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美+姚海濤
摘要:小學語文課要讓學生彼此之間相互欣賞、閱讀、交流、探討。最后,教師進行講解,深化學習主題,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 文化意識 滲透意識
加強小學生文化意識,不但有利于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對于日后的成長也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就文化意識與小學語文教學之間的融合進行思考,并提出幾點有效建議。
一、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開啟文化滲透意識
對于小學生來說,文化意識的滲透離不開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小學生只有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不斷熏陶,耳濡目染,才會樹立其強烈的文化意識,良好的文化氛圍是開啟文化意識的滲透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努力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導入、合作學習、文本講解)中積極引入文化因素,以此達到增強滲透文化意識的目的,從根本上深化語文教育層次。例如,在學習詩歌《靜夜思》的時候,教師可在課堂前十分鐘,向?qū)W生以講故事的方式,介紹詩歌創(chuàng)作者的名字、背景、經(jīng)歷等等。告訴學生《靜夜思》的作者是我國著名唐代詩人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他被后人譽為“詩仙”?!鹅o夜思》主要是在作者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中,抬頭望天空一輪皓月的時候,內(nèi)心燃氣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首詩歌朗朗上口,傳誦千古。通過講故事、介紹的方式,引入李白這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以及其創(chuàng)作的情境,以此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內(nèi)心燃氣探究欲望,達到渲染課堂文化氣息的目的。通過對詩歌的學習和鑒賞,不但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文化的精髓,受到中華文化的洗禮,還讓學生們了解到我國古人聰慧、才華,燃氣對古人的仰慕之情,增強內(nèi)心民族自豪感。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打通文化滲透途徑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顯然無法滿足現(xiàn)今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學生的天性就是好動、愛玩,做游戲、喜歡聽故事,對任何事物都具有很強的探知性。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特點。因此,摒棄傳統(tǒng)教學觀念,積極改善教學方法,采用創(chuàng)新有趣教學方法,開辟更多文化滲透途徑,注重文化意識與小學語文教學之間的融合,向?qū)W生傳遞更多的中華文化信息,讓學生在文化的熏陶和洗禮中成長。教師應該要打破傳統(tǒng)“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借助音樂、影片、實物等教學工具,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shè)情境,營造出更多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甲天下》這篇文章的時候,由于很多學生并沒有機會親自去到桂林當?shù)芈糜?,如果老師只是純粹的講解,學生不但會感到枯燥乏味,也無法體會桂林山水之美,整個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學習興致不高。教師可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視頻播放向?qū)W生展示桂林山水美景。雖然視頻播放與到當?shù)赜H自游覽還是有一定的距離,但是通過聲態(tài)結(jié)合的視頻效果,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欣賞桂林山水的美景,不但可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學習、探究的欲望,還可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大好山河氣勢磅礴之美,進而激起內(nèi)心更多的愛國熱情。
三、開展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文化滲透方式
對于小學生來說,不能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教師應該通過開展各種語文實踐活動,對課堂教學進行延伸,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文化滲透方式,為學生提供出更加廣闊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對文化的認知,提升語文素質(zhì)。此外,豐富有趣的實踐活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集體、競爭意識,讓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例如,在學習《秦兵馬俑》這個文章的時候。教師可根據(jù)實際的需要,涉及一系列的實踐活動緩解,首先,讓學生在課堂之前去收集與秦兵馬俑有關(guān)的信息資料,對秦兵馬俑進行初步的了解,所收集的信息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等。其次,要求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在課堂活動中進行展示,學生在在這個學習的過程當中,了解到更多與秦兵馬俑有關(guān)的知識,是秦朝遺留下來的陪葬品,是我國古人留下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讓學生進一步折服于中華文化的深邃,并因此升起更多對中華文化的敬仰、贊美之情。
四、結(jié)束語
文化不僅闡釋著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歷程,也是一個民族歷史的積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文化意識是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的基本要求,符合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理念,是語文教育回歸。為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應該要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積極融入文化意識,積極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開啟文化滲透意識、優(yōu)化教學方法,打通文化滲透途徑、開展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出文化滲透方式,實現(xiàn)更多文化滲透的渠道,讓小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其學生民族意識和濃烈愛國情感,進一步培養(yǎng)小學生文化修養(yǎng),為日后成長為更為優(yōu)秀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畢小燕.探討文化意識與小學語文教學之間的融合方[J].讀與寫,2016,(09):990-993.
[2]楊國華.關(guān)于文化意識與小學語文教學之間的融合思考[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18):77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