前后銜接的提問方式進行點撥,使討論的探究性得到充分體現,達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四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為主要目的,參與討論的過程就是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探究能力得到培養(yǎng)的過程。
4探究性演示
它的突出特點是:一是著眼于以歸納的方式演示,利于學生觀察、思考并做假設。二是提問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通過提問使演示過程充滿著“謎”,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去尋找“謎底”。三是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提倡師生共同演示、小組演示、學生個體演示。四是探究手段的多樣化。教師既要善于運用傳統的標本、實物、模型、圖表、圖片等行之有效的演示手段,還要充分發(fā)揮幻燈、錄像、教學影片、電腦模擬等演示手段的作用。演示手段的多樣化,更有助于發(fā)揮探究性演示的探究功能。
總之,在自主學習中,發(fā)現問題,自我積極探究而解決問題,主要體現為自主性探究;如果自我探究受阻,就需要與教師、與同學合作探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精心設計探究性提問,善于引導探究性討論,輔之以多種手段的探究性演示,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性探究。探究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教材資源之間的積極對話,是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統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