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群
【摘要】本文論述了“提質”“增效”的“三三”策略,即“三個抓起”“三個把握”和“三個保障”?!叭齻€抓起”從細微處入手,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三個把握”調控練習量,讓學生練而有度,優(yōu)化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三個保障”把好“產出”關,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堂教學 提質增效 三個抓起 三個把握 三個保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7A-0025-02
眾所周知,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作為學校管理者,應當咬定質量不放松。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學生如果在課堂上學得輕松、高效,教學質量自然得到提高,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自然增強。但課堂教學是門藝術,學科不同,其間門道各異。在學校教學管理實踐中,我們應不懈尋找學科共性,總結有效的管理手段,提質增效,實現(xiàn)學校穩(wěn)步發(fā)展。
效率,指的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質量與效率的契合,直接關系到學校課堂教學的發(fā)展。為使“提質”“增效”間形成良性的相互促進,我校在教學管理的進程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一套有效的策略——“三三”策略,即“三個抓起”“三個把握”和“三個保障”。
一、“三個抓起”從細微處入手,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首先,從課堂的第一分鐘抓起。課堂開始時的五分鐘,是學生學習角色進入期。這種導向驅使我們從課堂的第一分鐘開始,布置合理的發(fā)揮學生能動性的練習,讓學生動手、動腦,穩(wěn)步進入學習狀態(tài),把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變成有效時間。例如,數(shù)學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安排以鞏固計算能力為目的的“課前一練”;語文學科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激活表達欲望;英語、藝術等學科的歌曲聯(lián)唱、課文誦讀……實現(xiàn)課間10分鐘的動態(tài)交流與課堂學習的有機轉換,師生共同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其次,從最基礎的知識點抓起。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的結實度直接對上層建筑的質量起到生死攸關的作用,遷移到學科教學也是這個道理。我們要向一手帶班或中途接班的教師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分管領導深入一線與教師們共同研討學科知識基礎點和訓練策略,積累經驗,輻射群體。課堂教學中應適時由基礎點延伸開來,抓準舊知識的遷移點、新知識的增長點來編制練習題,使得舊知識為新知識服務,新知識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生成。例如:通過字理識字、加減識字、歸類識字等方法拓展學生學習途徑,編制“詞語開花”“形近字辨析”“造句”“連詞成句”等練習題,在課堂中檢測學習效果。舉一反三,讓學生會用字學習、閱讀、思考,進而培養(yǎng)學生口語與書面表達能力,奠定閱讀、寫作基礎。
最后,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現(xiàn)今的后進生普遍存在對學習不夠重視、學習習慣不好、惰性突出的特點,如能有針對性地改進,學業(yè)的差距會縮小,甚至迎頭趕上。這就需要管理者反復提醒、強調教師要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后進生身上,并深入一線了解這項工作的落實情況。各學科教師都應對這類學生投以關注,特別是在課堂當中,這個讓學困生感到無比壓力的環(huán)境中。教師們從細節(jié)入手,時刻關注他們的課前準備工作做得怎么樣、做練習有沒有困難、有沒有克服學習困難的勇氣,及時點撥、鼓勵、幫助,幫助孩子樹立學習信心;藝術、體育等各類課堂中,善于發(fā)現(xiàn)這類孩子的閃光點、專長,及時向班主任匯報,鼓勵孩子學有所長……讓教育這股涓涓細流無聲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并開花、結果。
二、“三個把握”調控練習量,讓學生練而有度,優(yōu)化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
課堂中的練習,通常是強化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練習內容的選擇應從基礎知識、重點知識、難點知識等三類入手。合理把握練習的量與形式,杜絕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學習中,通過練習有效進行知識強化。
基礎知識,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奠基石。教師可以在開課伊始或課堂間隙中,對每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通過速算、比賽、游戲等直接或間接的多樣性強化方法,強化7—10次,注意把握教學節(jié)奏,迅速有效地幫助學生壘建扎實的知識根基。例如:在學習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時,作為基礎的“九九乘法口訣表”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在開課之時引導學生通過開火車、同桌抽背等形式背誦“九九乘法口訣表”;接著,出示有關搶答題,提升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逐漸攀升強化次數(shù)到基本量;在學生學習掌握新知識后,設計梯度練習,分解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步驟,分別標示出一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的個位數(shù)、十位數(shù)相乘的得數(shù),最后再相加……整個過程中,由于教師注意到基本量的要求,學生有效復習“九九乘法口訣表”,并為新知識學習服務,杜絕了斷層教學。
重點知識,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把握好重點知識強化的量,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非常重要。對于重點知識,強化次數(shù)需要提高到10—13次。重點知識的強化可以通過議一議、寫一寫、講一講的方式進行,學生在議的過程中理解,在寫的過程中鞏固,在講的過程中內化。這樣,重點知識即可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充實知識框架。例如,在鐘表認識的整時教學中,筆者從學生日常生活活動圖片入手,配合整時鐘面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幾時做什么?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強化整時概念;然后出示三個不同的整時鐘面圖,讓學生觀察尋找異同,總結整時鐘面特征,適時呈現(xiàn)整時的文字表達與數(shù)字表達,從感性刺激到理性思考,重點知識的強化次數(shù)攀升;然后,筆者通過判斷題,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分析判斷整時鐘面與表達是否相符,并請學生說出理由;最后,出示搶答題,讓學生看鐘面報時,讓強化次數(shù)達到理想量,實現(xiàn)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難點知識,是課堂教學的堡壘。其強化量須達到14—17次,而且不能一蹴而就,課堂要注意理解梯度,讓學生破解難點,產生成就感與繼續(xù)探究的欲望?!皵?shù)的組成”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起始階段的難點。在常規(guī)的自主探究、教師演示和總結的教學流程中,教師通過擺小棒、分積木等現(xiàn)場動手形式靈活調控教學,攀升強化次數(shù)。但經研究學生心理特征,發(fā)現(xiàn)該年段的學生機械記憶能力見長,通常通過圖像或朗朗上口的順口背誦形式記憶,先記憶后理解、運用。為此,教師需相機設計合理的理解梯度。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應板呈數(shù)字組成分解式,讓其如同一幅圖畫映入學生腦海,形成直觀印象有效強化;接著讓學生跟老師念分解式,簡單、有節(jié)奏的分解式誦讀在圖畫的配合下,直接植入學生腦海。然后通過填空、你問我答等形式,讓學生體驗成功樂趣,攀升強化量,達到學生在課堂中即能掌握的理想狀態(tài)。
三、“三個保障”把好“產出”關,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第一,保障課前練習的準確率。課前練習準確率要達到百分之九十,每一名學生都必須集中注意力寫好準備題或做好相關專項練習,為新課學習掃清障礙。教師通過課堂巡視或評價督促學生理解、完成。
第二,保障課堂練習的參與率。課堂練習的參與率要達到百分之百,對于課堂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練習,要求學生認真思考、積極嘗試、自己修改、及時訂正。聽了還要做,做懂了才是真正懂。教師可采取粗放式檢查監(jiān)管課堂練習,幫助學生建立“慎獨”心理。
第三,保障課堂作業(yè)的通過率。課堂作業(yè)是檢測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數(shù)學學科,必須每堂一作業(yè),要求人人完成,教師全批全改。課堂作業(yè)的通過率要保證在85%以上。對錯誤率在10%以上的題目,必須在下節(jié)課進行講評并再次強化。
總而言之,學校課堂教學管控的“三三”策略具有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行的特點,只要教師思想上重視,行動上實施,定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責編 秦越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