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靖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活動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積極性,使他們在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方法、提高能力。語文作為一門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學科,更需要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主體性;體現(xiàn)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和當務之急是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落實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使得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主動的求知,變苦學為樂學,形成愛學、樂學、主動學、有創(chuàng)見地學的學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文中筆者就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表幾點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1強化學習趣味性,展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是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最佳途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較高的興趣,則必然會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對此,課堂趣味性才是教師應當優(yōu)化的目標與方向。有了興趣的課堂,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就會更加集中,學生的思維就會更為活躍。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應當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并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有趣現(xiàn)象或事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或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只要學生有了充足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便會得以體現(xiàn),從而教學的主體地位也就真正落實了。例如,在教學《筍芽兒》時,教師應當突出筍芽兒的“人性化”特點,將“長大”“穿衣服”這類詞著重講解,通過擬人化的描述方式提升學生對課本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筍芽兒”的特點,你認為她是怎樣一個“人”,通過這樣的趣味性教學,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2轉變教學方法,確立新穎的學習方式
靈活的教學方法是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關鍵。靈活的教學方法,首先表現(xiàn)在教師要有一個全局的觀念審視全本教材,然后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教材的靈活運用。如教師在教《將相和》一課時,既要看到它在本單元所擔任的任務是讓學生認識到“事物的前因后果”,又要看到本篇文章中寫作的方法值得學生在寫作文時加以借鑒。其次,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盡可能全程參與學習。新穎的學習方式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發(fā)展學生個性的主要途徑。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得到鍛煉,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又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擔任“小老師”,在作文講評課中帶領大家進行作文講評,指出其他學生在作文中的不足和優(yōu)點,這樣他們既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又能揚長避短,更好地改進作文。
3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小學語文教學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都各不相同,不管是在備課階段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都要尊重學生的這種個體差異,在此基礎上才能夠設施因材施教,才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比如,每個星期有兩節(jié)連著的作文課,第一節(jié)是教師講解寫作方法,第二節(jié)課讓學生完成習作,但是我們班里有位學生總是無法在課堂完成習作,經過與他交談,我了解到,他習慣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寫作,那時候他文思泉涌,幾乎能一氣呵成。于是每次到作文課我都允許他第二天再交習作,然后我每次都能看到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不僅是班里聞名的寫作能手,而且在學校的作文大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我尊重了這位學生的個性特點,讓他在家里完成寫作練習,但是我也注重培養(yǎng)他當堂完成習作的能力,因為他還要面對語文考試,必須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習作,否則就不能發(fā)揮出正常水平。
4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實施新課程改革后,新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增加了“語文實踐活動”這項內容,要求教師把語文實踐活動融入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將課內與課文聯(lián)系起來,將各個學科融合起來,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開創(chuàng)更加廣闊的語文學習天地,也有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可以得到充分體現(xiàn)。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在課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還要多組織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比如,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通過閱讀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可以讓他們把健康有益的圖書推薦給同學,也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早讀時間讓學生交流讀書經驗。再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查閱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查閱“冬眠”的有關資料,他們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完成這項作業(yè),或上網,或看書,或咨詢父母,然后帶到班上交流,資源共享。通過課外查閱資料,學生不僅知道什么叫“冬眠”,還知道了動物為什么回“冬眠”,有哪些動物“冬眠”等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豐富了知識,拓寬了閱讀范圍,他們的主體性也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5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首要前提是教師足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是借助適當?shù)姆绞阶寣W生主動體現(xiàn)自身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改變教學理念,借助“強化學習趣味性”“改善教學思維”“優(yōu)化教學結構”等方式展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國珍.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學周刊,2014,(28):102.
[2]馬世祥.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J].學周刊,2014,(17):167.
[3]龔勝.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中國教育學刊,2011,(S1):5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