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
【摘要】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本文主要從班級合唱教學的主要特點入手,對合唱教學的教學實踐問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 班級合唱教學 表現形式 合唱技能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205-01
班級合唱教學是對學生的樂感和音樂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的有效方式。在現代化的教育模式的構建過程中,合唱教學的教育功能已經得到了高度的重視。
一、班級合唱教學的特點
合唱可以通過聲音配合的方式對音樂作品的情感進行展示。它可以在對思想情感進行表達的過程中,讓觀眾得到情感共鳴[1]。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班級合唱教學可以表現出以下幾種特點,一是學生的聲音可塑性強、二是學生的音色相對豐富、三是演唱過程中的演唱力度變化較大;四是學生的團隊表現力相對較強。
二、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的實踐
(一)根據各個年齡段的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
班級合唱教學對音樂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組織能力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在不同的年齡段,學生往往會在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從音樂教學時間來看,低年級的兒童對一些節(jié)奏鮮明的樂曲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喜歡一些富有藝術形象美的音樂作品,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會對一些感情深厚的音樂有所偏愛。不用年齡段的孩子對生活的理解深度的差異性和學生在知識水平方面表現出來的差異性是引發(fā)這一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教師在合唱教學的準備階段就需要對兒童在心理層面的差異性進行充分了解,并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充分的發(fā)揮。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用在音色和音域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低年級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的是以齊唱為主的合唱方式。在小學三四年級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合唱練習中適度進行二聲部訓練。在學生進入到小學五六年級以后,教師依然可以以二聲部演唱為合唱教學的主要教學內容,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所演唱的歌曲的難度有所提升。聲部節(jié)奏訓練是讓學生音樂節(jié)奏進行把握的有效措施。以兒歌《小星星》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分組訓練的方式,讓學生在不同的調導航對這一歌曲進行演唱。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進行五度音的演唱,然后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三度音的演唱,這就可以讓學生對不同調性所帶來的聲部立體感效果進行充分了解。在合唱訓練的進行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從班級中的男女生比例入手,對合唱教學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
(二)對合唱的表現形式進行豐富
歌唱教學可以讓歌曲中蘊含的藝術形象和學生的審美活動對學生進行美學熏陶。因為班級合唱教學也不僅僅是讓學生單純完成歌曲的演唱過程。從歌曲的內容情趣和歌曲所構筑的意境入手,讓學生進行有表情地演唱,也是教師在班級合唱訓練中所要關注的問題。表情因素對歌曲的合唱效果有著一定的影響,在合唱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對歌曲進行深入理解,針對不同音樂作品在表現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教師讓學生對不同的表現方式進行應用,例如在《小白船》一課的學習過程中,一些學生設計出了劃船的動作。在《捉泥鰍》一課的合唱訓練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chuàng)作的方式,讓學生對樂曲的意境進行了解。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一些學生展示出了兄妹二人雨后在稻田邊的小水溝里面玩耍嬉戲的場景,這一措施可以讓歌曲的內容得到豐富,也可以讓學生對樂曲的感受得到一定程度的深化。
(三)利用評價手段提升學生的合唱技能
教育功能、激勵功能和改善功能是教學評價在新時期的主要功能[2]。教師在合唱教學中借助課堂評價對自身的不足進行總結,可以讓學生合唱技能技巧和音樂鑒賞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合唱教學的進行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指導學生對歌曲的演唱技巧進行分析,然后制定某一個學生或某一個小組進行試唱,并讓演唱者自己和其他同學對試唱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進行總結。這一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合唱訓練中的內心體驗得到豐富,它也為可以讓學生對自身的音樂潛能進行充分的發(fā)揮,例如在歌曲《歡樂頌》的合唱訓練中,教師就可以對基于集體討論和嘗試表現的教學方法進行應用,讓學生在歌曲回放以后,結合原唱錄音進行比較分析。
班級合唱教學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提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與學生各個年齡段的特點相結合的合唱訓練方式的應用,可以讓合唱教學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申光健.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
[2]肖文瑾.班級合唱教學在小學中低段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音樂時空,2015,01:179-180.