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林林
摘 要:現(xiàn)階段,我國的經濟發(fā)展的十分的迅速,建筑工程的發(fā)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最近幾年,在高層、超高層建筑不斷增長的同時,平面尺寸超長、超大的建筑也迅速涌現(xiàn)。這些建筑一般采用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框架結構,其長度方向或兩個方向的尺寸已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的不設伸縮縫的最大長度。由于設計、施工的方法和經驗不足,尚有許多問題急需研究探討。
關鍵詞:建筑結構;框架結構設計;預應力技術;應用
1建筑工程框架結構設計原則
在對建筑工程框架結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抗震性檢驗需要采用剛性、剛柔性、柔性理論,在設計過程中會受到不同樓層以及布局的決定。施工現(xiàn)場的土質類別是需要加強注意的一個問題。第二,在建筑工程框架結構設計的過程中,雙向梁柱承重體系應該是建筑工程框架結構首選體系,但是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也允許在一個框架梁上會搭設另外一種體結構體系和框架梁。第三,結構造價整個建筑工程造價的比重越來越小。以前,因為建筑裝飾和設備都比較簡單,并不存在地價、拆遷、城市建設等大筆附加費用。第四,人們對建筑結構使用的功能要求越來越高。現(xiàn)在建筑物的內部各種設施和財產的價值越來越高,對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度要求也不斷增加。第五,建筑物已經成為一種商品。國家也不再是城鎮(zhèn)物業(yè)唯一的投資者與擁有者。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通過上面的探究可以發(fā)現(xiàn):根據(jù)現(xiàn)階段我國的國情,如果繼續(xù)使用低安全度政策不利于國家的發(fā)展,也違反了投資者的心愿。從國際上來看,我國先有的結構設計標準因為安全度較低,不能進入國際市場,這樣會對我國的形象帶來不利的影響。
2框架結構施工準備階段的要點
第一,因為鋼筋的質量、規(guī)格、型號不同,會對框架結構的施工帶來非常重大的影響。所以在對鋼筋進行選擇時需要對鋼筋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檢查。防止質量不合格的鋼筋進入施工現(xiàn)場,根據(jù)實際的施工情況來選擇最合適的使鋼筋型號,并按照相關的施工順序進行施工,第二,在對鋼筋進行焊接的過程中,直徑大小不同的鋼筋所選用的焊接方法是不一樣的。在實際的焊接過程中,不可以盲目的選擇焊接方式,應該根據(jù)鋼筋直徑的大小來選擇最佳的焊接方案。
3框架結構設計中預應力技術的運用
3.1混凝土工程施工要點
首先在對混凝土配制時,需要對混凝土的各種組成材料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檢查,質量不合格的材料不可以應用到混凝土配制的過程,不然會嚴重影響到混凝土的強度、穩(wěn)定性,所以對于質量不合格的配制材料,堅決不可以使用到混凝土到配置過程中。第二,在混凝土進行配置的時候需要,對各種材料的配合比,進行科學合理的計算。與此同時,對施工混凝土的配制溫度進行嚴格的控制,防止混凝土的配制溫度出現(xiàn)過高的情況導致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嚴重影響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第三,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有專業(yè)的施工人員進行施工,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情況,還可以防止因為施工人員不夠專業(yè)而出現(xiàn)材料浪費的問題。同時能夠有效地保障混凝土澆筑的質量。第四,混凝土澆筑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對混凝土的硬化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并且需要加強對混凝土的養(yǎng)護管理,以防止混凝土在后期使用的過程中出現(xiàn)裂縫等質量問題,一般來講混凝土的養(yǎng)護工作需要,保持七天的時間左右。
3.2對于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材料選擇而言
在對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材料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柱到縱向鋼筋應該選擇直徑非常粗的,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鋼筋的使用數(shù)量,方便施工的進行。如果要選用直徑在28cm以上的鋼筋時,需要設計圖紙上進行明確的標注。并且使用機械進行連接,以保證施工的質量。目前我們現(xiàn)在的建筑中影劇院、體育館、展覽館這樣的大型公共建筑使用的都是用大跨度工程設計,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出現(xiàn)與應力鋼筋合理的布置,然后強調預應力鋼筋布置的要求。
3.3剪力墻肢截面短肢分類
按照墻肢截面的高度以厚度進行比較,剪力墻墻肢可以分為剪力墻、短肢剪力墻、超短肢剪力墻及柱形墻肢。通常情況下,剪力墻的墻肢截面高度比大于8,短肢剪力墻的墻肢截面高度比為5-8。當墻肢截面高度在3-5之間時,稱為超短肢剪力墻,墻肢截面高度小于3時為柱形墻肢,通常情況下剪力墻墻肢較長,抗側剛度較大,能夠有效地承受較大水平的水平及豎向荷載,所以不管是整截面墻還是整體小開口的墻體,都可以選用一般的剪力墻。短肢剪力墻因為墻肢較短,非常有利于減輕結構自身的承重力,目前應用比較廣泛,但是因為抗震性能非常差,地震區(qū)經常使用不多,可以使用在整截面墻或整體開口小的墻肢中,因為考慮到高層建筑的安全性,其數(shù)量不應該使用過多,規(guī)范對其有嚴格的控制,因此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布置一般剪力墻,盡量少使用短肢剪力墻,如果有可能,盡量不使用超短肢剪力墻及柱形墻肢。
3.4建筑物下部地基基礎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
在對建筑工程下部地基基礎結構進行優(yōu)化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選擇合適的設計方案在進行地基結構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根據(jù)混凝土的具體情況與施工現(xiàn)場的土質相結合,之后確定科學的后澆帶方式,為了避免混凝土結構出現(xiàn)變形以及由于混凝土不均勻沉降而出現(xiàn)開裂的現(xiàn)象,對后澆帶進行合理的使用,除此之外,在這一過程中,要保證地基的基礎層一直到房屋頂板與后澆帶設置在同一個區(qū)域內,還有一點要求就是確?;炷恋牡燃夁m當?shù)母哂趦蓚然炷痢T诤鬂矌┕ね瓿芍?,要在保證混凝土強度達標的情況下開展后期的施工,而想要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規(guī)定,要求工作人員認真工作,保證后澆帶呈現(xiàn)出完全封閉狀態(tài),待混凝土強度達標后,拆除支撐。另外,在地基的實際施工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由于結構應力出現(xiàn)集中效果減弱情況,混凝土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可能會出現(xiàn)裂縫現(xiàn)象,所以這就是使用后澆帶的目的,但是,在施工中,部分地基工程項目中有的無法使用后澆帶,這需要設計人員做好相關工作,首先,需明確后澆帶所具有的斷面形式;其次,根據(jù)水位的不同區(qū)域,在后澆帶的下方安設防水板。
3.5優(yōu)化局部設計
在進行房屋的建筑設計過程中存在著復雜性、層次性這兩個特點。首先,從房屋建筑結構的復雜性來說,要注意選擇建筑材料,材料必須符合使用標準,還要結合具體情況,選擇建筑結構類型;其次,從建筑結構設計的層次性來說,要對建筑內部做出整體優(yōu)化,可從建筑局部的結構設計、建筑使用設備、電氣設計、安裝體系等方面著手。除此之外,可將整體結構設計與局部結構設計同時進行優(yōu)化,由此形成一個綜合性的結構體系,這樣一來能夠使房屋的安全性與合理性得到提升,而且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要盡力保證建筑結構整體的協(xié)調優(yōu)化,保證建筑的截面面積與建筑高度相協(xié)調,避免出現(xiàn)墻位錯誤的現(xiàn)象,在設計過程中,還可以適當運用幾何結構,從而使建筑達到簡潔、美觀的視覺效果。在電梯和樓梯的設計過程中,要保證其穩(wěn)固性,可以在減輕其自身重力的同時注意對材料的選擇(選擇承重能力較強的材料)。
結語
建筑框架結構的設計是一項非常全面、系統(tǒng)的工作。整個設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設計人員具有扎實的設計功底,同時還需要設計人員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框架結構的設計與實際的建筑工程結構進行有效地結合,最終確保所設計的建筑工程結構具有更高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孫超,趙磊.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6,(12):31.
[2]但彥.復雜建筑結構預應力設計的優(yōu)化思路探究[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5,05:87.
(作者身份證號碼:32068219881103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