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輝
摘要: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模式,以探究性閱讀為主體,引導學生在問題中探究,在探究中領(lǐng)悟,其基本結(jié)構(gòu)形式如下:情景導入→引導質(zhì)疑→探究課題→拓展延伸。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采用探究的方式達到尋求真理,解決問題的目的。具體地說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選擇探究的策略,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啟發(fā)式的學習、創(chuàng)設情景,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并在探究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探究的目標不僅是讓學生去尋求問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掌握和提升探究、探討的方法。
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為學生提供獨立自主學習、合作討論、相互交流的機會,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前提;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必備條件;建立和諧、融洽、民主的師生關(guān)系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根本保證;給學生充分表現(xiàn)和自我發(fā)展的空間,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關(guān)鍵。
一、小學語文探究式閱讀教學模式
以自主學習為主體,以探究性閱讀為核心,引導學生在問題中探究,在探究中領(lǐng)悟,其基本結(jié)構(gòu)形式如下:情景導入→引導質(zhì)疑→探究課題→拓展延伸
1、情景導入。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在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這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因此老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覺學習是解決新的問題的需要。產(chǎn)生一種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從而誘發(fā)探究的意識,激活探究的思維。讓學生在良好的心境下進行探究性學習。
2、引導質(zhì)疑。 質(zhì)疑感知是個體性的自主活動,教師一定指導好學生自讀,注重讀的方法與技巧的指導,把“讀”作為最根本的學習手段,使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真正把學生當作“讀”的主體,充分體現(xiàn)“生本教育”的理念。
自讀時教師可提出恰當要求: 如:①正確流利地通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②基本了解課文內(nèi)容后再細讀,品味并積累一些精彩的詞語和句子,讀時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有價值”。
3、探究課題。學生細讀課文之后,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于是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釋疑,要求他們精讀多想,比較分析,展開討論交流,求得問題的解決,此環(huán)節(jié)要不惜花費時間,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潛力。
可通過讓學生自由組合小組討論學習,課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為教學目標,而應當引導學生在辨析問題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
在教學《凡卡》一課的結(jié)尾時,我先讓學生齊讀了“凡卡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這一段,緊接著問道:“凡卡把自己的心愿裝在信中,寫上‘鄉(xiāng)下爺爺收,他的信爺爺會收到嗎?爺爺會來接他嗎?”問題剛一提出,教室里片刻沉靜,學生進入思考。一會兒便沸騰起來,同學們的情緒高漲,紛紛舉手,各抒己見。有的說:“爺爺肯定收不到他的信,因為凡卡的信封上沒有寫清詳細的地址?!庇械恼f:“但也許他會碰到一個好心的郵差,幫他打聽爺爺?shù)南侣?,把信送到呢!”也有的說:“不可能,因為那是沙皇統(tǒng)治下的黑暗社會,人與人之間是那么淡漠,窮人的命運永遠是悲慘的,不可能有這樣的好心人,這也是作家契珂夫?qū)懕疚牡囊鈭D??這時,教師應敏銳洞察這一矛盾,不失時機的引導他們研究、討論和爭辯,從而達成共識,解決問題。
4、拓展延伸。語文教學還應結(jié)合學生生活、社會生活,博引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拓展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對于不同的語文課可進行不同的拓展活動。例如積累語言學會運用、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想象寫話、課外延讀、課后活動。
例如積累語言學會運用:如:學習《白鵝》后,摘抄佳詞佳句,積累寫鵝的詞語。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想象寫話,如:學習《凡卡》后,續(xù)寫一段話,設想凡卡醒后會發(fā)生什么事?課外延讀:如學習《草帽計》后,向?qū)W生推薦有關(guān)三十六計的故事。課后活動: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后,舉行一次“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的手抄報比賽活動。
二、探究式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1、探究目標要明確具體。語文閱讀課教學,“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這三維目標要始終在教師的心目中有所明確。當然,要視課文的具體情況而定,雖然不一定每一節(jié)課都要有,但目標必須要明確具體。如果沒有明確具體的目標作指導,我們在開展探究和做評價時,就會感到無所適從。有了探究目標,學生在學習時才不會迷失方向,零碎、發(fā)散的思維才能得以集中。
設計和制定每一課的探究目標,師生必須要對探究的主題進行界定。探究的主題往往是這一課教學目標中的重點目標。
2、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時間要充足。這一點不用講道理,哪位教師都懂,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探究時間,去進行探究實踐,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探究性學習就流于形式。然而,在目前的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容易表現(xiàn)得不夠大氣,舍不得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究其原因,一是教師的觀念沒改變,認為教師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不講,學生能學到什么?二是怕被人視為無能,學生一分組探究,還要給那么多的時間,教室里豈不是亂套了嗎?領(lǐng)導同事看到課堂紀律這么差,還以為教師太缺少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三是對學生不放心,認為學生只是個孩子,天生就有依賴性,他們在生活上依賴家長,在學習上依賴老師,都已經(jīng)習慣了依賴,他們有多大能耐去探究?給他們那么多時間,豈不是浪費了嗎?
實踐證明:探究式的語文閱讀課教學模式使學生活躍了,主動了。敢于探究、敢于辯駁,敢于爭論,敢于袒露自己獨特的感受。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放射出智慧的光芒。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只要我們教師能持之以恒地致力于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定會生機勃勃,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