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章法地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自學習慣。這種學習活動由于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避免了學生自學過程的盲目性,避免了小學生自學的低效,本文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預習習慣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預習習慣;培養(yǎng)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預習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一、激發(fā)學習動機,燃起預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努力改進學習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因此,培養(yǎng)學生們的預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時我首先教育學生明確預習的意義,利用預習交流會,請預習好的學生談談自己在預習后的收獲,從而使更多的學生懂得預習的重要性,愿意主動去預習。針對班級內(nèi)語文基礎比較差的同學,我采取提前和他們一起預習的方法,并且在第二天上課時讓他們領讀生字詞,如果他們這些生字詞都讀準確的話,我就要對他們進行獎勵,這樣他們的預習積極性就更高了。
二、預習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學生去弄明白學習本課的目的,明確課文的具體要求,這樣才會使學生的預習和學習中有一個明確的努力方向,從而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要明確文本的學習目標,必須要注意到兩個方面:一是課文前面的預習提示。二是課后的練習題。在預習精讀課文時我就引導學生抓住單元的閱讀提示以及課后的問題進行重點預習,對于略讀課文則引導學生抓住每課前的預習提示、文章的寫作方法、談自己的感受等進行預習,這樣針對不同的課文學生就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預習。
三、教給學生批注方法
在教學時我首先和學生共同研究了什么是批注以及批注什么,并和學生最終確定了批注的位置。
例如在教學《楊氏之子》一課時,課上我先讓同桌交流一下預習成果,接著提問:“通過預習,你都知道了什么?”同學們侃侃而談,通過相互補充的方式交流了文章的體裁、作者、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楊氏之子的妙答等內(nèi)容,從學生的回答就反映了學生的預習情況,看來大多數(shù)學生對文章的批注還是卓有成效的。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課前認真運用方法進行批注的學生課上參與積極性更高,語文閱讀能力提高更快,這樣的課堂更加有效。
四、針對學生實際實施分層預習
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其接受、理解、感悟的素質(zhì)存在較大差異。這就要求我們預習工作的指導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學習基礎差的同學,在剛開始進行預習的時候,我都是在學校領著他們分別從課文的字詞句的預習,以及課文的朗讀開始一步一步完成的,幫助他們克服畏難情緒,使他們對預習產(chǎn)生興趣,同時對預習的有關內(nèi)容以及具體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然后我再讓他們獨立進行預習,這樣這些學習基礎差的同學預習的效果也是越來越好。隨著學生對預習的一些基本要求掌握了以后,我對他們的預習要求的難度也也是逐漸加大。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課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在布置預習任務我就采取分層的方法,對于那些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同學我布置的預習任務是讓他們在課文中找出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而對于那些學習基礎稍微好的同學除了要找出這些句子以外,還要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這樣不同的學生在預習時都會有不同的收獲。
五、引導學生記錄疑難問題
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必定會遇到這樣那樣或多或少的疑難問題,對這些疑難問題有些同學容易忽視,或者是視而不見,或者是有意回避。我在要求學生批注時根據(jù)《語文預習步驟及批注方法》的表格,其中達到三星要求的學生就是要學生將這些問題記錄整理下來,以便于在課堂上提出,在組內(nèi)或者班內(nèi)加以解決。
例如,我在教學《橋》時,主要是圍繞學生質(zhì)疑式批注的內(nèi)容展開教學,重點解決以下幾個問題:①課文為什么以“橋”為題?②為什么在結(jié)尾處交代老漢和小伙的關系?③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④課文為什么用了那么多的短句短段?課上這樣的設計主要是基于學生批注預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因為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并不是“零起點”既然學生能讀懂的問題,我們就沒有必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走教案”,應該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引導學生質(zhì)疑要養(yǎng)成習慣。讓學生形成“遇到問題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請教”的學習態(tài)度。這種學習態(tài)度一旦養(yǎng)成,就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六、注重預習效果,進行評比獎勵
為了鼓勵學生做好預習作業(yè),并使它制度化,我把競爭意識引入到預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例如,我在課堂上限定一定的時間,開展預習生字詞比賽,看誰能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最多的字詞,優(yōu)勝者可獲“智多星”稱號。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采取加分政策,這樣做的目的是針對有的學生只批注不發(fā)言或是有的學生批注不全面但是回答很具體的情況,要求學生將寫與說有機的結(jié)合。同時對于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我也大加鼓勵。我這樣強化預習結(jié)果的目的是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預習實踐,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覺性和閱讀習慣。
古代教育家就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逃龑W生關鍵在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自能讀書”,有了良好的預習習慣一方面可以擴大他們的視野,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自行解決一些疑難問題,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筠.《小學語文預習方法的指導》
[2]《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作者簡介】
崔衛(wèi)斌,大專學歷,一級教師,從教29年,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