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翠蓮
【摘 要】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課堂教學,其本身具有一定難度性與復雜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及應用,以有效達到課堂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互動式教學模式成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應用手段,通過突出學生自主地位,強化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動能力,完善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是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較常用的應用模式之一。本文將以初中物理“歐姆定律”為例,對初中物理課堂互動式教學的具體應用展開詳細分析,希望對今后的物理教學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互動式教學模式;歐姆定律
一、互動式教學模式主要解決的問題
1.結合素質(zhì)教育工作開展各項要求以及當期階段存在問題。因此,應當更進一步審視課堂之中各項教育活動屬性,充分奠定這項具有特殊性活動所具有的思想,以便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形成良好思維能力。
2.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問題。為了能夠更好的確保學生在教學行為之中的主體性地位,需要加強學生素質(zhì)提升,進一步開展各種形式的互動教學。對課堂進行優(yōu)化,建立多元活動,激發(fā)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通過構建良好教學氣氛能夠幫助教師與學生實現(xiàn)互動與交流,更加能夠幫助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開展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而促使其能夠更加輕松主動的提升學生素質(zhì)。
二、初中物理“歐姆定律”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1.問題的巧妙設計。在開展互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對問題部分的設計,通過引入問題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一方面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探討,更加能夠強化學生參與到本次活動之中。在以往教學行為之中,我們都十分看重教師的教學,但是并未能夠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之中的主體部份,給予學生充分發(fā)揮的機會。如果要想在物理課堂之中提升教學效率,就應當促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聯(lián)系,教師需要發(fā)揮組織功能,學生則應當在這個過程中更加積極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2.注重觀察與推導,促進學生參與。在互動式課堂教學中既要保證學生積極參與,保證課堂活躍氣氛,同時也要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價值,避免出現(xiàn)混亂課堂情況發(fā)生。這就要求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指導作用,使學生在觀察學習過程中正確進行思路分析。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真正使學生做到“動眼”呢,怎樣充分發(fā)揮學生觀察能力,提高其觀察效果呢。這是互動式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思考的重要問題。物理課堂教學中優(yōu)化演示實驗是一種合理、科學的方法,通過演示實驗,提高實驗的直觀性及有趣性,有效的刺激學生感官作用,激發(fā)學生參與意識,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總結,達到實驗的最佳目的。
3.學生自主探究,教師互動分析。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更進一步加強實驗研究,不斷吸引學生。在物理教學活動之中應當通過合理設計方式,有眾多機會能夠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動手能力,能夠改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之中的講實驗以及講模型類型的途徑,能夠真正意義上課堂交回到學生的手中,積極開發(fā)學生的動手能力。
例如,在課堂上教師提問“電壓增大,電流會隨之變大,但同學們知道電流增大了多少么?!笔紫韧ㄟ^教師提問使學生對電流I、電壓U、電阻R關系進行猜測。通過新課教學,同學們會對自己的猜測進行思考和論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避免學生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問題,使學生始終緊緊圍繞自己心中的猜想進行自主分析問題與總結。但要注意,猜想并不是毫不根據(jù)的亂想,也不是應用越多公式越好,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結構上進行邏輯分析,進而自主驗證猜想。
教師:“牛頓曾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不會有偉大的發(fā)現(xiàn)。你們有這樣的表現(xiàn)很好,但猜想是否正確,必須經(jīng)過實驗的檢驗。”通過這樣一段話開始引導進入自主實驗環(huán)節(jié),通過設計實驗進一步論證學生自己的猜是否正確。
首先,學生對自己的實驗構想進行論述,在學生表達自己構想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對學生的實驗方法提出異議,以更準確的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優(yōu)化。在自主實驗設計過程中難度較大,教師的引導就十分必要,不能輕易的否定學生的構想,還要通過啟發(fā)性的問題進行引領,使學生能夠從自主角度出發(fā)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索。
其次,學生進一步確定實驗方案,對實驗器材進行正確選擇,并通過板書畫出電路圖,完成準確的數(shù)據(jù)記錄,使實驗操作過程更加真實有效。學生可以獨立進行實驗,也可以通過小組互動的方式進行實驗,教師從旁指導,對出現(xiàn)問題的同學及時進行幫助和引導。學生通過數(shù)據(jù)的分析,更加直觀的感受歐姆定律規(guī)律。
最后,教師對實驗進行歸納總結,進一步論述歐姆定律內(nèi)容,深化課堂學習。教師傳授學生觀察數(shù)據(jù)的方法, 投影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數(shù)據(jù)找到問題的答案,最終得出結論,即電流和電壓成正比,和電阻成反比。這就是19世紀德國物理學家歐姆所發(fā)現(xiàn)的歐姆定律,并向學生簡單介紹歐姆發(fā)現(xiàn)歐姆定律的過程。
結束語
基于上述分析討論可知,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以“歐姆定律”為例的課堂教學與分析中,學生在互動式教學環(huán)境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完成對知識點的理解,避免被動接受知識情況的出現(xiàn),這直接增強了學生對閉合電路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在主動學習環(huán)境中全面提升其物理素養(yǎng)。實踐應用證明,初中物理課堂互動式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思維品質(zhì),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促進了學生科學學習方法的掌握,這對今后的學習有著積極幫助。
【參考文獻】
[1]宋英東.初中物理互動式教學實踐研究的思考[A].《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年11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2
[2]余光成.“歐姆定律”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05:82-83
[3]于新貴.彰顯定性法與定量法內(nèi)涵的教學策略——以電功率教學為例[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6.02:148-1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