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摘 要:幼兒們對自然角中的植物、種子發(fā)芽變化等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利用自然環(huán)境,捕捉幼兒們的興趣點,將幼兒分成四個種植小組,通過多次集體活動和同伴討論記錄等方式成功開展了種植主題活動,培養(yǎng)了幼兒的記錄習慣。
關鍵詞:幼兒;種植活動;自然角;記錄行為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4-0072-01
教師在班級自然角中,設置了洋蔥、大蒜、玉米、土豆四個種植小組。幼兒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報名選擇種植小組開展活動,通過多次集體活動和同伴討論記錄等方式成功開展了種植主題活動。整個主題活動,幼兒的記錄一直貫穿始終。以自主記錄為主的小組合作記錄能滿足幼兒的成長需要,他們也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
一、讓“記錄”真正發(fā)生
(1)選擇記錄時機。當幼兒按自己的意愿分別進入洋蔥、大蒜、玉米、土豆四個種植小組之后,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了應該從哪里運土比較合適。討論后,教師帶領幼兒勘察運土的場地。勘察時,之前討論過的地方有些并沒有在勘察的時候被提出來,部分幼兒在選擇場地的時候顯得并不是很投入。于是,教師讓幼兒在討論時把答案記錄下來,這樣在查看場地是否合適時,就可以拿著記錄紙邊尋找邊驗證。當討論該用什么工具來挖土時,幼兒們討論得非常激烈,幾乎所有教室里能用的東西都被他們想到了。這時教師感嘆了一句:那么多東西,我都記不住,你們等會怎么收集???這時就有幼兒提出:我們把那些東西記錄下來,就不會忘了。幼兒們都覺得這個辦法好,于是按四個種植小組分組記錄,小組討論需要的工具,推選一個幼兒把討論到的工具記錄下來。接下來收集工具的過程就容易多了,幼兒們拿著記錄紙很快就收集完自己組需要的工具,非常有成就感。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們真正認識到記錄的作用,領略到了記錄帶來的便利。但如果一開始教師就提出讓幼兒們記錄,他們就會把記錄當成一種負擔。記錄只有放在最為適當?shù)臅r機,才能發(fā)揮作用。否則,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很有可能流于形式,為記錄而記錄,從而失去應有的教育價值。
(2)判斷記錄內容。雖然記錄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質和相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并非所有活動都要安排記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仔細選擇需要記錄的內容。在這次主題活動中,所要記錄的內容是幼兒對挖土、運土工具的設想,對種植步驟的設想,以及對種植活動的結果的猜想和植物生長過程的記錄。對挖土、運土工具設想的記錄是幼兒們自己生成的,他們在遇到記不住這一難題時自主萌發(fā)了“記錄”。這一記錄內容不僅可以引導幼兒們關注自己的討論的過程,而且讓幼兒將自己的設想與實際操作結果建立聯(lián)系,從而調整不適宜的操作工具。在這一活動中,記錄成為了幼兒反思自己思考過程的手段。幼兒在討論所需要的工具、種植的步驟、收集工具、選擇場地、挖土運土、裝飾花盆等一系列活動中,已經產生了對種子的感情。在最后的種植環(huán)節(jié),他們就表現(xiàn)出對自己種下種子的特別關注和呵護,對植物的生長情況有著極大的興趣與了解的渴望。幼兒們通過記錄,記下自己對種子的猜想,驗證自己的猜想,進而認識到了動植物的變化過程。這樣,既提高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豐富了動植物的相關知識,又提高了幼兒的記錄能力,培養(yǎng)了幼兒猜想并驗證的思維習慣。
二、讓幼兒在“記錄”中成長
(1)幼兒在記錄中探究。在每次小組記錄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請每組的代表在全體小朋友面前介紹自己的記錄表?!斑@個長方形的符號是我們的牛奶盒子,可以用來收集泥土。”“這個像漁網一樣的是我們用來篩土的篩子?!薄拔覀冞€設計了一個警示標牌,畫了一個手和一個叉,告訴其他人不要采摘?!苯處熯€請其他幼兒猜一猜符號代表的意思,然后再請畫符號的幼兒來解釋。在整個分享交流的過程中,幼兒們根據自己記錄的簡單符號滔滔不絕地講述其豐富的內涵,其他幼兒也積極參與到猜一猜他畫的是什么的活動中,興趣都非常高。由此可見,記錄和分享、探究是緊密結合、密不可分的。用符號記錄后,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設機會使幼兒有充分交流的時間,在記錄中將抽象的符號轉化成語言。交流有助于同伴間的學習和分享,也有助于幼兒形成科學探究的品質。
(2)活動在記錄中生成。在分享每個小組記錄的種植步驟時,教師指導幼兒開展有關蚯蚓是否適合放在花盆里的學習活動。經過這次活動,幼兒們知道了花盆里不適合放蚯蚓,蚯蚓雖說能改善土壤環(huán)境,但不適用于放在較小的花盆里。幼兒們又針對“不能放蚯蚓該怎么松土”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和記錄。通過記錄,種植活動多了很多有意思、有價值的內容。因此,在對記錄活動結果的分析中,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調整活動策略,為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幫助。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記錄,和幼兒共同討論調查對象、步驟、方法等。在活動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理解幼兒獨特的語言,尊重每個幼兒不同的符號記錄喜好,鼓勵幼兒與同伴間相互交流、分享、解讀符號的意義,使幼兒進一步理解符號,發(fā)揮記錄的作用,讓他們感受到記錄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段文潔.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記錄與表征”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2]彭琦凡.幼兒科學探索的特點及其指導策略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