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瑾若+傅鋼善
【摘 要】
如何有效開展SPOC教學是當今國內外教育領域關注的重點話題。目前,已經有很多關于SPOC教學方面的實踐和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績。然而,通過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這些研究大多只是局限于SPOC本身的特點,缺乏重要教學原理的指導,沒有從學生的角度進一步細化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任務與具體流程,各個環(huán)節(jié)不能有效銜接,從而影響了SPOC的實際教學效能。由美國教授梅瑞爾提出的五星教學原理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立足學習過程,引導學生進行科學且循序漸進的階段性學習,以實現優(yōu)質高效的教學,這為SPOC的教學設計提供了有力借鑒。本研究以五星教學原理為指導,結合SPOC教學設計的一般流程,嘗試構建一個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SPOC教學設計模式,以期為同行的專家和學者提高SPOC教學設計的教學性和效能性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 五星教學原理;SPOC;問題解決;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40-0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7)06-0023-07
一、問題的提出
SPOC的發(fā)展源于MOOC,由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怂菇淌谧钕忍岢觯荚诮鉀QMOOC教學中出現的學生參與度不夠、不利于個性化學習、輟學率高等問題。SPOC的全稱為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中文名即“小規(guī)模私密在線課程”。其中,“Small”對應MOOC中的“Massive”,指的是學生規(guī)模一般在幾十人到幾百人之間;“Private”對應MOOC中的“Open”,指的是對參與課程學習的學生設置一定的入學條件,即有一定的私密性,祝智庭教授將其稱為“私播課”(祝智庭, 2014)。與MOOC相比,SPOC的優(yōu)勢在于將線上的網絡學習與線下的面對面教學有機融合,即通過把MOOC上的微視頻、PPT課件、測驗作業(yè)、交流論壇等優(yōu)質資源用于實體學校和課堂中,實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變革,提升教學質量。這樣既可以充分發(fā)揮MOOC和面對面教學各自的優(yōu)勢,又可以彌補二者的不足(康葉欽, 2014)?;舴蚵淌谡J為,“SPOC=Classroom+MOOC”(Hoffmann, 2013)。如何有效開展SPOC教學是當今國內外教育領域關注的重點問題。國外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怂菇淌诘难芯?,他并不排斥傳統(tǒng)課堂,認為應該把MOOC與課堂教學相融合,提出了SPOC的教學設計模式,并將該模式用于“軟件工程”課程中。實踐結果顯示,課程注冊人數提高了將近四倍,創(chuàng)下了該課程20年來的最高(Fox, 2013)。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學通過使用麻省理工學院授權的“電路原理”進行SPOC教學,課程通過率從59%提高到91%(徐葳, 等, 2014a)。哈佛大學在實踐MOOC教學的同時,也進行了三門SPOC的教學實驗(Madeline, 2013)。國內方面,清華大學進行了“云計算與軟件工程”的SPOC教學實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源學習、在線討論等活動,并定期匯報,增強學習體驗,提高了學習質量(徐葳, 等, 2014b)。之后,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等學校紛紛加入SPOC教學改革的隊伍當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同時,近年來國內有很多學者就如何進行SPOC教學開展了深入研究。賀斌等(2015a)設計了基于SPOC的“時間—空間—學習形式”教學結構,為SPOC教學提供了廣闊思路;王朋嬌等(2015)探討了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模式在開放大學中的應用思路;方兵等(2015)通過對SPOC教學案例的分析,針對高校博雅課程設計了基于校本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基于校際SPOC的在線課程教學模式;楊麗等(2016)提出了SPOC在傳統(tǒng)高校中的應用模式,并進行了教學個案設計。徐小鳳等(2016)構建了SPOC的教學設計模式,并在“大學物理”課程中進行了實踐探索;陳然等(2015)根據SPOC的特點,構建了SPOC混合式學習模式;薛云等(2016)構建了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上述對已有國內外SPOC教學實踐與研究成果的分析和總結,可以看出探索SPOC有效教學已經成為專家和學者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并由此可以歸納出SPOC教學設計的一般流程:在對學習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進行分析以及教學資源制作的基礎上,進行從課前、課中到課后的翻轉課堂式的混合教學。課前階段,教師上傳教學資源至SPOC平臺并發(fā)布任務,學生登錄平臺學習;課中階段,師生在面對面教室進行討論互動;課后階段,在SPOC平臺上進一步總結與反思。進一步分析可以發(fā)現,目前關于SPOC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大多僅限于對SPOC本身進行探討,即根據SPOC的核心特征,進行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混合式教學的設計和應用。這在本質上只是單方面的注重SPOC教學流程的呈現形式,缺乏重要教學原理的指導,沒有從學生的角度進一步細化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任務和具體流程,各個環(huán)節(jié)不能有效銜接,影響了SPOC實際教學效能的發(fā)揮。
五星教學原理,又稱“首要教學原理”,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教學設計專家梅瑞爾教授于2002年首次提出,該原理包含了梅瑞爾的大多數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理論和思想,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過程,聚焦問題解決或任務完成,以引導學生進行科學且循序漸進的學習并有效提高在線教育和遠程教育的學習質量為根本目標(盛群力, 2007a)。在國內,浙江大學的盛群力教授(2006)最先引入五星教學原理,詳細介紹了該教學原理的內涵、實施策略和價值意義,并在浙江省舟山市和寧波市等學校進行了教學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盛群力, 等, 2008)。之后,更多的學者和學校加入到五星教學原理研究和改革的隊伍當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為了更科學、更有效地設計SPOC教學流程,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發(fā)揮SPOC的實際教學效能,本研究在五星教學原理的指導下,結合SPOC教學設計的一般流程,嘗試構建一個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SPOC教學設計模式,以期為提高SPOC教學設計的教學性和效能性提供有價值的借鑒。endprint
二、五星教學原理概述
梅瑞爾最開始以加涅的教學思想為基礎,認為存在不同的知識技能,之后從認知領域的角度提出了五大知識技能類型:信息(是什么)、成分(有什么)、概念(哪一類)、程序(怎么做)和過程(為什么),并設計出了針對每一種知識技能的教學策略。隨著教學設計理論的不斷發(fā)展,梅瑞爾指出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之間不僅有相異之處,還存在共性。通過對不同教學設計模式、教學策略的比較與分析,梅瑞爾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五星教學原理,它是各種教學設計理論和模式基本上均贊同的一種處方性的教學設計原理(盛群力, 2009a)。五星教學原理以問題解決為根本目標,其核心思想是:①當學習者介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時,才能促進學習;②當激活學習者的原有知識并將其作為新學知識的基礎時,才能促進學習;③當向學習者展示新的知識時,才能促進學習;④當學習者把新學的知識進行具體應用時,才能促進學習;⑤當學習者把所學知識融入真實生活當中時,才能促進學習(Merrill, 2002)。五星教學原理結構如圖1所示(盛群力, 2007b),該教學結構以問題解決為目標和中心,包括兩層互相聯(lián)系的循環(huán)過程。內層循環(huán)包括“激活舊知”“展示新知”“具體應用”“融會貫通”四個階段,外層循環(huán)包括“結構”“指導”“輔導”“反思”四個階段,內層循環(huán)在外層循環(huán)的指導下完成教學任務。其中,內層循環(huán)的每個階段又包括三大要素,一共有十二個教學要素,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在教學實施時,首先要明確具體問題,之后圍繞問題進行四階段的循環(huán)式學習。第一,激活舊知階段,教師為學生精心設計學習資源和學習任務,用于激活學生的原有知識,理清知識結構,以便更好地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第二,展示新知階段,教師指導、幫助學生將新的知識信息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經過同化和順應,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第三,具體應用階段,教師輔導學生將所掌握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當中,加深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第四,融會貫通階段,強調反思,即教師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總結、提煉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并通過多次實踐鞏固和完善知識體系。從五星教學原理的核心思想和教學結構可以看出,該原理不僅關注教師的教學過程,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整個教學活動要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fā),滿足學習需要。通過進一步歸納分析可以看出,五星教學原理的實質在于聚焦真實問題的解決,讓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階段式學習,培養(yǎng)問題解決和探索發(fā)現的能力。
三、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
SPOC教學設計模式的構建
(一)構建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SPOC教學設計模式應明確的事項
SPOC是對MOOC的繼承、發(fā)展與超越,其突出特點是把MOOC的線上教學與面對面的線下教學有機融合,發(fā)揮各自長處,彌補不足(賀斌, 等, 2015b)。SPOC的教學設計遵從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所以,如何科學設計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活動,以及把課前的線上學習、課中的實踐活動與課后的總結反思等環(huán)節(jié)有效銜接、科學部署,形成一整條循序漸進的線索成為教學的關鍵。針對這些關鍵要素,五星教學原理給出了明確指導,即聚焦問題解決,立足學習過程,把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教學活動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包含激活舊知、展示新知、具體應用和融會貫通等層層遞進且循環(huán)往復的學習階段,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與技能。進行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SPOC教學設計要明確以下幾點:
1. 明確聚焦的問題
SPOC的價值體現在教學流程的創(chuàng)新上,其根本是要解決教與學的問題,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前,必須先明確要解決的問題,這也是五星教學原理的核心理念。將教學內容以實際問題的形式呈現,一方面可以使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另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自主、協(xié)作和探究式的學習。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把問題轉化成一個個可操作的項目案例,這是整個五星教學原理實施的關鍵。教師在設計案例的時候,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案例盡量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有親切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②案例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③案例要與教學內容相符,包含所要掌握的知識點;④案例要有一定的復雜性,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⑤案例之間要有一定的梯度性,從易到難,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能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 明確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
教學內容是整個教學開展的基礎,決定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所以,教師要明確課程所包含的具體教學內容及要達到的教學目標。SPOC教學過程包括課前線上學習、課中面對面教學與課后線上總結,教師要科學部署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和資源,做好線上內容與線下內容的過渡與銜接,以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五星教學原理重視對舊知識的回顧,這與建構主義理論的觀點相符,認為學習實際上是主體與客體互相作用的過程,即學習者在新的知識信息與原有的認知結構之間建立聯(lián)系,經過同化、順應等過程最終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需注意,這里的聯(lián)系指的是新舊知識結構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激活與回顧舊知并不意味著重復之前的知識,而是去理清之前的知識結構,以便和新的知識結構建立聯(lián)系。
3. 明確教學活動的安排
SPOC既包括線上對資源的學習,又包括線下面對面的實踐活動,整體教學設計的難度較大。教師要在五星教學原理的指導下,理清以下問題:①如何設計線上活動?②如何設計線下活動?③各個教學階段采用什么教學方法?④如何使線上活動與線下活動有效銜接,連成一個有序整體?這些問題都是進行具體教學設計時要考慮的重點。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設計模式的構建
本研究在五星教學原理的指導下,結合SPOC教學設計的一般流程,以學生為主體,聚焦問題解決,科學安排課前、課中和課后活動,構建了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SPOC教學設計模式,如圖2所示。在對學習者特征、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進行分析以及教學資源設計與制作的基礎上,以問題為核心和出發(fā)點,把課前活動、課中活動與課后活動看作一個系統(tǒng)的整體,提出從“劃分小組”“激活舊知”“展示新知”“具體應用”“融會貫通”“課堂評價”“線上評價”到“總結反思”八個層層遞進且循環(huán)往復的學習階段。endprint
1. 教學前端分析
主要包括對學習者特征、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進行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是進行教學活動的前提,學習者特征包括年齡階段、知識基礎、認知特征、學習風格等。之后,根據學習者特征,制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標記重點和難點。只有把前端分析工作做好,才能順利實施五星教學原理在SPOC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2. 教學資源設計與制作
教學資源包括線上SPOC平臺資源和線下面對面資源。
(1)線上SPOC平臺資源。包括教師設計并開發(fā)的微視頻、PPT課件、電子文本、隨堂測驗、在線討論區(qū)等教學資源。其中,作為線上學習的核心資源,微視頻的設計成為整個環(huán)節(jié)的重點。每個微視頻的時長應控制在10分鐘左右以符合學生的認知負荷。另外,大量研究顯示,學生通過思考進而回答問題要比直接獲得答案收獲更多,再綜合五星教學原理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思想,教師需要在微視頻中插入三類問題:回顧性問題、思考性問題和總結性問題。回顧性問題在微視頻最開始時出現,旨在幫助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以便更好地把新的知識信息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思考性問題在微視頻播放過程中出現,用于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增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總結性問題旨在讓學生總結微視頻中的知識點,深化掌握。
(2)線下面對面資源。主要指的是進行面對面活動所需要的“原料”,包括預設問題、引導材料、項目案例、活動主題、小組實驗、輔助材料等。
3. 課前活動
課前活動在SPOC平臺上進行,主要包括劃分小組、激活舊知和展示新知三個階段的任務。
(1)劃分小組。五星教學原理強調同伴之間的協(xié)作和互相討論,讓學生處于學習共同體中一起解決問題(張紅艷, 2014)。通過協(xié)作交流,不僅可以使學生彼此間進行思想碰撞,從不同的視角來審視問題,拓展知識面,取長補短,促進知識共享,而且通過大家的集思廣益,互幫互助,有助于解決復雜的劣構性問題,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前,要把所有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由不同學習水平、不同學習風格和不同認知方式的成員組成。隨著小組活動的持續(xù)與深入,逐漸形成組內的共同文化、歸屬意識和責任意識。
(2)激活舊知。激活舊知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回憶先前知識,理順舊的知識結構,以便與新的知識結構相聯(lián)系,為解決接下來的新問題打下基礎。教師將教學資源上傳至SPOC平臺后,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激活學生的先前知識:第一,發(fā)布開課公告和郵件,在公告內容的第一部分,先強調上節(jié)課的重難點,并讓學生畫出上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圖,之后再說明新的知識內容。第二,微視頻中設置的回顧性問題,以“預先提問”的方式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對舊知識進行回憶,這里需注意,問題的內容最好不要僅限于對知識的簡單“回憶”,應讓學生多一些思考。
(3)展示新知。展示新知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肩負著新舊知識聯(lián)系的任務。學生在理清之前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通過對新知識信息的分析與思考逐步明晰新的知識結構,并把它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實現新舊知識結構的聯(lián)系與整合,通過同化、順應深化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經過對公告第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和回答微視頻中的回顧性問題后,開始進入新知學習階段。首先進入公告內容的第二部分,教師拋出問題,進行任務驅動,并對新知識做簡要說明。之后學生繼續(xù)學習微視頻,在觀看視頻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在學習的過程中回答微視頻中的思考性問題和總結性問題,增強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通過PPT課件等資源的學習以及隨堂測驗,加深并進一步檢驗對新知識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對于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在SPOC平臺討論區(qū)與教師、同學交流。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包括觀看微視頻、參與測驗和提出問題的情況,進行初步總結。
4. 課中活動
課中活動主要在面對面教室進行,包括具體應用、融會貫通和課堂評價三個階段的任務。
(1)具體應用。對基本知識掌握后,在具體應用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當中,深化理解。首先是課堂導學,教師根據學生在SPOC平臺的學習情況,集中向學生講解疑惑和易錯點,并再次強調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梢愿鶕煌闹R類型,制定不同的強調方式。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新知識結構圖,通過比較新舊知識結構圖,理順二者的聯(lián)系,加深理解。然后進入實踐動手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準備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先布置一些相對基礎的案例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實踐活動,動手操作,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當中,在實踐中領悟、體會、建構新知識。通過學生之間面對面的討論互助、思維碰撞,彼此間取長補短,一同解決問題。隨著實踐和應用的深入,學生可以在不同的變式問題中靈活遷移,舉一反三,加深對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和理解。
(2)融會貫通。融會貫通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熟練運用,提高問題遷移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首先簡單小結學生的操作情況。然后,教師為學生設置一些比較復雜的案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與之前問題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激發(fā)探究意識。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深入分析與理解,明白要完成任務所須包含的核心要素和關鍵技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探索,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悟、理解、掌握非結構化的知識,解決復雜的劣構性問題,進一步實現知識的遷移、應用與創(chuàng)造。
(3)課堂評價。五星教學原理重視對學習效果的評價,這有助于及時反饋學習效果,以便改進(盛群力, 2009b)。評價包括課堂面對面評價和線上評價,綜合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三種評價方式。教師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鼓勵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做出科學的評價。課堂評價方面,學生完成作品后,以小組為單位向教師和同學展示,通過師生之間的研討、辯論、評比等活動,活躍課堂氛圍,學生之間進行作品的互評和自評。endprint
5. 課后活動
課后活動主要在SPOC平臺上進行,包括線上評價和總結反思兩個階段的任務。
(1)線上評價。學生在課堂上對彼此作品評比之后,登錄SPOC平臺,對他人和自己的作品進行再次審閱,給出分數,寫下評語。之后,由教師進行最終評價。教師一方面利用SPOC平臺的大數據功能,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進行量化,給予評分;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作品,綜合學生之間互評、自評以及教師自己對學生作品的評分。由此,可以給出對學生全面、客觀的評價結果。
(2)總結反思。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和學生要對教學和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學生方面,應重新溫習重難點,理清自己已經學懂的知識點以及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書寫反思日記并提交至SPOC平臺,以便今后回顧之用,同時要對不熟悉的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直到熟練掌握。教師方面,應查閱學生的反思日記,總結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經驗與存在的問題,為后續(xù)教學的實施奠定基礎。
四、教學案例設計
筆者以教育技術專業(yè)的公共基礎課“現代教育技術”中的“Photoshop路徑工具的操作與應用”知識點為例,進行了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SPOC教學案例的設計。具體信息如表1所示。
五、總結
SPOC把MOOC上的優(yōu)質資源與傳統(tǒng)面對面教學相融合,力求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體現了基于MOOC的教學流程創(chuàng)新。當前,如何進行SPOC有效教學是教育領域關注的重點,但在具體設計過程中還存在很
多問題,如課前、課中和課后各個環(huán)節(jié)、流程和任務的安排,彼此之間活動的有效銜接,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本研究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結合SPOC教學設計的一般流程,構建了一個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SPOC教學設計模式,以期為提高SPOC教學設計的教學性和效能性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參考文獻]
陳然,楊成. 2016. SPOC混合學習模式設計研究[J]. 中國遠程教育(5):42-49.
方兵,楊成,陳然. 2015. “后MOOC”時代高校博雅課程教學新模式研究[J]. 現代遠距離教育(3):48-52.
賀斌,曹陽. 2015. SPOC:基于MOOC的教學流程創(chuàng)新[J]. 中國電化教育(3):22-29.
康葉欽. 2014. 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85-93.
盛群力,馬蘭. 2006. 走向3E教學——三述首要教學原理[J]. 遠程教育雜志(4):17-24.
盛群力. 2007. 五星教學模式對課程教學改革的啟示[J]. 教育發(fā)展研究(24):33-35.
盛群力,宋洵. 2008. 五星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兼及一堂課的分析[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1):69-72.
盛群力. 2009. 五星教學過程初探[J]. 課程·教材·教法(1):35-40.
王朋嬌,段婷婷,蔡宇楠,增祥民. 2015. 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模式在開放大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12):79-86.
徐葳,賈永政,(美)阿曼多·??怂? 2014. 從 MOOC 到 SPOC——基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清華大學 MOOC 實踐的學術對話[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4):13-22.
徐小鳳,王祖,源張睿. 2016. 基于 SPOC 的大學物理課程實踐效果研究——以同濟大學的物理課程為例[J]. 現代教育技術(3):87-93.
薛云,鄭麗. 2016. 基于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反思[J]. 中國電化教育(5):132-137.
楊麗,張立國. 2016. SPOC在傳統(tǒng)高校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研究[J]. 現代教育技術(5):56-62.
張紅艷. 2014. 首要教學原理下高?!岸嗝襟w技術”課程 APP 移動學習資源建設研究[J]. 教育理論與實踐(24):50-51.
祝智庭. 2014. “后慕課”時期的在線學習新樣式[N]. 中國教育報,05-21(11).
Fox,A. (2013). From MOOCs to SPOC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 56(12), 38-40.
Hoffmann,R. (2013, October 10). MOOCs-Best Practices and Worst Challenges. Retrieved December 19, 2016, from http://www.aca-sec retariat.be/index.php? id=674
Madeline,R. (2013, June 21). Harvard Xs new fall offerings to include two SPOCs. Retrieved December 19, 2016, from http://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13/6/21/new-edx-fall-2013
Merrill, M.D.(2002). 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0(3), 43-59.
收稿日期:2016-12-20
定稿日期:2017-02-20
作者簡介: 秦瑾若,博士研究生;傅鋼善,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710062)。
責任編輯 劉 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