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春
摘 要:課外運動作為中學生保持健康體魄、提高學習與生活質量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中學教學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了解目前中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情況與狀態(tài),進行了大量的問卷調研與實地考察,結合已有的文獻資料,通過邏輯分析等現(xiàn)代研究方法,對該問題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從目前中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情況出發(fā),淺析目前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中學;課外活動;影響因素;解決途徑
課外活動是指在規(guī)定的課時之外,通過教師組織等方式,吸引學生進行針對某一主題開展的體育鍛煉或專題活動,是學生接觸社會、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強健體魄的重要途徑。由于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內心往往比較躁動,而學業(yè)壓力又較大。因而,學校采用組織課外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釋放壓力、緩解情緒,并與學校以外的地方進行接觸,加強學生的適應性。身體與心理的健康對于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改善生活態(tài)度也有著極大的作用。
一、中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現(xiàn)狀
就本次調查結果而言,中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情況不容樂觀。參與情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對于學校開展的活動的參與率大大降低,甚至學校本身就忽視了對于課外活動的推進與推廣。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主要原因是緩解壓力”這一選項的人數(shù),占到總數(shù)的45.67%。而21.34%的學生認為參與課外活動是為了應付學校的教研要求,甚至有9.88%的學生認為自己選擇參與課外活動是被迫的。這都反映出目前中學生課外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二、中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影響因素
1.客觀角度
從客觀角度分析,目前大部分學校都在擴招,學生數(shù)量處于過度飽和的狀態(tài),而學校的場地和器材數(shù)量有限,無法滿足全部學生的需求,無法讓每個年級每個班級都合理地參與到課外活動中,因而導致活動開展的頻率逐漸下降。這也是阻礙中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由于集體活動過程中的安全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一旦出現(xiàn)問題,很有可能造成學校、學生和家長三方面的傷害。因而,學校一般會選取安全系數(shù)較高的活動方式,而對于活動方式的限制,又減小了課外活動選擇的余地。學校無法提供足夠的器材和場地輔助,學生也容易對活動感到厭煩,從而產生抵觸情緒。
2.主觀角度
從主觀角度分析,雖然大部分學生對課外活動仍然抱有一定的興趣,但是由于課外活動的開展必然會占用一定的時間,學生面臨升學、同屆競爭、證書競賽等多方面的壓力,對于課外活動的積極性已經(jīng)大不如前。而且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往往會出現(xiàn)因人員過多而考慮不周全的問題,與小團體活動相比,缺乏靈活性和趣味性。此外,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學生將大量的時間投入虛擬世界,對于現(xiàn)實中的課外活動積極性不高。
受到生理特點的影響,在參與課外活動的人數(shù)中,男生明顯占了更高的比例,這也反映出目前中學生對課外活動的理解較為狹隘,更多地集中在體育項目與競爭重點上,而忽視了其社會性和團體性的一面。因此,才造成了女生對于課外活動的重視程度低于男生的現(xiàn)象。
三、改善問題的途徑
1.學校和教師角度
學校和教師應該提高對課外活動重要性的認識,堅決規(guī)避為進行補課和測驗而占用課外活動時間的行為,為學生的課外活動提供良好的保障。此外,學校應該合理規(guī)劃器材與場地,增加活動的數(shù)量;開設專題講座或者相關課程,讓學生明白,高效合理的學習生活并不是僅僅局限在書桌上和課本中,更需要感受社會生活,學會團隊合作和與人溝通,強健體魄,提高自身的軟實力。而教師可以從活動本身入手,提高活動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或者將活動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主意愿進行設計,教師僅僅作為指導一方參與其中,從而彌補學生與教師理念與看法的差距。教師還應對本班學生進行細致觀察,對于不愿意參加課外活動的學生及時進行教育和心理輔導,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2.學生角度
學生應該意識到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性,明白勞逸結合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模式,積極投入到課外活動中。尤其是女學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往往對一些偏于競賽類的、運動量較大的活動沒有興趣,此時就應該努力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意見,參與到活動的規(guī)劃中,設計適合自己的活動,也加深了師生間的情感,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體育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課外活動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環(huán),學校不能將教學活動僅僅局限在課堂上,而忽視了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調動自身的能力,將參與課外活動作為提高學生軟實力的一部分,注重課外活動的效率,合理分配時間并對學生的課外活動進行科學規(guī)劃,保證學生展開高效、有意義、有趣的課外活動。而學生也應該積極響應學校與教師開展的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與看法,雙方通過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促進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再上新臺階。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